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故事娓娓道来,浅显易懂:文章有很强的人文性,是一篇熏陶情感的好教材,现在很多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接受是理所应当,对于“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一知半解.如何利用文本召唤学生感知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应避免繁琐分析,空洞说教,避免上成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六课。 【设计理念】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发现细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交往,儿童良好的品德形成也离不开交往。如何在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关注孩子的童趣,从小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以研究《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为切人点,以“交往式教学”为主要活动载体,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以下是我们实践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一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研,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这一课以读为主线,紧扣“整体感知——研读感悟——积累迁移”这一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功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读书实践,并从中受到情的感染,理的洗礼,美的净化。  相似文献   

6.
陈凤华 《快乐阅读》2013,(21):59-60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舒莉  李红杨 《湖北教育》2003,(15):28-29
本课改变空洞死板的说教方式,创设情景,以游戏贯穿全课,通过歌曲导入、话说中国、中国之旅、歌唱祖国这条线索组织全课,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品德教育贴近孩子的生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齐答: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  相似文献   

8.
王莉 《宁夏教育》2010,(2):76-77
决定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源于我对当前教育使孩子不快乐。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更多的孩子能够在教师、家长正确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拥有一个纯真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快乐的人生打好底色。通过反复的阅读,我想说“这本书是使家长和教师获得全新教育方法和观念的必读本”。  相似文献   

9.
《快乐王子》是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借助王子的眼睛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王子有着一颗悲悯的心,他不忍心看着裁缝的儿子遭受疾病的煎熬;他怜惜有为的年轻人;他担心穷苦孩子的命运……于是,快乐王子求小燕子,让小燕子帮他把红宝石、两颗蓝宝石眼睛以及身上的金片送给城市里的穷苦民众。最后小燕子在寒冷的冬天,精疲力竭,死在王子的脚下,王子的心也随着小燕子的死裂开了。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品行,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下面浅谈几点教学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风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让风走进学生的视线,进入学生的画中呢?我引领孩子从寻找风、留住风入手,展开本次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表现的天性,通过让彩带飘起来、留住风、表现风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2.
朱小娟 《青海教育》2003,(12):41-42
在计算机画图程序中学习“移动、复制图形”工具的操作,利用移动与复制技巧进行绘画创作(1课时)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欣赏器乐曲《祝你快乐》,歌曲教唱《明天会更好》。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并能够背唱这首歌。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感受军乐合奏产生的鼓舞力及音乐的不同表现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其乐观向上,争做合格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4.
《浪花》是一首散文诗 ,在表达形式上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 ,将浪花比作淘气、活泼的娃娃 ,并运用了一系列词语表现它的活泼、淘气。如 :“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笑着跑回家”,“跑去又跑来”等 ,另外 ,全文共有 7句 ,除第四句外其他 6句均押韵 ,句式活泼 ,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内容上 ,虽然只有短短的 7句话 ,却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浪花这个淘气的娃娃与“我”在沙滩上嬉戏的场面。《浪花》这篇课文 ,无论从表达形式上 ,还是从表达的内容上 ,都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充分让学生读 ,在读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  相似文献   

15.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教学设想: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教学目的:1.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哪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动口说,给每个孩子以充分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本课的设计力图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力,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口语交际课就成为了孩子喜欢的自由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想说、敢说、要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7.
教材:苏教版第十册选用歌曲——《游子吟》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2.学习歌曲《游子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3.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点: 在感情世界里,有一种最伟大的爱叫“母爱”。孩子们在母爱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母爱就象空气一样环绕着孩子,又象空气  相似文献   

18.
张玫 《云南教育》2004,(1):58-59
《小足球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描写一群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的一场小足球赛,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写得栩栩如生。与课文相配的是一幅从局部反映这场精彩的小足球赛的图画,小守门员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场边的小观众和一位大个子叔叔正在  相似文献   

19.
本课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段,其教学设计如下: 第三段教学(渗透学法): 1.指名读课文,用“△”划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用“——”和“?”划出描写孩子和水手动作、神态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自家后花园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片段,以及新奇纯真,充满乐趣的私塾生活场景。百草园五彩斑斓的景色让人陶醉,美女蛇故事里有压抑不住的神秘感,冬日捕鸟是男孩绝对刺激快乐而又终身难忘的经历,这是属于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三味书屋看似很沉闷,但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另外一种快乐,看先生入迷读书时的新奇,在后院捉蚂蚁的快乐,在底下画绣像的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