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问题:计算1990×198.9-1989×198.8=?这是一道小数乘减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积不变规律和乘法分配律与有关性质,先把两个积改写成具有一个相同因数的式子。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倍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即:a×b=c,那么,(a×n)×(b÷n)=c或(a÷n)×(b×n)=c定律:(a+b)×c=a×c+b×c或c×(a+b)=c×a+c×b性质:①(a-b)×c=a×c-b×c②a-(b-c)=a-b+c解题方法:先应用积不变规律把两个积改写成具有一个相同因数或应用字母代换数改写成字母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或性质简化计算。解题:方法一:原式=(1990…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商不变性质”,就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用字母来表示:a÷b=c时,(a(?)d)÷(b(?)d)=c(不变)。运用这一性质来解题,能使计算过程大大简化,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 650÷25 =(650×4)÷(25×4) =2600÷100 =26 但是,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得到的商是不完全的商,余数不是零,运用这个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如:  相似文献   

3.
分式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关分式运算的问题概念性强,方法灵活.有些问题因概念模糊,或考虑不周,或以偏概全,或思维定势,常常误入“陷阱”,导致解题失误.现就几类常见错误,简析如下.一、违背运算顺序致错例1化简分式1-23ba÷23ba·23ba.错解:原式=1-23ba÷1=2b2-b3a.简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正解:原式=1-23ba·32ba·23ba=1-23ab=3a3-a2b.二、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致错例1计算a3--6a÷(1-3a--26a).错解:原式=a3--6a÷a-6a--36-2a=a3--6a÷-aa--69=a3--6a·-(aa-+69)=aa-+93.简析:这是由于忽视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分…  相似文献   

4.
一、先定符号,再相乘例1计算:-116×-115×-114×-113×-112.分析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积为正.积的符号确定之后,其余运算与小学的求积方法相同.原式=-76×65×54×43×32=-72=-312.二、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成乘法例2计算:178÷(-10)×-313÷-334.分析将乘除混合运算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难度下降,不易出错.原式=158×-110×-103×-415=-158×110×103×415=-16.说明本题第一步除法转化为乘法,第二步定积的符号.如果熟练的话,还可将这二步并成一步同时完成,使运算更简捷!…  相似文献   

5.
分式运算由于运用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且运算步骤较多,解题方法灵活,所以容易产生符号和运算方面的错误.现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参考.一、违背运算顺序致错例1化简分式1-3a2b÷3a2b·2b3a.错解:原式=1-3a2b÷1=2b-3a2b.简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答案:原式=1-3a2b·2b3a·2b3a=1-2b3a=3a-2b3a.二、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致错例2计算3-aa-6÷1-3-2aa-6 .错解:原式=3-aa-6÷a-6-3-2aa-6=3-aa-6÷-a-9a-6=a-3a+9. 简析:这是由于忽视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导致的错误结果.分式相加减时,如果分子是多…  相似文献   

6.
一、挖掘速算“基因”,提高计算能力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不仅要求学生计算的正确、迅速,而且要求合理、灵活。为此要引导学生按看(数据特征)、想(运算定律、性质)、变(运算顺序、符号)、算(计算结果)、查(计算差错)五个步骤进行计算。例如,8087-87×360÷60+391一题,要引导学生看到“87×360÷60”速算“基因”,想到乘除混合运算的结合性,利用它来改变运算顺序:8087-87×360÷60=8087-87×(360÷60)这样就可使运算简化。  相似文献   

7.
答问     
问:在演算四则混合式时,为什么一定要先乘除后加减? (吴江县卢垆区树巷上村小学张自强等) 答:计算方法最基本的是加、减;乘除是由加、减发展而成的(例如25+25+25=25×3)。乘数是被乘数的倍数,它和其他的数不是同名数,是不能和其他数直接相加减的,只有先和被乘数相乘,成功一个和其他数同名的积数之后才能和其他独立数相加减。除法是求被除数为除数的几倍,或把被除数用除数来均分而取其一份;未除以前,除数(或连被除数)不能独立,和其他数不是同名  相似文献   

8.
问题:试在15个8之间适当的位置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986。888888888888888=1986(北京市小学生迎春杯数学竞赛决赛题)这是一道填运算符号的趣味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结果是四位数1986和等号左边15个数字都是8的特征,先凑出一个接近结果1986的基数。解题方法:方法1.基数法。先用部分数字算出一个接近结果的数作基数,用余下数字表示相差数,再组成符合题意的等式。方法2.除式法。用结果作被除数,8作除数,写出被除数的表示式,用8表示式中各数,再组成符合题意的等式。解题:方法1基数8888÷8+888=1999相差数1999-1986=13凑相差数88÷…  相似文献   

9.
[知识导序 ]运算定理、性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 同级运算两级运算有括号的[知识导练 ](一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运算意义各部分名称 关系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 +加数 =和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 -减数 =差乘法一个数 (整、小、分数 )乘以整数 ,是求几个数。因数×因数 =积除法已知两个因素的积与其中一个因素 ,求另一个因素的运算。被除数÷除数 =商互为逆运算一个加数 =…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整数的运算定律、性质和法则等,对于小数乘法和除法同样适用。如能灵活运用,可获得巧算的效果!例12.5×3.6利用数的分解可巧算:原式=2.5×4×0.9=10×0.9=9例20.8×4.57×1.25运用乘法交换律可巧算:原式=0.8×1.25×4.57=1×4.57=4.57例332×1.25×2.5运用数的分解和乘法结合律可巧算:原式=8×4×1.25×2.5=(8×1.25)×(4×2.5)=10×10=100例41.25×(20+0.8)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原式=1.25×20+1.25×0.8=25+1=26例50.49×99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原式=0.49×(100-1)=0.49×100-0.49×1=49-0.49=48.51例67.5×10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巧算:…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 ,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会把它们都转化成连乘形式 ,一次性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连除或乘除计算。2 难点 :把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转化成连乘算式进行计算。教具准备 :投影仪、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1 视算 :23 × 3412÷ 3516 ×24÷ 452 听算 :37 ×2 411÷434 × 1235 ÷ 343 计算 :145 × 911 223 ×118 × 59评讲后在复习题下面板书“一化双改”和“先约分再计算…  相似文献   

12.
1.计算:(1×2×3×4×…×9×10×11)÷(27×25×24×22)=2.计算:3.6×42.3×37.5-12.5×0.423×28=3.两数相除,商4余8,被除数、除数、商数、余数,四数之和等于415,则被除数是。4.某同学把他最喜爱的书顺次编号为1、2、3…,所有编号之和是100的倍数且小于1000,则他编号的最大数是。5.12+22+32+…+20012+20022除以7的余数是。6.姐姐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4倍,姐姐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姐姐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26岁,则弟弟现在的年龄是。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厘米,E、F是边上的两点,且AE=3厘米,AF=4厘米,在正方形…  相似文献   

13.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 ,根据题目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法则 ,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运算能力。下面介绍几种运算技巧。一、凑整法例 1 计算 :- 1 16 - 2 23+445- 513+1 16 - 3 8.分析 :本题六个数中有两个是同分母的分数 ,有两个互为相反数 ,有两个相加为整数 ,故可用“凑整”法。解 :原式 =(- 1 16 +1 16 ) +(- 2 23- 513) +(4 45- 3 8)   =- 8+1 =- 7.二、转化法例 2 计算 :(- 1 23)÷ (- 0 4 )× 34÷ 1 75× 1 6× (- 35) .分析 :本题把小数转化成分数便于约分 ,从而能简化运算。解 :原式 =- (53× 52 × 34× 47× 85× 35) =-…  相似文献   

14.
一、巧用运算律例1计算-117×(132-0.125)÷(-1.2)×(-1313).解原式=-117×(132-18)×(-56)×(-1613)=-117×1613×(132-18)×56=-9×(12-2)×56=9×32×56=1114.二、合理分组例2计算1-2+3-4+5-6+7-8+…+4999-5000=(1999年“希望杯”初一数学竞赛试题)解原式=(1-2)+(3-4)+(5-6)+(7-8)+…+(4999-5000)=(-1)+(-1)+(-1)+(-1)+…+(-1)(共有2500个)=-2500.三、反序相加例3计算12+(14+34)+(16+36+56)+…+(198+398+…+9798)=(1998年“五羊杯”初一数学竞赛试题)解设原式=S,将每个括号内的分数反序排列,可得S=12+(34+14)+(56+36+16)+…+(9798+…+39…  相似文献   

15.
问题:计算(1+12)×(1-12)×(1+13)×(1-13)×…×(1+199)×(1-199)=?(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题)这是一道分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应用乘法交换律,找出题中和、差相乘的规律。试算(1+12)×(1-13)=32×23=1,(1+13)×(1-14)=43×34=1,(1+198)×(1+199)=9998×9899=1。发现规律:(1+1n)×(1-1n+1)=1解题方法:先交换和、差因数顺序,再用规律巧算。解题:先交换和、差因数顺序,并把符合规律的两个因数写成一组。原式=(1-12)×(1+12)×(1-13)×(1+13)×…×(1+198)×(1-199)×(1+199)=(1-12)×(1+12)×(1-13 )×(1+13)×(1-14 )×…(1+…  相似文献   

16.
在除法运算中,为了简化运算步骤,我们常常教学生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m倍(m为正整数时,扩大10~m倍,m为负整数时是缩小10~m倍)。例如计算: (1) 0.75÷0.25=75÷25=3 (2) 3500÷500=35÷5=7但在求余数的除法运算中,  相似文献   

17.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1,(17):45-46
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探索验算的算理,掌握验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检验的能力。下面以“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弄清算理,发现规律,掌握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一、以旧引新感知规律   教学中要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商和除数相乘正好等于被除数这个规律。   1.直接说出结果,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 6= 36÷ 9= 56÷ 7=  6× 7= 9× 4= 7× 8=  通过口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如:被除数 除数 商 ↓ ↓ ↓ 42 ÷ 6 = 7   7 × 6 = 42 (6×…  相似文献   

18.
<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1 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 例如,要求学生用“+、-、×、÷”的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4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的九个数。例如(4+4)÷(4+4)=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引例。事实上引例告诉了我们,前面两个数的和与后面两数的和相等,其商为1,如果用适当的符号,使得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其商不就是2吗?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寻找规律。学生很快就知道,只要把第一个括号内的“+”号改成“×”号就有:(4×4)÷(4+4)=2,突破了一点,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是:(4+4+4)÷4=3;(4-4)×4+4=4;(4×4+4)÷4=5;(4+4)÷4+4=6;4+4-4÷4=7;4+4×4÷4=8;4+4+4÷4=9。经常这样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不仅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  相似文献   

19.
巧妙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过表内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掌握试商方法是关键。我们提供几个试商小窍门供大家借鉴。1.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可试商5。例如,2454÷48,从试题中可看出24是48的一半,试除前三位为245,可直接商5,即48×5=240。结果接近并小于被除数的前三位。2.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一半,可试商2。例如,368÷18,这道题中除数是被除数前两位的一半,可直接商2,即18×2=36,下一位必商0。3.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上的数相差不超过10,且被除数的前两位上的数大于除数,可试商1。例如,275…  相似文献   

20.
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并使其转化成解题技能与技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因此 ,如何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供大家商讨。一、针对重点知识设计层次练习对于数学中的重点知识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拾级而上的练习。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 ,当概括出“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的性质后 ,让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 1)基本题 :5 7÷ 3 =( 5 7× 5 )÷ ( 3×□ ) ,5 40 0÷ 3 0 0 =5 40÷□ =5 40 0 0÷□ ;( 2 )发展题 :根据 1690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