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人常常把苏轼看作豪放派词人,但在苏轼的词作中,数量最多的是他的婉约词。与宋代早期的婉约词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独辟蹊径创造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他不仅拓展了婉约词的题材,并且打破了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在技巧上他以诗为词,给传统婉约词注入活力,为词的雅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以评说历代词坛代表作家的创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词作:协音律,诉愁苦,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等,结合李清照的创作实践对其词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词论》针对苏轼"以文为词"、"以诗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显示她的词人独立词体的意识,有其积极意义,然而也限制词的发展,应予全面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北宋文人延续了花间词人“诗庄词媚”的词学观念,以婉约为正宗的主流创作思想在词学批评领域的集中反映便是诗词分体意识的逐步加强,和对传统词风的维护与坚守。虽然一代文豪苏轼力主词之诗化,开创豪放向上一派。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理论认可。  相似文献   

6.
关于苏轼的词风,历来说法不一。但从古至今,很多学者皆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从苏轼对词的认识着手,系统地分析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从而得出苏轼是多种词风兼具的词人,以求人们对苏轼的词有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作为诗的别体——被称为“诗余”的词发展到了宋代,已经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如果说李白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发展里程碑的话,那么柳永苏轼就是宋朝婉约和豪放词风发展的珠穆朗玛峰。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柳永和苏轼的扛鼎之作《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鉴赏,希冀通过对两词的比较分析,使读者更好地把握两个词派独特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一位全能文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词与南宋辛弃疾开豪放一派。苏轼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政治诗,针砭时政的讽喻诗,歌颂祖国山河壮丽多姿的景物山水诗,以景寄理、意在言外的理趣诗,具有陶(渊明)诗风格的和陶诗。苏轼的词,"新天下耳目",大胆开拓、革新,使词体发展到苏轼为之一变:从婉约而豪放,从题材狭窄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散文文思开阔,笔力奔放,语言流畅。尤长议论文,析理透辟,雄辩滔滔,博采史实,笔锋锐利。  相似文献   

9.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相似文献   

10.
(四)宋元文学 第一,宋代文学 1、诗文: ①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创造,追求新奇、细密、显露而富于理趣;同时出现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重要诗人有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②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宋古文八大家”有六家在宋,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2、词: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文学史上词以宋称。 ①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前者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禅宗成为许多政治文人仕途失意时的麻醉剂,苏轼是这些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的宗禅思想在其诗词中多有体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苏词中风格较为婉约的一首,但细细品来,仍可见隐约其中的禅意的超旷与飞扬。概括起来体现在这首词中的佛禅范畴主要有文字禅、般若空观及云门宗的“截断众流之意象对峙”。  相似文献   

12.
艾小芳 《海外英语》2011,(6):228-230,23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相似文献   

14.
宋朝是我国文学史上词的"巅峰时代"。这一时代,才人佳作频出,涌现了一批著名词人和流派,如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两派对峙争雄、相映生辉。虽然两派争雄对峙,但却有些词人兼顾两种风格的创作,其中苏轼的婉约词有些作品更甚于豪放词之作,细细赏读品尝,可与婉约词风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相媲美。两者虽同写婉约词,但由于两者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和性格都不同,两者的婉约词风也有着较大差异,这造就两人的词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将通过两人女性形象塑造、创作手法、语言特色上的差异中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从题材承衍上分析,贺铸“以诗为词”的题类少,“以词为词”的题类多。其词多数延续晚唐五代、北宋初中时期婉约词题类,为本色“儿女词”,少数继承苏轼“以诗为词”题类,其中多为婉约“女儿词”,个别边塞战争词则继承苏轼豪放词的破体写法,为非本色的“英雄词”。在手法承衍上,贺铸多数词明显运用了“以诗为词”的手法,以学问入词,化用诗句入词,以兴寄入词,继承并深化、软化了苏黄等前辈词人“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词朝着精密深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轼《水调歌头》一经问世,好评如潮,饮誉一时,还跨国传播,流传至朝鲜、日本,深受当地文人喜爱。朝鲜文人以此词为范本,化用词句、模仿意境、唱和步韵,或表达出世入世的思想矛盾,或寄寓思乡思亲的浓厚情感;在诗话中多次载录此词表现“爱君”思想,推动苏轼其人、其词在朝鲜广泛流传。借助词集、词选、词谱等书,此词为日本文人所晓。森槐南、高野竹隐、森川竹磎等人纷纷进行同题创作,与苏轼产生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呈现日本文人对《水调歌头》的受容过程。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本文重在赏析“咏物最工”的《水龙吟》,通过对杨花的描摹传达思妇的怀人以及自我情感的贯注,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以艳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婉约的脂粉香味,他以诗为词,使词“以律就意”,由类型化到情感化、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创了豪放一派,自成一家,但他也不乏婉约缠绵之作,《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后一风格的代表。他的这首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因而其被后人誉为悼亡词中的千古杰作,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着杰出造诣的作家。他在诗、词、文诸多领域都有着开一代新风的伟绩。就词而言,苏轼于婉约绮靡的艺术风气之外另辟新境,开南宋辛派词人。在词的题材扩充方面,苏轼的农村词创作同样具有开创性的功劳,其农村词并不是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简单描摹,而是表现了苏轼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精神状态,为看似平淡的农村题材注入深沉的内涵。其词作有对农村农民生活的直接展现,这体现着儒家经世济民的入世情怀。此外,苏轼也将自身仕与隐的矛盾,归隐、出世的释道思想寄之于田间自然中。  相似文献   

20.
祝燕娜 《文教资料》2009,(18):25-27
作为苏门重要的外围成员,李之仪对苏轼的学习诚恳而谦逊,对其才情和人格的称颂屡屡见诸笔端.但在作词上,他却是婉约一派的继承发扬者.本文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其词作内容及形式的全面分析,认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词人尊花间为宗、以婉约为高,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审美理想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