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当下我们考察深度报道时,必须兼顾一个社会大背景:中国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礼俗社会到法理社会、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人人都充满困惑和疑问,需要传播媒介不仅回答“是什么”还要追问“为什么”,指出“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无形和有形资产艾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间经济竞争的展开,人们对什么是“无形资产”和什么是“有形资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其实,记者也面临着如何对待自己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问题。有个阶段,有一些记者,太重视自己的有形资产了,说...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新道德观念大连广播电视学会会长曹文岳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许多现象还扑朔迷离,没有明显地显现出来;许多新问题刚刚出现,人们一时还难以认识清楚;一些新生事物与习惯势力、传统观念反差较大,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还有积极现象伴随消极...  相似文献   

4.
从南方报业看传媒集团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方报业一直在探索报业的转型之路.不同时期,转型的含义是不同的. 上世纪末期的转型,主要是适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报社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使报业成为一种产业,使报业经济全面融入市场经济.在这方面,南方报业发挥了探路先锋的作用,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出版也要“造大船”南方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这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充满哲理,但也反映出农业社会的小生产意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感到船小虽然好调头,但经不起风浪,于是创造了新的俗语:“船大好抗浪”。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在人们意识上的反映。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社会里,人们会感到有充分的自由,同时也会感到缺少自由。自由显然不是简单的随心所欲,“自由”的真实涵义是什么呢?“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如此关键的一个条件,难怪许多年轻人在“市场经济”,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市场社会(marketsociety)”的号召下,要求“彻底自由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专家学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卢朝英 《陕西档案》2002,(4A):19-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事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人们采用新“思维科学”来考虑新形式下的“管理”问题。对此,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本拟对“思维学”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谢飞 《青年记者》2006,37(7):77-79
1991年底,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整个国家进入了“转型期”。“转型”最初是一个限定很狭窄的概念,指的是经济的转型(transitional economy),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涵盖经济之外的众多方面,本提到的所谓“转型”,是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继承国并由原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转向西方式的“民主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而这种转变过程仍在持续之中,尚没有完全定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平时只讲耕耘而不计收获的“笔杆子”们,如今对“区区”稿费也开始“计较”起来,为什么?不妨听听他们的“诉说”。“爬格子”的艰辛一位某矿工报的记者,在人们眼里是个“笔杆子”。当一些通讯员向他请教时,他说:“见报难呐!去年我向某省级报刊投稿100多篇,结果只用了1篇;但这家报社还不错,  相似文献   

11.
传统出版在数字化转型中具有明显的内容资源和内容生成能力的优势,从“内容资源”走向“产品设计”是传统出版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真正满足读者消费需要的体现.做好产品设计,体现产品的内容价值,从过去对核心产品转到以形式产品开发和延伸产品开发、从过去对聚内容的关注转到对微内容的关注上来,依靠“产品设计”打造数字化转型核心竞争力,成功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讲,传媒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当今信息自由流通的“地球村”时代,人们判断社会是否和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是通过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人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更多的是来自间接经验,而这些间接经验所依靠的材料更多的则是由迅速发展的传媒所提供的,许多时候,传媒现实就是多数人心目中的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13.
“急功近利”析耿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拍击下,一些新闻工作者染上了“急功近利”思想,这纵然是支流,也应引起新闻界同仁的严重注意。所谓“急功”,主要表现在:一些记者只想“出名”,不想吃苦;只愿“成佛”,不愿修炼。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只想吃‘巧食’...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15.
也谈“龙头”叶志方人们常说“编、印、发一条龙”,那么何为“龙头”呢?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一番争论。有人认为编辑是“龙头”,理由是只有编辑部门策划出好的选题,组织出好的书稿,才能促使和带动发行的起飞;也有人主张发行是“龙头”,理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  相似文献   

16.
一些人认为新闻传播是近代才有的事儿.其实这是对历史了解不够.现在的出版社都很牛,热点出来,一个月甚至半个月之内,就能出一本相关的书,趁热卖.这是市场经济的过人之处.换句话说,是钱“逼”出来的. 祖宗们没有市场经济,可紧迫感一点也不比咱们差,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什么叫重大事件?就是让古人们感到“天都要塌下来了”的事儿.比如,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发生了一件“天塌了”的大事儿: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杀了家眷,在煤山自缢.一个王朝终结了.  相似文献   

17.
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市场空前繁荣起来。各种大众传媒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录相带、影碟、光盘、电脑软件等等在数量上连年成倍增长,其中有不少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俱佳的好作品,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对鼓舞斗志,陶冶情操,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通常人们所称谓的“高雅艺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当然,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内容健康向上,为广大读者观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化艺术作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以来,物质的生产方式大体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而在精神生产领域,不少化艺术创作,似乎也在往“市场化运作”上靠,市场流行什么,艺创作就生产什么。而在这股潮流中.摄影艺术创作中迎合“快餐化”消遣的“平庸化”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新闻采写的改革罗以澄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形成,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出现了一场由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转型”的深刻变革。面对这一新情况、新变...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信息传播从文字和读图时代向视频时代全面转换的当下,在传统媒体为王向社交媒体遍地开花转变的当下,在记者为“无冕之王”到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时代,摄影记者生存空间受到来自普通大众、社交媒体从业者、文字记者等多方面的挤压,同时,摄影记者的专业性,也让其成为新媒体时代浪潮中最吃香的群体。如何在拥挤的生存空间中厘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来,在危机中找到新机,成为新时代摄影记者转型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现状和转型,为摄影记者的发展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