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自从今年10月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之后,好像一下掀起了民工讨钱热。媒体上一面是愁容满面的农民工,一面是表示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的各级政府官员,他们大多将矛头指向拖欠农民工工资最多的建筑开发商。从农工到施工队到建筑商到开发商这个欠钱链条中,开发商似乎成了“罪魁”。那么今年的开发商何以如此“心狠”?政府雷厉风行的讨钱行动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利益的链条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往往不会只是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胡文 《视听纵横》2006,(1):120-120
2005年11月17日,到浙江省某县城出差,听到了电台正在播出的一则题为《民工领到血汗钱》的消息,里面说道:“今年1-9月.县劳动监察大队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共为420多名民工追回被业主克扣、拖欠的工资、押金等200多万元……”听罢此文,感慨良多。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县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听众听了此文后难免发出这样的疑问——是谁在拖欠民工工资?民工领不到工资生活状况如何?为什么付出了劳动却领不到工资?这些听众最想知道的,该则报道未作具体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3日,我接到一名女子的电话。她十分焦急地告诉我,他们工地来了一伙人要将施工的农民工赶走,态度粗暴,可是这些民工应得到的工钱还没有拿到呢。当天的天气特别的冷,我坐在办公室里甚至都感觉到寒意,心想倘若真的赶走那些民工,这么冷的天他们将何去何从?带着记的一份职责和对这些民工处境的关切,我放下电话立刻与报社的实习记张寒冰出发了。  相似文献   

4.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为民工讨工钱的事报道后,各地刮起了一股“清欠”民工工资的暖风:尤其是各地政府带头“清欠”,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按合同规定的时限付清工程款,并责令施工企业限期补发所拖欠的民工工资。由此我想起了另一种“清欠”——各地新闻媒体拖欠作稿费的事,亦属“清欠”之列。  相似文献   

5.
拖欠民工工资不再是简单的劳资纠纷,而演绎为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参与《阳光热线》,维护民工权益!”一声真切的呼唤响彻燕赵大地。2003年12月14日上午10点至11点钟,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大型直播节目《阳光热线——帮你讨工钱》在省会石家庄火车站广场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7.
张齐  王璐瑶 《新闻窗》2005,(2):16-17
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一代,在我们的印象里,民工是告别妻儿、远离故乡,置身于城市底层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从事着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因为接下了追讨拖欠民工工资的采访任务,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了这一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充满辛酸的追薪历程和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8.
2010年2月3日,河南郑州市圃田乡乡政府大院内发生民工讨薪被包工头杀死案件。这个事情是因包工头克扣民工工资引发的,那两个民工去找包工头要钱,包工头说自己没钱,三人就发生了口角。口角中,包工头不知从哪里拿的刀,将他俩杀害。目前,包工头已被刑拘。  相似文献   

9.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46):14-14
42岁的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农民熊德明,12月初正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本年度中国经济人物候选人之一。 10月27日,这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告诉在重庆考察的温家宝总理,自己的丈夫被拖欠工资2240元,在总理的帮助下他们迅速讨回了工资,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民工欠薪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月28日,除夕前一天,新华社消息《民工卢连庆终于拿到了工钱》给难以数计的关注民工工资的人们带来一股辛酸的慰藉,这是自1月12日新华社推出《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的第42条稿件,也是这组报道的最后一篇。半个月来,这组报道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让人读着落泪,而卢连庆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个体在春节前夕的“收成”,无疑是一份可以为全社会共享的最温暖的新春贺礼。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新华社这组《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还具有宝贵的示范价值,引发我们以此为个案深入探讨如何在民生类题材上成功地发挥议题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上峰 《传媒》2003,(4):13-13
时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已经成为某些地方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媒体也抓住这一热点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民工讨薪特别行动”。这些行动无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社会效果,譬如一些“老赖”企业因为怕曝光,就部分支付民工工资或口头承诺支付。然而,倘若每到岁末年关,媒体“讨工钱”总是新闻“亮点”,乃至成为“惯例”的话,我认为倒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2.
魏显峰 《大观周刊》2012,(20):128-128
创办实训基地是提高民工综合素质,减少安全事故,解决政府管理民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一个弱势群体的媒体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重庆视察路过云阳县龙泉村时,农妇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她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温家宝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她就拿到了拖欠的工钱。这起事件将“总理”、“农民工”和“工资拖欠”三个关键词以相当富  相似文献   

14.
许林 《新闻与写作》2005,(1):F002-F002
2004年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湖北等地考察。途中突然拐到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十组的一户山村农家,和村民们攀谈。当得知熊德明的丈夫在修建云阳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的过程中,包工头拖欠的工钱一直不给的事情时,总理认真地说:“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拖欠农民的工资一定要还!”临别时总理和每位乡亲握手滋别,熊德明因刚在地里干完活儿手脏而往后躲,但总理却赶去紧紧握住熊德明沾满泥土的手。这就是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拍摄的照片《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告诉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7,(2):6-10
岁末年终,又是农民工该拿钱回家的时候。类似农民工遭遇欠薪的报道,又出现于各类媒体。“辛苦一年,让农民工拿钱回家过个好年!”寒冬中,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愿望吸引着上至党和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目光。关注的目光,让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感到了浸入心田的温暖。然而,温暖并没能让所有的农民工把钱带回家。“欠薪”、“维权”等仍是这个冬日里颇有热度的关键词。据建设部门提供的消息,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截至2006年10月,2003年年底前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为337亿元,目前已偿付了336.82亿元,农民工工资历史陈欠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至2006年底,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  相似文献   

16.
曾令文 《新闻窗》2011,(4):32-33
假如你接到一个民工的投诉,说某某单位拖欠他的工资多少多少,你该如何处理?一般来讲,我们有两种常规的处理途径:一个是找到拖欠民工工资的主管单位如建设或者劳动部门等,由主管单位向拖欠单位交涉施压,  相似文献   

17.
外来民工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文章强调了公共图书馆为外来民工服务的必要性及举措,以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职能,满足广大外来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三农”问题。作为黑龙江省内的主流媒体,生活报近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堪称深度报道的典范之作。如《政协委员走工棚》,以政协委员的视角。亲历农民工的生存空间,体察农民工的辛苦。报道发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些相关建筑企业立刻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民工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民工们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好时机下,《生活报》又适时推出了《关注民工幼童成长》的报道,作为这个报道的延伸。这充分体现了《生活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大视角和大深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去年“工资偏低”造成的“用工荒”,企业如今大都对员工的工资加码,开价最高的企业,普通员工每月可拿2500元工资。春节过后就有加薪的消息,对外出找工作的民工来说,似乎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但在笔者看来,用工单位如在招工时候就开出高价,远比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的中秋之夜,由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和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和谐中秋——浙江省外来民工节日大欢聚”晚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刚刚被评选出来的十位“最感动你的民工”和十位“最具才艺的民工”以及近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工代表,与省领导一起共度中秋佳节。同时,杭城100家餐饮名店也邀请了近千名外来民工一起吃团圆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