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卷首语     
现在人们阅读图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坐在电脑前网游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少有人能够将一本书完完整整地读下来。第四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调查得出了若干结论,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网络阅读率上升,且下降者第一次下降到50%以下  相似文献   

2.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是世界读书日的主题。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却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的比例为48.7%,与全体国民总体的比例则为42.2%。(4月23日《北京娱乐信报》)网上阅读率的迅速增长,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图书阅读率的大幅降低,但是,整体意义上国民阅读率的持续走低,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更何况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暂时毕竟不能相提…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今国民阅读现状,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读书"为话题的课前演讲活动,举行读书交流会,评选"读书之星",组织读书演讲比赛,举办"读书"主题手抄报展览,师生共读一本好书等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4.
读书需要行动。 近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说,"2003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事实也如此,因为很多人很忙,很多人挣钱又不多,公共图书馆又差,所以不读书的理由也越来越多。 人类可以不读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教师  相似文献   

5.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世界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这里提到的阅读更侧重于读书,而不是上网浏览,因此也有人把这一天称为"世界读书日"。但有人提出,网络阅读也是阅读,是时代潮流,认为传统阅读方式应当变革,甚至质疑在网络时代坚持读书的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6.
《当代职校生》2006,(12):6-8
前些时日,有关部门公布的第四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另外。又有消息称。犹太人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民族。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两相对照。我们真是要羞愧死了。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出版业产值增幅都在10%以上,但国民阅读率的增幅却没有同步跟上,有近一半的公民一年读书不到一本[1]。现今,著书立说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坐下来、静下来、坚持传统阅读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虽然很多人几乎每天都面对电脑浏览网页、看新闻、看微博、看邮件,获得了很多信息,这虽然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但这是数字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只能称之谓"扫描与搜索",人们眼中出现的不是  相似文献   

8.
文雅的人,总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在柔和的灯光下,翻开一本书,细细品味。忙碌的人总习惯在等车或乘地铁的间歇翻翻报纸,匆匆而过。当科技越来越先进,网络越来越普及,有一种阅读代替了图书阅读,越来越快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据有关部门调查,6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2005年更低于50%,与此相反的是网上阅读率正迅速增长。也许有人认为,图书阅读率下降,是国人不爱读书的表现。近几年不是常有人呼吁国人“多读书,多读报”么?他们拿着大把的数据证明中国人的素质在下降,科技要落后,文化要丢失,不一而足。很多老先生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普及,充分响应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大力推动了"整本书"阅读进程。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阅读推广"刮的都是"自由风",图书大都只按学生的年龄分类推出,既没有规范的体系,又不把教材和考试放在眼里,所以它和日常教学无关,却还要和教材教学争时间。  相似文献   

10.
"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实施,读书已成为社会文化现象。初中生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初中生课外阅读率逐年上升。但通过调查也发现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如兴趣不浓、阅读面单一,阅读倾向消遣化与娱乐化;初中生热衷于读"图",喜欢故事情节的刺激,缺乏独立思考与阅读的能力;传统的经典阅读困境重重等等。调查也发现,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关键因素是课外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读书需要行动了。近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说,“2003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事实也如此,因为很多人很忙,很多人挣钱又不多,公共图书馆又差,所以不读书的理由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专递     
据新华网2004年12月12日报道,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发现,5年来,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比1999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调查统计,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专家从统计数据得出一个结论:生活节奏紧张是阅读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阅读率下降意味着什么?作为教师,坚持读书是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可教师为何也读书少了?教师又该读什么,怎么读?与国民阅读率下降相反的是,国民的功利性阅读比率由2001年的12.5%跃为2003年的20.3%,两年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面对现状,我们到底该何…  相似文献   

13.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相比,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一边是出版社攒书如"暴走",一般是国民阅读率增长似"蜗牛";一边是书价虚高,一边是打折疯狂,13亿人的读书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本文提出"宽视域"阅读理念并就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至2007年的34%。其背后的动因,究其根本,或许仍在我们读书目的的扭曲——“功利性阅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一部分",动员每一位同学从家中挑选1-2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带到班级建立图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有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我  相似文献   

18.
视觉文化时代,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转化使传统的文学阅读者开始分化,读书被读图、读屏所取代,审美体味式的阅读方式已日薄西山,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开始盛行,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抑、掠夺而呈钝化之势。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教师一触碰"研究"这一高冷的话题,总觉得高处不胜寒。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每位教育人稀松平常的事情,研究不外乎做有心人,在学习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提炼自己熟悉的某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说别人"想说而没说之言",或者"旧话新说"。现怀揣浅陋,就"在线一读,写中学写"谈点个人的体会和心得。一、在线一读,拓宽教育视野据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我在为国民阅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外阅读非常重视,在具体建议部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课外阅读真正实现"悦读",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读书目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教师和家长左一声、右一声地要求学生去阅读,但学生无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