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钓是一种在北方地区很受钓友欢迎的垂钓方式,在冰钓过程中,钓友们顶着严寒在冰面上垂钓,从中可以领略冰钓活动独特的韵味。在冰钓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寒冷:脸蛋被寒风吹得生疼;双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双手被冻得麻木。其中的滋味只有参加过冰钓活动的人才能知道。在寒风中用冻得僵硬的双手从鱼嘴上摘鱼钩是一件既高兴又痛苦的事情,高兴的是又有了新的收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无论是钓大鱼还是钓小鱼,偶尔脱钩均属正常现象,但若经常脱钩,肯定就有问题了。本质上讲,造成脱钩的原因就是鱼钩没有刺牢鱼嘴的有效部位,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饵料。假如使用商品饵,现在的商品饵中大多含有拉丝粉,有的钓友为了防止小鱼骚扰,故意把饵料开得既黏又硬,这种饵料就存在脱钩的隐患,因为偏硬质的饵料中的拉丝粉成分会变得非常坚韧,而这种饵团遇水后表面会变得很光滑,刺鱼的瞬间鱼钩不易从饵球中脱出,又因为饵球表面光滑,所以刺鱼的瞬间饵球会先在鱼嘴中滑动一段行程,之后鱼钩才会脱出,这极有可能造成两种结果——要么鱼钩刺到鱼嘴的边缘,要么空钩,假如刺中鱼嘴的边缘,我们在遛鱼的时候只要—发力,鱼钩就会撕裂鱼嘴,进而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3.
一只鱼钩刺入鱼的嘴唇需要多大的力?是什么力使鱼钩刺入鱼嘴的?什么形状的鱼钩最有利于刺入鱼嘴?这些鱼钩上的力学需要垂钓者去关心与把握。如果我们在弹簧秤下面系上一只鱼钩,再用不同体重的鱼去试鱼钩刺入鱼嘴所需要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发现鱼钩刺入鱼嘴的力与鱼的体重密切相关:鱼的体重越大,鱼  相似文献   

4.
冰钓要钓勤     
余热 《垂钓》2004,(12):16-16
冰钓制胜的先机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问内把鱼钩送到鱼的嘴边去。  相似文献   

5.
陈中春 《钓鱼》2009,(10):32-32
垂钓跑鱼,除了折竿断线外,如果属隐形的钓组事故,"鱼钩",恐怕是第一性的。那是因为"鱼嘴"与"鱼钩"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鱼儿若衔钩"不中",就没有其他跑鱼的后因发生。  相似文献   

6.
严实 《钓鱼》2010,(5):12-13
鱼钩的造型各有特点,不过它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把饵顺利地送进鱼嘴,既要迎合鱼的摄食特点,又要有合理的持钩性。然而传统钓鱼关注鱼吃什么,强调了饵形与鱼钩宽窄长短的配合,而很少对鱼的口型和摄食特点去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垂钓跑鱼,除了折竿断线外,如果属隐形的钓组事故,"鱼钩",恐怕是第一性的。那是因为"鱼嘴"与"鱼钩"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鱼儿若衔钩"不中",就没有其他跑鱼的后因发生。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8,(24):56-57
问:请问李保安老师,在钓鱼过程中,调六钓一目、两目时有很多的动作,浮漂经常往上走,是为什么? 答:在钓鱼过程中,如果饵料雾化好了,漂是不能被压下去到一目的,而是从一目往上走,一直到六目为止。如下面有鱼,对饵料吃不进去,而饵已经缺失一部分,那么浮漂也是会往上走的,如果吃进去了,最多的动作都是下顿,但也有往上顶漂的。严格来说,调六目,当浮漂超过六目时,就象征着有一个鱼钩已经在鱼嘴里了,因为这个鱼钩的重量没了,那么它在哪里呢?一定是在鱼嘴里。  相似文献   

9.
冰钓的装备     
韩寒 《垂钓》2001,(1):22-22
冰钓的装备要齐全,如冰钓竿、渔线、漂、坠、鱼钩、冰镩、笊篱、马扎和装鱼的用具等。  相似文献   

10.
温和 《垂钓》2002,2(12):66-67
首先要检查正在使用的钓具,主要是看鱼线的位置——让鱼钩自然垂直,鱼线如果在鱼钩的后面,说明钩尖朝外倾斜大,钩挂不住鱼嘴,就很容易跑鱼。再试一下钩尖是否锋利、钩是否变形、浮标是否开裂进水和钩系是否调整合适。  相似文献   

11.
刺鱼分析     
从钩尖触及鱼嘴,到钩尖穿通鱼唇,这个短暂过程称为刺鱼过程。本文分析刺鱼过程中鱼钩的运动,归纳影响刺鱼效果的因素,为选用  相似文献   

12.
史为林 《垂钓》2009,(4):46-47
当垂钓对象为30~200克的小鱼时,鱼口的闭合力小,鱼的重量和挣扎力及水对鱼的阻力不是主要矛盾,刺透鱼嘴才是根本问题,所以这时不适宜用伊势尼钩。而那些钩尖稍外倾或钩尖与钩柄基本平行的鱼钩,有利于刺透鱼嘴。  相似文献   

13.
开始用嫩玉米粒串钩钓鲤鱼时,因玉米粒装得“太老”,鱼叼玉米粒拉动渔线时,玉米粒与钩不脱离,鱼钩很难刺进鱼嘴,常常铃声大作,提竿收线却又不见鱼。后来,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了一个较好的玉米粒装钩方法,近几年来无论是池钓还是江钓,跑鱼的事越来越少。具体做法如下:将较硬的玉米粒脐尖去掉,把鱼钩轻轻从1/3处穿过,露出钩尖和倒刺,只要鱼将玉米粒吃在嘴里稍微用力拉线,玉米粒就会与约脱离,钩尖立即会刺入鱼嘴,很少脱钩跑鱼。巧装玉米粒钓大鲤@张学发!吉林通化  相似文献   

14.
在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日本鹿儿岛港附近的海滩就会涌来许多钓鱼爱好者,他们一人一个小冰箱,钓到的鱼都放进冰箱保鲜。钓具十分讲究,就连鱼钩都是成包的,且都已系好鱼线。不一会儿,就有人钓到了鱼。鱼钓上来后,他不将钩从鱼口中取出,而是用把小剪子将渔线剪断,带线头的钩仍留在鱼嘴里,接着又拴上系好线的鱼钩。久观之后,我发现人人如此。我们钓鱼,一枚鱼钩是要长久使用的,直到损坏。而他们一枚鱼钩只用一次。在日本一次性商品很多,不过多为非耐用品。而鱼钩是钢铁做成的,并非不耐用,这就奇怪了。后来友人告诉我,日本人钓鱼,很少有人从鱼嘴中取…  相似文献   

15.
范宁 《钓鱼》2012,(3):14-15
钩形简介 根据所垂钓的鱼种不同,鱼钩的形状设计也各有千秋,据说有近两千余种。这些钩形各异的鱼钩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被钓的对象鱼,其体格大小、吃饵习惯、鱼嘴形状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手动车盘因它的重量轻,收线、放线自如,操作方便,在垂钓中被广泛应用。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锁紧装置。当鱼儿吃食反映到浮漂时,垂钓者一时慌张或反应迟钝,没能及时握住车盘就提竿,致使渔线从车盘跑出,渔线没有力量拉动鱼钩扎进鱼嘴,使鱼儿逃之天天。怎样防止渔线从车盘中跑出?我找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根橡皮筋,一头挂在车盘  相似文献   

17.
巧做摘钩器     
周禹泉 《钓鱼》2005,(16):48-48
钓鱼人多数情况下都喜欢使用小钩钓鱼,有时碰到大鱼咬钩,鱼钩进入鱼嘴里很深,很难摘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做了几个摘钩器,经使用感到很方便。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撑嘴器凶猛鱼类,特别是狗鱼,往往将饵钩吞入口腔深处,这时要把饵钩从鱼嘴里取出来相当难,因为上了钩的凶猛鱼常常牙关紧闭,嘴巴并不张开。为使鱼嘴巴呈张开状态,有个撑嘴器就方便多了。用粗4-5毫米的钢丝很容易就可绕制一个撑鱼嘴用的撑嘴器(图1)。用法:使两支撑臂呈压缩状态,插入鱼嘴,然后减去压力使一臂抵住上颌,另一臂抵住下颌,完全松手,鱼嘴就被撑嘴器的两臂撑开了。然后再借助摘钩器将饵钩从鱼嘴里取出来。二、摘钩器从凶猛鱼的嘴里取出鱼钩时,手指有被凶猛鱼的许多尖利牙齿挂伤的危险,为避免伤了手指,取出饵钩…  相似文献   

19.
空军训练营     
《垂钓》2014,(7):30-31
提问:使用海竿钓鱼时,鱼儿拉动竿尖说明鱼钩已经刺入鱼嘴,可是仍然常常空竿,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造成竿尖抖动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竿尖抖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在钓组上,鱼撞线或啄食饵料都有可能造成竿尖抖动,但这并不代表鱼钩已经刺入鱼嘴,此时提竿,空钩便在所难免。就像使用手竿钓鱼时,浮标出现动作并不一定代表这是中鱼的信号。海竿的竿尖信号的呈现方式其实并不单调,和手竿的浮标语言一样,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20.
1998年6月明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自!op年7月5日跑了大鱼——真上了火,我一心要做一个不跑鱼的约。着魔似的揭鼓了一年,一个弹式鱼钩终于“抱制出笼”。约上有个触发头,只要鱼吃饵,鱼钩就迅速上下禅开拦住鱼嘴,很灵敏。先在小鱼塘里试钓,效果良好,不过都是些15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