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赵剑峰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13-115,35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闪光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做了这样的阐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它强调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随着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推行,活动课走进了学生中间。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给予了学生感受和认识历史的有趣活动环境,让历史课堂增添了活力,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活动课淡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程标准有关过程的论述指出“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对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过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既然如此,过程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小学社会课的开设预示了小学《历史》课程的结束,历史知识融入《社会》课程教学,在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历史》课程与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教学要求。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社会学科各项相关科目整合的基本理念,而历史知识承载着《社会》课程目标中的重任。实现历史教学从“了解历史”到“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落实到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成单纯的历史教学转换到社会视野下小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郑小红 《考试周刊》2009,(32):178-17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规定中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很明显,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存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努力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感因素.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我们认为,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科能力,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大厦的基础。而且,学习历史离不开材料阅读以及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所以从运用角度看,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韦忠华 《广西教育》2004,(7B):90-91
一、教材的系统性和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分析。从普通初级中学到中等教育的过渡,哪一门课程的“飞跃”最,大?与同阶段的数学、化学课相比;从初中《物理》到《电工学》所跨越的“时空”太大了,学生在一学年的教学计划中,要接受从“力、热、声、光、电”和近代物理知识,一直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现代电工理论这一系列课程。这段课程的安排如果从跨越阶段看(而不仅仅从难度、深度看)几乎囊括了从中学一直到理工科大学一、二年级的物理知识。要在300个学时左右使学生实现这样的知识“跨越”,其难度之大可以想像!不用说,这一阶段的教学也是整个职业教育中最难的: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学生顺利地“通过”,那么不仅以后的教学过程将不存在太大的障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在中专学校学习的特点和方式。所以说从《物理》到《工程力学》、《电工学》这样一个序列应是整个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历史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初中历史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理”三维课程目标,与以往的历史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相比.历史三维课程目标有了很大变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力求体现时代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政变了“难、繁、偏、旧”的理象;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概念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体现了历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树立历史教育的人格本位,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历史教育不再以知识学习为惟一目标,而是以人格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历史教师应演化给学生“有血肉的历史教育”、“充满人性的历史教育”、“有生活气息且富于思考的历史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历史教育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能够使其在进行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认  相似文献   

12.
“自学·展示”教学模式在《做学电子商务》选修课程中的实施应用,创设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情境,进一步贯彻了新课程“学以致用、感悟价值”的理念,从而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应用、贴近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实现了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的《科学》课程淡化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注重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的要求需要宽松和谐的环境。“错误”在学生科学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是经常出现的。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笔者有如下认识。一、善待“错误”体现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忽视学生自主性和独特性的教育有人称之为“没有儿童”和“无活力观念”的教育。不适当的评价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与课程改革精神相违背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善待“错误”。1郾善待“错误”,能促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 ,新《课标》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宏观目标,即《课标》第二部分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它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开展历史探究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探究活动是过程式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巩固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扩大历史视野,探索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收集、筛选、分析和处理历史知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记录、描述历史的体验,强化历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小学社会课的开设预示了小学《历史》课程的结束,历史知识融入《社会》课程教学,在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历史》课程与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教学要求。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社会学科各项相关科目整合的基本理念,而历史知识承载着《社会》课程目标中的重任。实现历史教学从“了解历史”到“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落实到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成单纯的历史教学转换到社…  相似文献   

17.
莫芬 《中学文科》2009,(9):68-69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核心理念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8.
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历史被纳入到德育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以促使学生引发爱国热情、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历史内容以“散点”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打破了原有的学科逻辑,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点分散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力求使历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 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体验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教学在实践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可见积累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现代汉语词典》积累词汇把工具书当作阅读材料,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坚持读十页,从中选择自己需要掌握、运用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尽量多的增加词汇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虽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正式学习汉字,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要五遍、十遍地反复去写。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20.
冯雪 《云南教育》2003,(5):20-21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历史科学正是随着大量原始资料的发掘与考证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而学生要真正地感知历史,就要从小到一颗牙齿、一件石器、一枚骨针、一块铁口犁,大到秦始皇陵墓、敦煌莫高窟中洞见中国文明的进程。而历史教材选用的大量文物图片和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