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是由实用新型专利权检索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的制度,是实用新型初步审查制度的重要补充,有效弥补了初步审查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从由来、内容和特点、制作流程、功能等几方面对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进行介绍,并通过法律纠纷中的相关案例进一步解析评价报告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9,(16)
由于我国实用新型申请一直采用初步审查制度,不需要经过实质审查环节。但是初步审查制度也会带来实用新型专利权不稳定的问题,继而对后续的专利诉讼、专利转让等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时,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作为实用新型评价报告制度的替代与升级被提出,并在随后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评价报告制度的历史为制度以后的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回顾日本实用新型制度建立的历史,指出其诞生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在日本工业产权制度建立的早期保护国内的小发明创造,及其一直以来对日本国内经济科技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重新审视我国实用新型制度的发展历程,佐证了我国选择设立实用新型制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81-86
我国《专利法》在2008年第三次修改时,以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替代了旧法中的检索报告制度。2008年《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用新型制度是在借鉴国外实用新型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了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国家已经对实用新型制度进行了改革,从实审制到登记制的变革以及各自辅助制度的出现都是为适应形势而做出的努力。根据多年的实践,对我国的实用新型保护制度作出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对今后如何完善实用新型保护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如何全面发展、完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如何协调发明专利制度与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关系,从而使我国专利制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目前亟待研究的任务。本文全面分析建立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理论依据,国外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近期动向以及我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保护现状,提出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应当单独立法;维持目前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的审查方式;引入新颖性判断标准;完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检索报告制度,从而让该项制度充分发挥其作为二级专利保护体系在发明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节选于伦敦大学皇家玛丽学院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中心高级讲师Umaxuthersanen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实用新型和创新》,这一研究是联合国贸易及发展大会/贸易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有关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实用新型在发展中国家创新及知识全球化中的作用。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审查部集中力量对这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翻译。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各国实用新型制度,特别是实用新型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作用,本刊特请该研究报告的译者进行提炼和节选,并将在最近的几期里将该报告的精华部分呈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节选于伦敦大学皇家玛丽学院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中心的高级讲师Umaxuthersanen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实用新型和创新》,这一研究是联合国贸易及发展大会/贸易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有关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实用新型在发展中国家创新及知识全球化中的作用。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审查部集中力量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翻译。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各国实用新型制度,特别是实用新型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作用,本刊特请该研究报告的译者进行提炼和节选,从2007第10期到第12期,本刊将该报告的精华部分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起的专利领域法律规范的系统性修改中,将"检索报告"制度变更为"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在法律属性上也有很大变化。为了使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好发明高度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稳定各方法律预期,保护创新、打击投机行为,为国家产业转型创造良好环境,深入分析这一制度上的变化,深究其隐藏在法条背后的实质意义,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专利权评价报告法律属性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国于1891年6月1日颁布了实用新型法,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用新型制度的国家。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实用新型制度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特色,在德国,实用新型是对发明和外观设计的一种有效的辅助与补充,这三种专利相互配合使用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德国的实用新型制度对我国实用新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如果中国的专利申请人在开拓欧洲或德国市场时,想要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德国的实用新型制度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实用新型审查制度的利弊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东 《情报科学》2001,19(5):462-464
本文对现行实用新型审查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现实实用新型审晒制度弊端的对策是利用现有的查新单位代替专利局审查部门对实用新型进行查新,并从技术上对实用新型申请的查新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节选于伦敦大学皇家玛丽学院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中心的高级讲师Umaxuthersanen的研究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实用新型和创新》。这一研究是联合国贸易及发展大会/贸易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有关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实用新型在发展中国家创新及知识全球化中的作用。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审查部集中力量对该研究成果进行翻译。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各国实用新型制度,特别是实用新型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经验和作用,本刊特请研究报告的译者进行提炼和节选,将该报告的精华部分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实用新型审查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现行实用新型审查制度弊端的对策是利用现有的查新单位代表专利局审查部门对实有 型进行查新,并从技术上对实用新型申请的查新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个典型国家的实用新型制度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对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于1885年,创立时只有发明和外观设计两种专利;而其闻名世界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则是在1905年才开始实施.其背景在于,日本实施专利制度的初期,来自外国的专利充斥了日本,专利制度被认为对日本的工业发展没有意义,也没有起到鼓励日本自身发明的目的--发明专利的审查标准与日本当时的发展实际距离相差太大.  相似文献   

16.
明治(1868年为明治元年)政府早期,日本政府在研究欧美各国的工业产权制度后,于19世纪80年代颁布《商标条例》《专卖特许条例》《外观设计条例》和《实用新型法》,建立了日本工业产权制度。日本于1899年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78年加入《专利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17.
日本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通过对日本科技评价制度的历史与评价体系的考察,以及对评价和评审、科技成果和课题所进行的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不存在类似于我国的科技成果的评审,只存在课题评价制度。作者通过对日本课题评价制度的研究,认为其有效的法律保障、开放性和透明性,以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特点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时,如果任意一份请求书遗漏同日声明或者任意一份专利申请文件出现缺陷,将导致申请人的专利权范围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获得授权。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申请人的权利损失,除了需要申请人和代理人提交之前认真仔细审对,发现缺陷及时准确补救之外,更需要从源头来杜绝这种情况,即对同日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的提交流程进行优化。本文首先概述了在现有提交流程中容易出现的缺陷及其克服方法,其次针对同日提交发明和实用新型的纸件申请流程提出优化方案,再次针对同日提交发明和实用新型的电子申请流程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推行前景展望,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83-83
实用新型检索报告制度是2000年第二次专利法修改时引入的,是为了解决实用新型专利未经实质审查,法律稳定性不强的问题。根据2001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6条,检索报告仅就专利是否符合新颖性或者创造性作出评判,不涉及其他的专利授权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20.
实用新型制度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一部分,对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鼓励中小企业及个人的发明创造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及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实用新型制度存在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初步审查、不经过检索即可授权等,再加之近些年来的一些实用新型专利维权案例的影响,导致目前公众对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提出了一些质疑。笔者通过仔细研究美国的临时专利申请制度,从而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以期为完善我国的实用新型制度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