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南北朝边塞诗的创作多采用模拟乐府古题的写作方式,这种表现方式丰富了某些乐府古题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蕴合。尤其是齐梁时代拟乐府赋题法的确立扩展了边塞诗的题材和主题,促进了艺术表现技巧的进步,建立了边塞诗一些特定的意象模式,直接影响到边塞诗的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2.
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鲍照的作品中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在南朝乐府中独树一帜。据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统计,鲍照现存的乐府诗共有86首,无论是从诗歌的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鲍照的乐府诗在南朝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夫之曾誉他为"乐府狮象"。文章结合鲍照的生平对其乐府诗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出艺术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唐边塞诗研究》突破前修时贤和著者本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从全方位、多维度对汉唐边塞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别具匠心的阐释。论著通过提炼、分析汉唐乐府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范式,揭示了乐府边塞诗的艺术演进规律,进一步开拓了汉唐边塞诗的研究领域。论著综合运用多种理论观点和研究手段,增加了文学研究的宽广度、厚重感和科学性,为古代文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4.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主题和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诸如"宫体诗"的情调及地名方位不合等不足,但却为唐边塞...  相似文献   

5.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宋时的鲍照,就热衷于写边塞诗,我们知道他是一个生命力极强却又被时代压抑住了的人物。那种险仄的语言气流是他冲突的精神欲望的体现。其实,鲍照时代的  相似文献   

7.
梁陈边塞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陈边塞诗与拟乐府的范围扩大和武将地位上升有密切关系。许多边塞诗有艳诗色彩,但仍以抒发豪情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谈起南朝诗人鲍照,后人说的最多的是他的乐府诗歌,乐府诗歌中评的最多的是“俊逸”的风格。阐述诗歌风格,往往都着眼于词语的文质、艺术技巧的良莠。至于乐府诗歌的节奏,很少有人论及。笔者认为诗歌的节奏是诗人气质的外化,也是鲍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一探。萧子显在《南齐书&;#183;文学传论》中说,鲍照的诗歌“发唱惊挺,操调险急”,最早概括揭示了鲍照诗歌节奏的抑扬顿挫、铿锵激越之特征:“发唱惊挺”,是指诗歌发端突兀而起,扣人心弦,起始的气势恢宏与后面部分的相对平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强有力的入笔,大致源自以下两方面:第一、鲍照首创“君不见”’三字组合,并置于句首。反问句起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说,鲍照的边塞诗,较之前代,都有明显的开拓创新。并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兴起,有着导夫先路的开辟之功。本拟就其边塞诗的创作因由、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出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10.
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影响广泛的长久性是形成鲍照乐府诗歌神韵之风,俊逸之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抒情诗、边塞诗和女性诗歌三类题材论述了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创新策略:情感指向个性化,失意中潜藏着豁达,这种豪情逸气成了情感的主旋律;叙事密度上,变鲍照用典繁复为疏朗,叙事线条单纯明朗,侧重渲染神奇瑰丽的意境;拓宽了主题寓意,寓讽谏和忧患意识于各种题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识 ,认为其生命意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生命迁逝感与对死亡的恐惧感。接着从三方面探讨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形成 ,即鲍照所处时代社会的特殊性 ,鲍照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以及《行路难》乐府旧题的内容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外,又不乏儿女情长的艳情之作。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外.又不乏儿女情长的艳情之作。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吴声西曲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鲍照的诗歌,向来为古今论者所赞赏。他的乐府诗,更得到了不同凡响的评价,清人沈德潜说:“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前人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鲍照的辞赋和骈文,虽也不乏赞语,但对有关问题的评说,至今尚无定论。没有定论之论,往往是深入学习的向导。鲍照的《芜城赋》,都说它是传诵的名篇,但说到写作年代和用意,却又指归不一。  相似文献   

16.
面对“极盛难继”的局面,中唐诗人寻求突破的策略是创新求奇,为其接受鲍照奠定了心理动因。其代表诗人李贺之诗“奇诡”、“瑰丽”,鬼气弥漫,偏嗜乐府,均最能见出其与鲍照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被大诗人杜甫冠以“俊逸”风格的诗人鲍照,是以“文甚道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的,他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较为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对近年来学界关于鲍照的研究状况作一个综述,大致分为家世与籍贯、思想与性格、创作、影响与接受等四个方面。家世与籍贯方面主要是“上党”“东海”之辨及鲍照出身问题,思想与性格主要见于他的作品,对其创作上的研究集中在乐府、七言及骈文等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则从文风及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总之,研究者从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等不同方面,对鲍照的生平、思想、创作以及影响等,作了相当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对近年来学界关于鲍照的研究状况作一个综述,大致分为家世与籍贯、思想与性格、创作、影响与接受等四个方面。家世与籍贯方面主要是“上党”“东海”之辨及鲍照出身问题,思想与性格主要见于他的作品,对其创作上的研究集中在乐府、七言及骈文等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则从文风及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总之,研究者从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等不同方面,对鲍照的生平、思想、创作以及影响等,作了相当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