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笔者针对道德教育长期收效甚微带来的困顿,反思了传统道德教育理念之下的道德教育缺乏人性化理念和内容。通过对道德教育人性化分析,阐明道德教育内容中应有道德权利教育、对个体生命尊重的教育内容以及和谐内容在内的理念。同时,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人性化改进,是克服道德教育目前所遭遇到困顿与尴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应该思考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以及在道德教育中如何对待生命、在生命教育中如何把握道德。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构建蕴含道德的生命教育体系,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一、逻辑:道德应该融入生命教育就存在方式来看,人是双重意义上的存在,既是个体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不可分离。对于个体存在而言,正  相似文献   

4.
在技术时代与现代社会,传统德育式微,生命道德教育的当代意义空前凸显。而实践中生命道德教育遭遇了难以深化的困顿,为此,梳理生命道德教育的作用机理具有必要性。利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理论,可以把生命道德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话语形成"与"解码",这三个阶段分别都对教师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出了内在要求。基于如上机理,分析提高生命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诉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生命道德教育编码意识与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的先行经验,积极推动师生间平等而开放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形成生命化德育理念,构建生命化的活力课堂。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主要以校园文化、研修文化、活力课堂、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六大工程为载体;生命化德育包括理性的道德教育、感性的道德教育和行动的道德教育;"生命化"课堂将生命的四种关系"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在课堂中一定要让"生命在场"。  相似文献   

7.
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生命价值的失落现象,学校道德教育的效能减低,为此迫切需要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本文试从生命道德教育实施的必要性、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容、生命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在学校教育中顺利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教育的“合法性”——涂尔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和利益始终是对立的,道德教育遭遇"合法性"危机。因而,道德教育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学术界当前急需回答的问题。涂尔干从社会学的视角对道德三要素的分析,及从心理学与教育实践视角对道德三要素何以可以培养的论证,为我们回答道德教育的"合法性"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要求道德教育应是一种"成人"的教育。[1]"成人"强调儿童不但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物",还是一个社会化的"社会物"。人的自然性强调人需要一定的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人的社会性则强调人应寻求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因此,儿童的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让儿童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儿童在"此岸"世界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儿童道德教育的本末倒置道德教育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的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不可或  相似文献   

10.
现有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将道德教育的根本矛盾解读为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受教育者实际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将道德教育的内在机制理解为道德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样的解读源于道德教育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简单"移植"和教条式应用.我国教育学基本理论的不足使道德教育基本理论没有能够真正揭示道德教育内含的根本矛盾.现代道德理论尽管坚持"是"与"应当"的分离,但是包括麦金太尔在内的道德思想家竭力主张解决现代道德生活失范的路径是重新弥合"是"与"应当"之间的裂缝,回归道德的整体性.对道德生成本质的探讨表明,道德生成应具备三个层次的条件道德理解力的获得、道德领域"应当"的达成、"是"与"应当"的一致与和谐.通过对古今教育的分析表明,教育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功能性领域,主要承担技术培训和知识训练的任务,倾向于去道德化.但教育的世俗化、专业化、功能化和技术化倾向并不能去除教育所担当的道德责任,道德教育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符合道德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生命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道德环境的客观变化,这一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客观形势。现从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生命道德教育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代高校学生生命道德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育主体的拓展、教学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入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指导,以有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抓手,迎合90后大学生自身的习惯与需求,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才能解决生命道德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这一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所在.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活形态的道德是一个整体,而作为生命存在的受教育对象——儿童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应当作为整体而存在,但现今的学校道德教育却被肢解和割裂了。学校德育的碎片化致使学校德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德育变得低效甚至无效。面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这种困境,通过树立"整合"的德育一体化观念,探索构建"整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唯理性知识下的幼儿道德教育越来越将幼儿培养成一个缺失生活德行的"知识"人,摆脱这种对幼儿进行道德知识外在灌输的困境,回归于生活与生命的道德教育,并且培养出能够施行道德行为的人是当前社会最主要的责任。但是如今幼儿园的道德教育并未受到普遍重视,出现了以知识灌输方式为主,教学的方式单一,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脱离的问题。为此,幼儿园应当将榜样教育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活动与日常生  相似文献   

16.
生命体验是人们对生命的感受、反思与体味.道德在生命的展开与体验过程中生成,个体在生命体验中建构自身的德性,道德的生成与生命体验是同一的.道德教育当是在生命中进行的、为了生命的、在教育过程中体验道德的教育,道德教育与生命体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作如下设计:把生命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中,教育大学生关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中,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维护生命权益;把生命教育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把生命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中,教育大学生关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中,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维护生命权益;把生命教育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失范道德教育是悬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就是要落在实处,其现实举措为:从高到低、从内在到外在、从目的到手段、从自我到常人等.它简单、实用、现实和人性化,体现现代道德教育之要求.但这是一种"硬着陆"式的道德教育的落在实处、使道德教育弱于道德和教育.事实上,这种转型助长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危机,其自身比现代道德教育危机本身更加危机.道德教育要进行现代转型,落在实处,就应当实行一种"软着陆".何以为之?尽管一种假设的理论检测要求在现代道德教育思考时问责另一种可能、避免非此即彼、整全不同的生活世界,但其仍然是一个有待思索的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