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桂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73-377,398
2004年6月4日,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荣获第五届光华科技奖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共同为他颁奖。这一奖项是对师昌绪先生几十年来在材料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肯定和赞誉。师昌绪,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6月11曰,2014年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北京揭晓并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91岁高龄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钱正英获工程科技领域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院士。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向她颁奖。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91岁高龄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钱正英(右二)向会场内鼓掌祝贺她获奖的科学家们微笑挥手致意。当日,中国工程科技领域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在北京揭晓并颁发第十届奖励,另有28人分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青年奖。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4日,上午11:30,一位老者缓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在全场1200多名院士的热烈掌声中,他从国务委员陈至立手中接过了“光华科技奖成就奖”。他就是两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专家师昌绪先生。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13日,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6位工程科技专家获得奖励。光华工程科技奖包括“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3个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吕金虎研究员因其在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1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召开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会上颁发了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34位专家分别获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面向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主要奖励在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以激励他们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6.
2014年6月11日,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共同颁发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我国水产养殖(育种)学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清印走上领奖台,从领导手中接过刻有自己头像的奖牌。这一被誉为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的光华工程科技奖,为他大半生的科研事业增添了荣誉的光环,也为他注入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11日,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共同颁发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我国水产养殖(育种)学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清印走上领奖台,从领导手中接过刻有自己头像的奖牌.这一被誉为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的光华工程科技奖,为他大半生的科研事业增添了荣誉的光环,也为他注入前行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36-236
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成果获Genoway国际转基因科技奖3月14日,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在第5届国际转基因科技大会上获第3届Genoway转基因科技奖,周琪因成功克隆大鼠取得突出成绩而获该奖,他也是迄今获得该项国际科技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该项目的成果论文发表在2003年9月25日出版的Science上。Genoway转基因科技奖由法国生物技术公司GENOWAY赞助设立,专门用于奖励在转基因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该领域重要的国际奖项。叶玉如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4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教授荣获2004…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月1日至6月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这次两院院士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二批外籍院士,并宣布第一批资深院士名单,发布第二届中国工程科技奖。 这次当选的五名外籍院士分别是:63岁的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家、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教授、法国科学院和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比.蒂奥莱、58岁的矿物加工工程专家、美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5,(3):66-67
五十年前,留美学子归国受阻。他曾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五十年后,他因独享百万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而倍受瞩目。他是我国合金材料的开拓者、科技领域的战略家,两院院士师昌绪。师昌绪这一生做了很多大事。比如说,他是合金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同时还是建国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的组织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他还积极推动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两院院士师昌绪针对中国材料科技发展的实际,在9月16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上提出,在制定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时,应将新材料、传统材料和资源富有材料的开发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2):111-112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办院方针,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大力营造人才辈出的体制环境,中国科学院决定进一步深化科技奖励改革。其主要举措是:停止评审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集中力量做好推荐国家科技奖的工作;鼓励全院各研究所融人社会、面向用户、参与竞争、扩大影响,积极申报省级和国防、公安、安全部门科技奖;设立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个人和集体。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奖励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新的奖励制度不但要能有效激励科学家个人的工作热…  相似文献   

13.
从1950年在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参加工作,到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再到2012年于病床上获中国工程界的最高荣誉——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潘家铮在科研路上风雨兼程大半个世纪,为我国的水电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1,(2):53-57
2011年1月14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科学中国人》2014,(10):75-78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嘉墀先生生前设立的杨嘉墀科技奖,旨在对自动化领域及宇航控制领域内,从事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与系统、工程与应用的研究及实践做出成绩的科技人员,以及对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有推动作用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西安交通大学韩崇昭教授在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从人民大会堂捧回获奖证书不久,又荣膺2013年度第三届杨嘉墀科技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12,(5):44-45
中国科协召开国家科技奖推荐评审会中国科协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项目评审会于2月14日下午、2月15日上午在京召开。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担任。28位院士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分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六月五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包括香港二十位院士和二十一位外籍院士在内的逾千位中国“两院”院士参加了大会。这次两院院士大会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奋斗目标之后,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召开的盛会。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致开幕辞。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14,(7):7-7
<正>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方忠、戴希,以及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等6人获得第七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和周光召基金理事会主席钟瀚德为获奖者颁奖。周光召基金会奖励评审顾问委员会代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介绍说,作为我国和国际上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和戴希  相似文献   

19.
<正>"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嘉墀先生生前设立的杨嘉墀科技奖,旨在对自动化领域及宇航控制领域内,从事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与系统、工程与应用的研究及实践做出成绩的科技人员,以及对学科发展、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有推动作用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西安交通大学韩崇昭教授在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从人民大会堂捧回获奖证书不久,又荣膺2013年度第三届杨嘉墀科技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他也荣幸当选为2013年度"科  相似文献   

20.
科坛精英     
<正>院士名片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两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李德仁,男,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1981年获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苏黎世理工大学名誉博士,1988年获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10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科协第五、六、七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