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季之衰,始于嘉道,成于咸丰,治史者多为奕诉未能继承皇位扼腕痛惜."胜者文豪为王败者寇",这一语汇表达出的强权意境,在奕伫、奕诉兄弟争夺皇位的史料记载中有着充分体现.大多史料载明奕伫继位乃顺理成章之事,而奕诉在争夺储位上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其实,兄弟二人对皇位的争夺,既有明争,亦含暗战,不可谓不激烈,恢复重建这段史实无疑重要.  相似文献   

2.
舜崩何年     
张介立 《寻根》2000,(5):78-80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诸多纪年,研究舜帝生平者不乏其人。但因理解各异,干支推算间或有误,因之说法不一。笔者在肯定《五帝本纪》权威纪年的前提下,利用新的史料,采用新的方法,对舜崩之年作一探讨。一、舜享年百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这与《五帝本纪》记载的尧的纪年相同:“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相似文献   

3.
正政治正当性这一概念虽产生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就没有关于此问题的探讨。例如,《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的辕固生与黄生关于汤武变革的争论,正是汉初学者对政治正当性问题的讨论,而这则史料也成为当代众多学者研究分析汉初政治正当性的重要依据。总体而言,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正当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以来,我国史学家普遍认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带回中国。据《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途经大宛,亲见:"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汉使(骞)"取其实来,天子始种苜蓿、蒲桃"。蒲桃即葡萄。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太平御览》记载,西汉年间"离宫列观尽种蒲桃"。而当代考古学的发现却打破了这一史学定论。1980年,考古学家从河南商代遗址中,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名气不可谓不大。然而,其"祖居地"在何处,"出生地"在何处?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伏羲为陇西郡成纪县人。于是,以"成纪县治"为依据,一个"羲皇故里",便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甘肃静宁,一个是甘肃秦安,一个是甘肃天水。试问,这三种说法,哪一个说得对呢?答曰:都不对。原因之一,忽视了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成纪县治起初在静宁治平乡刘家村,唐代开元年间  相似文献   

6.
牛贯杰 《寻根》2008,(4):114-117
清季之衰,始于嘉道,成于咸丰,治史者多为奕诉未能继承皇位扼腕痛惜。“胜者为王败者寇”,这一语汇表达出的强权意境,在奕[讠宀一]、奕诉兄弟争夺皇位的史料记载中有着充分体现。大多史料载明奕[讠宀一]继位乃顺理成章之事,而奕诉在争夺储位上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其实,兄弟二人对皇位的争夺,既有明争,亦含暗战,不可谓不激烈,恢复重建这段史实无疑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有一段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令群臣议帝号,"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这一段史料十分有名,常为学者引据。这引发出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群臣口中的"泰皇"究竟意指何人?为何"泰皇"处在"最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朱乃诚 《寻根》2010,(3):22-30
<正>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  相似文献   

9.
正一、校书郎、正字的工作内容,时间与业绩考核(一)校理典籍,刊正文字从唐史料对校书郎、正字的职责记载看,校书郎、正字的工作职责为雠校典籍、刊正文字,工作内容是基本相同的。校书郎、正字本职工作之一为校对文字,这在唐史料中有直接佐证。如房山石经中唐玄宗《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注序》末有题记云:"校书郎坦初校,校书郎韩液再校,正字李希言三校。"校、正除了对文字进行校对外,还须对多音  相似文献   

10.
木槿、朱槿、佛桑、扶桑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2020,(4)
正作为古往今来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植物,木槿、朱槿、佛桑、扶桑,在古人的记载中,混乱抵牾处颇多,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区别与联系?木槿与朱槿的区别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从易为普通人辨识的角度着眼,木槿与朱槿这两种同属锦葵科木槿属的植物至少有以下7处明显区别:1.是否落叶。朱槿为常绿灌木,而  相似文献   

11.
虞云国 《寻根》2008,(4):90-95
一 女子缠足究竟起于何时,可谓众说纷纭。据《南史》记载,齐废帝命“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一般认为,这是把纤足称为“金莲”的最早出处。不过,史料中并没有潘妃缠足的记载。有人还举出南朝乐府《双行缠》,附会当时的“双行缠”就是后来的缠足。其诗云:  相似文献   

12.
正由石墨林编著,陈国灿校订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以下简称《编年》)一书于2012年3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是近几年来少有的资料汇编性质的大作。编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披沙拣金,搜集了中国历代史料和出土文献资料中对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相关记载,全书厚达787页,是一部相当"有份量"的著作。诚然,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在日益浮躁的现代社会,肯坐下来把这一基础工作做下去的学者尤其是知名的学者,是  相似文献   

13.
袁津琥 《寻根》2003,(1):42-45
古人有将饲养的家禽相互争斗以作娱乐的习俗。其中出现时间最早、流行区域最广同时也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斗鸡,《庄子·外篇·达生》中就有关于斗鸡的记载。但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家禽中的鸭、鹅等也曾充当过争斗的角色。和斗鸡相比,斗鸭迟至西汉才见之于典籍记载。《西京杂记》卷二:“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养孔雀、,俸谷一年费二千石。”清雍正年间纂修的《江南通志》卷三三也有“斗鸭池,在江都县。汉江都易王故姬李阳华尝畜斗鸭于池上”的记载。不过,《江南通志》的史料当来源于后人伪托的《赵飞燕外传》,所…  相似文献   

14.
嘉靖大地震     
高峰 《寻根》2013,(3):56-58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朝代,其中以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省华县大地震最为著名,史称嘉靖大地震。据史料记载,这次地震强度为8~  相似文献   

15.
王永 《华夏文化》2005,(1):22-24
据<宋史·太祖本纪>载:后周显德七年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师抵御.行至陈桥驿驻军,五更时军士们聚集在驿门,声言要立点检为天子.有人出面制止,军士不听,黎明时分,纷纷拥到都点检寝帐前.弟匡义入告,匡胤起床出来,诸校尉亮出兵刃列队于庭中说:"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不等回答,有人即将一件黄衫披在匡胤身上,众人环拜山呼万岁.这段"黄袍加身"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从记载本身看,赵匡胤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将士们胁迫做了皇帝的.  相似文献   

16.
正《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一轮圆月,月光散遍四方,路过市集街巷,行人步履匆疾,石榴、栗、陈果瓜皮藏与怀中,人家庭院各设香案,红烛香炉、羊猪、灯挂炮响,击鼓奏乐,行拜月礼,焚月光纸,分祭月食。月光皎洁,男女聚会于城中,祭神赏月,鸣诗享乐,饮宴会客,当属大日。  相似文献   

17.
据《宋史·太祖本纪》载:后周显德七年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师抵御。行至陈桥驿驻军,五更时军士们聚集在驿门,声言要立点检为天子。有人出面制止,军士不听,黎明时分,纷纷拥到都点检寝帐前。弟匡义入告,匡胤起床出来,诸校尉亮出兵刃列队于庭中说:“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不等回答,有人即将一件黄衫披在匡胤身上,众人环拜山呼万岁。这段“黄袍加身”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从记载本身看,赵匡胤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将士们胁迫做了皇帝的。作为成书较早的宋代的另一部重要史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  相似文献   

18.
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泾川县西王母文化的遗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文献记载记载西王母神话传说最多的古籍,主要有成书于战国、又经秦汉人增删的《山海经》,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下士所撰的《淮南子》,晋武帝太康年间汲人从魏襄王墓中发掘出的《穆天子传》,六朝人借班固之名而撰写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另外,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借东方朔之名所撰写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中亦涉及到了。至于汉魏乐府、唐代诗歌等作品中将西王母神话传说作为古史加以联想、…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唐王朝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也是文学艺术的鼎盛期,在此期间涌现出多位堪称"范围诸家,程式百代"的书法大师,如同在浩瀚璀璨的星空里接二连三地闪亮起极具坐标意义的星座,而楷书书家群体更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组星团。若从整个书法发展史上看,楷书的形成可以上溯到汉代末年,《晋书·卫恒传》中有"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王愔在《文字志》中也说:"王次仲始以  相似文献   

20.
甘德系楚国天文学家证据两则王胜利甘德和石申夫是战国中期两位最著名的天文学家。石申夫是魏国人,这是各种史料记载一致的说法。然而,关于甘德的国籍,有关史书记载却是两种说法。一说甘德是齐人或鲁人,例如,《史记·天官书》云:"昔之传天数者,……在齐甘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