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结合山东大学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教学研究团队近20年的实践,阐明社会调查对于经济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我们多年的教育探索,总结社会调查取得的成效,旨在强调社会调查是经济类研究生的必修课,“人人具有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经历”作为培养模式的内容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简称财政所)是由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共同成立、下属北京大学的具有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致力于公共财政、教育财政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现面向海内外公开高薪招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学术领域包括经济学、财政学、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务员招考制度改革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巨大挑战。如何转变传统财政学专业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社会所急需的、"适销对路"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财政学专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为应对挑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制定了改革措施,包括调整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实践教学。为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总结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宣传、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手段推动财政学专业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财经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财政学》教学在经济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财政学》教学没有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完全发挥它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学》的课程特点、《财政学》教学的意义,以及目前我国《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财政学》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美国和日本的财政学学科发展轨迹分析与比较两国对财政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研究发现美日两国的财政学学科发展与社会对财政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两国间的趋同性,并由此得到"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体制下需要从个体视角来研究公共问题"、"在财政学类专业课程中应加入经验实证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收集、分析和运用个体信息进行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能"、"财政学类专业应加强对公共性和公共逻辑认识的课程"等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设计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蓝图,其中涉及到一系列教育经济、教育财政的理论与方法问题,需要从事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的研究者作出回答。这些问题包括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教育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层级政府间教育职责和支出责任关系,教育管理中政府与学校关系,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教育财政与财政制度评价,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7.
郑威  张磊 《科教导刊》2023,(20):26-28
科教深度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科教深度融合,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与新时代财政学教育的发展要求,重点提出财政学专业创新人才“1+4+1”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揭示该培养模式主要涵盖“核心教学方式+关键支撑内容(机制构建+平台搭建+模式创新+路径设计)+系列实践活动”,为高校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财政学专业创新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年来研制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研制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坚持"处理好专业基本要求与各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教育现实与引导深化改革的关系"、"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吸收国际经验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学门类共性要求与财政学个性要求的关系"和"处理好本科专业标准与硕士培养标准的关系"五个基本原则,并对培养目标、学制、总学分及其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学型大学一般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任务,主要为地方性大学,专业建设应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导向。笔者认为教学型大学财政学专业建设应注意三点:(1)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是财政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向。(2)专业建设中应突出地方特色、迎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比较优势。(3)把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许多从事经济学、财政学、教育学理论工作的同志,把注意力集中到教育财政学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财政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建议,它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将在我国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拟就教育财政学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袁艳霞 《教师》2013,(2):31-32
基于能力导向的财政学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体现能力培养、学科的交叉与知识的融合,注重质量和特色并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并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然而专业学位规模扩张的背后其教育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分等观指导下的培养模式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具体表现为定位"同化"、内容"软化"、过程"异化"、评价"矮化"以及条件"弱化"五个方面.以分类观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向是解决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同质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观的理论透视,形成了专业学位内外部分类培养的理论分析框架.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方面要关注外部分类,即在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实现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另一方面要关注内部分类,即不同类别的专业学位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分类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生均教育经费差异性与教育公平生均教育经费差异性分析在教育财政学研究中非常常见。教育财政学对于教育资源(特指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的定义为"给予条件相同者相同的待遇",以及"给予条件不同者不同的待遇",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划分使得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的度量具有了可操作性。在研究实践中,通常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群组,区分"弱势群体"和与之相对的"强势"或"正常"群体,不同群组间的生均经费应该具有差异,所谓"弱势群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公共财政学教学仍以"灌输式"及"知识型"教学为主,这一教学模式及理念使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效果不佳,能力培养缺少。原因是这种教学模式及理念违背了教育激励规律和知识建构规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独立学院经济学专业突出应用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主要观点:紧紧围绕长青学院"商、优、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术、艺术、技术"素养,加大人才培养中"实验、实训、实践"比重,构建特色突出、适合独立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跨国学术合作组织: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成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已成为各国工程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战略选择,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的两个跨国工程教育与研究学术合作组织"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体"和"剑桥-麻省理工研究院",展示了在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高等工程教育学术合作组织模式.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挑战、政府资助、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是这两个组织合作成功的基础.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合作要树立工科类大学为提升国家生产力、竞争力而努力的办学理念;利用全球工程教育资源培养我国优秀工程人才;工程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要坚持"强强合作",并根据国情建立适宜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和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博士质量评价的视角逐渐由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维度的标准转变.学术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冲突交合,学科建制的独立性与跨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评价制度学术指标化与利益相关者诉求效益化的矛盾,形成了博士教育质量评价导向的互构逻辑."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博士教育在制度供给、宏观环境、资源支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重因素的互动构成了博士教育质量改革新的动力机制.在博士教育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培养,完善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以实现质量与规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杜威是近现代西方(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从经验主义出发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点.他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及"从做中学"的教育观念对现代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分析杜威的教育观与艺术类学生对待公共基础课学习心理上的共通之处,以强调在艺术类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育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对于艺术类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96-197
我国高校的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起于20世纪80年代,30年来已有百余所高校实施公共管理大类培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自2011年起试行大类培养,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作为试点,3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逐渐探索出"一导转二分流三专引四实践"的培养路径和"三课(课程、课堂、课业)"的培养要求以及"三协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三协同"(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课堂内外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者协同进行)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能力,是指在校大学生除专业能力外应普遍具有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等六大类素质拓展活动来培养公共能力。以"两节一赛"为载体、整体育人为目标、项目化管理定量定性对学生进行公共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公共能力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