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的弄堂     
我从小就在上海长大,直到上学年龄才回到父母身边。几年在上海的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遍布上海的弄堂了。上海的弄堂并不起眼,但结构很有趣。走弄堂,犹如在走迷宫。有时从一条弄堂走进去,东拐西弯,七绕八绕,却又绕回原路。外地人来沪寻亲访友,走三步问一步,好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正>(1)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会觉得很遗憾。下午,趁上班、上学的人都还没有回来,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路,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树下有一个个宽敞的入口,门楣上写着什么里,里面是一排排两三层楼的房子,  相似文献   

3.
我是老上海     
对于上海,我了解的,仅是皮毛,不敢妄自尊大。但出于对上海的一腔热忱,我又忍不住想宣传,我是一名老上海。上海,没有多少风景名胜,有的只是星罗棋布的弄堂与马路。淮海中学,也就是从前的霞飞路,若仍有闲情逸致在这条路上"荡马路",就能走进上海"十里洋场"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独自深入沿途层层分叉的小路,抚到上海敏感的神经末梢,看到它的高贵与矜持,嗅到它的气质与作派。正是在这种环  相似文献   

4.
收废品者     
我小的时候,曾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式弄堂里。一到双休日和假期,弄堂口就会出现一个又瘦又矮的收废品的男人。他好像也住在这个弄堂里,因为大家几乎都认识他,都叫他"小排骨"。他是一个瘸子,不知他有没有工作,是不是光靠回收废品过日子。那时候,如果家里要卖废品,我是最开心的,因为卖得的钱都归我。虽然我们家废品不多,但当时我年  相似文献   

5.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城市意象,但最常见的便是弄堂意象。论文从其具体作品的具体描写入手,探讨、分析弄堂意象在王安忆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王安忆的眼中,上海的弄堂其实就是上海的象征,弄堂即是上海,她不去描写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不去描写那些写字间里的俊男靓女,原因就在于王安忆执着地认为是弄堂孕育了上海的文化,养育了上海的芸芸众生,上海的精髓不在那些高楼大厦,而存在于弄堂之中,只有弄堂,才是上海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是老上海     
龚觉 《新读写》2012,(11):62-63
对于上海,我了解的,仅是皮毛,不敢以专家自居。但出于对上海的一腔热忱,我又忍不住想宣告,我是一名老上海。 上海,没有多少风景名胜,有的只是星罗棋布的弄堂与马路。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上海的“传奇”书写中,王安忆的《长恨歌》对上海精神的关照是略去“浮华”,指向市民生活底层,指向充斥着腌渍油污和流言私情的弄堂深处,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背后的“暗”;主人公是生于弄堂长于弄堂,即使到“繁华”里走了一遭,到头来还是归于弄堂死于弄堂——繁华只是旧梦。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改编的同名电影则大不相同,流行光影中“繁华”、“风月”成为上海的内核,在视觉的声色享受中谁还记得王安忆那个真实的上海?本文力图通过对原作和改编后电影文本差异性的比较。拔开迷雾看到一个与流行相去甚远的“上海形象”。  相似文献   

9.
弄堂是上海民居的特色建筑,它记载着上海的故事,透露出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心态。可以说,曾经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弄堂房子组成了上海,构建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弄堂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弄堂似乎慢慢从上海人的视野中淡出。上海的弄堂文化和北京的胡同文化一样,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是上海人的弄堂情结也和北京人的胡同情结一样,剪不断,理还乱。上海作家沈善增经历了弄堂的变迁,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0.
往事     
走在狭窄的小道,我漫无目的地环望四周,目光徐徐扫过周围叫卖的小贩和那些有些破旧的店铺招牌。顿时,一条幽静深邃的弄堂映入了我的眼帘,往事开始在我脑海如同旧胶片般滚动。我刚出生时并不是住在这宽敞的公寓,而是住在一条狭小幽深的弄堂里。弄堂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譬如隔壁就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似乎很喜欢和我的奶奶畅谈——在灰色的房屋前。屋子没有华美的外观,只是很简单地用砖块和水泥砌成。整个弄堂清一色是一排灰色的房屋。家里有三层楼,顶楼是阳台和父母的卧室,二楼则是爷爷奶奶和我自己的住处,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说,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的,有一些私心的。我说,上海的弄堂是充满人气的,是值得回忆的。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我住在姑妈家。姑妈家位于新华路的红庄,也许是因这里的房子都是由红砖砌成的,所以得名为红庄。四排老式  相似文献   

12.
先说一段故事。小时候,我家弄堂口有一间破棚屋,里面放有两口棺材,一到晚上,棚屋里总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很是恐怖。弄堂里的小孩子白天结伴走,晚上不出门。有一回,我和大我三岁的哥看电影,回家已夜深,越往回走心揪得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弄堂     
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它是有体积的,而点和线却是浮在面上的,是为划分这个体积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标点一类的东西,断行断句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上海的  相似文献   

14.
士海的弄堂代表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弄堂曾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它们记载了上海的故事。上海的弄堂曾是许多上海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它反映了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心态,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本土文化,我们从弄堂游戏入手,让学生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热衷的弄堂游戏,感受欢乐,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上海地方特色民俗——弄堂文化。【案例】准备阶段:印发活动任务卡;在体育馆布置弄堂游戏体验区的活动场景;摆放游戏器材,设置九块活  相似文献   

15.
重回弄堂     
弄堂曾经是上海的标志,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弄堂因为过于老旧或者市政规划的问题,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现在绝大部分的市民都已经不住在弄堂中,更多的人或许已没有机会去体验那种生活,老上海的生活记忆也随之开始逐渐消散,而这本是上海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陈丹燕的《上海的弄堂》把我们带回了往日的上海,  相似文献   

16.
盼了十几年,旧房终于要拆迁了……从小到大,祖辈用青砖砌起的老宅记录了我的成长过程。始终嫌它没有公房般漂亮的外表,没有整洁干净的环境,没有阳光充沛的晒台,又处于环境嘈杂的弄堂中……可怎么等到要走了,我却有无尽的依恋……拿出相机,不想刻意拍下些什么,只是发自内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又称海上,海上是百川归海,胸怀广大。上海其实是一座移民城市,融进了许多各地的民情风俗。本文写到的首届上海游戏节系列比赛,显示出颇具地方特色的上海弄堂文化的魅力。如今有很多青少年不了解上海民俗,不了解上海弄堂故事和弄堂文化的底蕴。上海举办本次赛事,就是为了弘扬海派文化,让家长和青少年感受海派文化所蕴藏的凝聚力。作者以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的身份投身到这次活动中去,亲自感受和了解到弄堂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上海多元化的文化。文章写到很多对当今青少年来说是全新的名词,例如,拉铃子、滚圈子、刮片子等等,作者从旁观者…  相似文献   

18.
唐骏 《课外阅读》2010,(11):14-15
我生于1962年6月。父亲是常州灯芯绒印染厂的一名科级干部,母亲是常州东风印染厂的工人。除了哥哥之外,我还有个比我小8岁的弟弟。我们一家5口人住在常州城中一个小弄堂的旧平房里,两个小房间加在一起30多平方米,连卫生间也没有。常州城不大,走大约1公里就到了城乡交界处,新房子的建筑工地位于那里。  相似文献   

19.
别人的城市     
我生长在中国的南方,我过去是生活在一座不到两万人的小城里,我的回忆就像瓦楞草一样长在那些低矮的屋顶上,还有石板铺成的街道、伸出来的屋檐、一条穿过小城的河流,当然还有像树枝一样从街道两侧伸出去的小弄堂。当我走在弄堂里的时候,那些低矮的房屋就会显得高大很多,因为弄堂太狭窄了。  相似文献   

20.
上海的弄堂     
站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它们是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