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关于唐人传奇性质与地位的判断构成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之常识,而近年来部分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其质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传奇源自汉魏"志怪"与"始有意为小说"。其实,"志怪"与"杂传"并不是一个逻辑层面的概念,两说并不矛盾。鲁迅立足于现代立场对于唐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部分——传奇文进行文体性质的追认,符合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也符合文学研究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其鲜明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表现的士人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奇虽有集史才、诗笔、议论于一身的长处 ,在唐代可以作为士人进行温卷、行卷的文学样式 ,但它没有被列入科举考试的项目 ,而是被正统文坛目为稗史或游戏笔墨。然而 ,正是在这种被人认为是游戏笔墨的非经典性文体中 ,士人们才不像在诗文文体中敛起庄重的面目 ,而是高度放松由伦理束缚而产生的紧张 ,随心所欲地透露出自己隐微的心曲和细秘的情感。唐代戏剧还没有成熟 ,而小说——传奇刚刚趋于成熟 ,对人物和生活琐事的描绘比诗歌这种经典文体要随意和具体入微。要探讨唐代士人种种微妙的心态 ,到传奇领域去跋涉和寻找最为合适。一科举制度特…  相似文献   

3.
一 翻译作为触媒,有效地作用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周作人(1885—1967)译日本小诗,可谓显著的一例。朱自清(1898—1948)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曾写道:“周启明氏民十翻译日本的短歌和俳句,说这种体裁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是真实简练的诗(注:见《小说日报》12卷5号),到处作者甚众”。  相似文献   

4.
最近“浅X一下”非常流行,但由于语境的不同,“浅X一下”呈现出同形异质的特点。文章讨论了构式“浅X一下”和一般格式“浅X一下”的区别,以及构式语义、构式出现的语境特点、语用功能和流行动因。“浅X一下”结构表示主观减少动作的量,区别于一般格式实际上(或心理事实或客观现实)的减少,构式实际上并不减少。构式“浅X一下”的语义为:说话人意图强烈,主观减少动作的量(实际上没减少),委婉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委婉含蓄、轻松随意、风趣幽默。流行动因上,受到求新求异、中庸思想的影响,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维护交际双方面子和风趣幽默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传奇,是“大重九”不可复制的专属基因:传奇,是“大重九”无法替代的厚重历史。一个品牌的出现,或许只是在寻求一种简单的消费过程;一个品牌从诞生、延续、发展,进而成为传奇,却一定是时间抉择出的臻于至善的品位。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包括五个鲜明特色、九条本质要求和五个重大原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保驾护航。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应有的放矢、身体力行,自信自强、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赵亚 《职业圈》2007,(4S):191-192
宋代传奇小说中的劝惩特点历来为人诟病。但劝惩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议论,其中所体现出的对历史教训的重视和对题材价值意义的追求,充分表明了宋代传奇说对社会功能的重视。这是由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学自身演变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宋代的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不能成立的理由:作为立论前提的"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本身就站不住脚;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不符,没有任何一个"唐人"是按照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而"有意"写作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传记辞章化"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这一命题足以体现唐人传奇的划时代意义,不必为了肯定唐人传奇的文学史地位而迁就"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之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独开门户,一扫宋学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的新境界,并直接影响到阳明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即是说,白沙学说得力于其独特的涵养工夫。我们认为,白沙能开有明一代心学的风气,主要在于他善于借助佛教禅宗的某些修行方法,以此补充儒家固有的修养论,从而建立新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宋儒在修养方法上有“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不同倾向,二说各引一端。白沙认为,朱子读书穷理的方法是“支离于秕糠”而遗弃真传,理本根植于心,真传应返求自身中寻找,所谓“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内自得,糟粕安用耶!”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陈献章集》卷四)同时他又认为,周敦颐、陆象山操存持敬的方法失之太严(见《陈献章集》卷二,《复张东白内翰》),尚未达到“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的一段自然工夫。  相似文献   

10.
说"石"     
石 ,就是石头。炎黄子孙对它特别钟情 ,甚至有些崇拜 !远古流传下来的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就说到了石头。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天塌下来一大块。人类的祖先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先民认为天是石头的 ,可能因为天上有时往地下掉石头 (陨石 )。陨石较早的有名的记载便是“陨石于宋五”了。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 ,有三部谈到了石头 ,其中两部还以石头做了小说的主人公。举世闻名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块“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的石头。这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一部《红楼梦》就是这块石头的“传奇”,就…  相似文献   

11.
施展萍 《职业圈》2013,(25):72-75
石林注定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随处可见的石头诉说着流传久远的传奇,阿诗玛追逐爱情的故事也成为当地人人称颂的传奇。1962年,第一株变异的红花大金元在此处一寻常农户家长成,从而开启了卷烟史上的传奇。这些发生在过去的传奇似乎已成历史,但又异常真切地活在当下,改变着现世种种。去年,随着红云红河集团印象烟庄在石林的建成,石林的传奇又获得新的注解。这一次,传奇充满了梦幻股的科技色彩卷土而来。  相似文献   

12.
韩国小说《单纯的真心》是一部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炙手可热的文学作品。该小说中一个既具有文学深度又具有社会相关性的角色是“■”。“■”作为主人公,在寻找自己姓名真实含义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还揭露了被领养这一群体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真实性和情感联系的重要性。该研究通过探讨《单纯的真心》中主人公名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论证了该名字对于推进文学文本叙事和丰富文学内涵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所体现的“门柱”“灰尘”和“纹宙”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主人公追寻自我与寻找名字真实含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3.
艾珺 《文化学刊》2011,(6):186-189,194
一、"脉望"与"书连屋" 若说是"床上书连屋",那就无疑是位"书虫"。"书虫"是俗称,雅谓"脉望"。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支诺皋中引道家经典《仙经》说:"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  相似文献   

14.
启道是女娲伏羲敬天悯物的造化,体道是中华先民与生俱来的禀赋,盘道是华夏诸族慎终追远的反问,原道是炎黄子孙牵系命运的商兑。“启”、“体”、“盘”、“原”构成了中华先民天人互动式的道学问;“化”、“赋”、“问”、“兑”体现出华夏传统美丑兼审中的道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与道俱化的文律,也是审道一族化解美丑的韵致。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历时角度分析了“有被X到”结构的构式化演变过程,“有被X到”的源形结构“有2+V/VP”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之后逐步发展为“有2+无被动标记的VP”结构,再到“有2+有被动标记的VP”结构,然后经历隐退复兴形成了“有被V到”结构。构建“有2”和“到”的虚化用法复兴,是结构式最终能实现构式化的主要原因。复兴之后“新形式—新意义”配对成功,构式“有被X到”正式形成,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言者利用X表达对事物(事件)主观评价”,“有被X到”结构构式化演变是一种自为存在的过程,有其特殊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一统的帝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国的艺术也正是在汉代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峰。丰富的艺术从各个方面体现在汉代人民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汉代百戏为视角来揭示汉代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汉代人民所持的实际上是一种“少年式”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两宋是词体建构定型的主要阶段 ,词体观是两宋词学批评中的核心问题。词体这种配合燕乐而歌唱的音乐文学样式 ,在其产生之初其内部就存在着音乐性和文学性、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的内在张力和矛盾 ;正是词体的这一内在矛盾决定了词体的发展必然是“建构论”的 ,亦即词体的本质属性是在宋代文人词和民间市井词的雅俗分流、互动及词体文学创作和批评间互动的动态运动中 ,以“尊体”为目的导向 ,建构发展以至规范定型的。两宋词学批评中先后出现了“破体以尊体”和“分体以尊体”两种推尊词体的阐释思路和意向 ,前者以苏轼的“诗之余裔”说为代表 ,后者以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为代表 ,它们构成了宋代 (文人 )词体建构的两个维度。终两宋 ,文人词虽然主动疏离了民间歌场 ,但未尝脱离音乐本身 ;在词体观念建构中 ,宋人并未以脱离音乐为尊体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一、行政法的理性与诗性之对立 在《文化结果:各国价值、行为、制度以及组织的比较》一书中.格特·霍夫斯蒂写到。科学技术方面……西方思维方式是分析式(analytic)。而东方却是综合式(synthetic)……西方分析思维方式注重成分、东方综合式思维注重整体。”日本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曾说“到了20世纪中期。西方对真理的追求转向了整体和平稳性。科学也许得益于分析思维。但是管理和政府运作确是综合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魏笑 《文化学刊》2023,(8):244-247
刘勰指出“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原因会导致文学评论产生偏差,而其“六观说”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品。以刘勰《文心雕龙》“六观说”为视角,从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和宫商六个方面,对诗圣杜甫的诗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进行评议,探究杜甫诗歌蕴含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及沉郁顿挫的诗风。以“六观说”为视角评议诗作,对于深入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刘勰的“六观说”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