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部,为清朝皇帝的离宫,于1707年建成。它不但集中了中西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精华,更重要的是还藏有无数极为珍贵的历史珍宝和文物,如金银器皿、陶瓷古玩、名人字画、孤本秘籍等。因而有“万园之园”之称。 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便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将一切国宝洗劫一空,连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法皇拿破仑第三,后来都从中分取了赃物。侵略军对凡能搬动的统统抢走,背不动的就抢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历史不是镜子,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下面说说1860年的9月29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咸丰逃离圆明园的事儿。在圆明园建成以后,清朝的皇帝就一直住在这个园子里。很多皇帝可能一辈子就去两回紫禁城,登基一回,结婚一回。紫禁城给人的感觉是保守、呆板、戒备森严,而圆明园给人的感觉极为浪  相似文献   

3.
理解课文背景激发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补读□庄浪县南湖镇石峡小学郑永军☆☆小学语文教学☆圆明园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1709年,全园占地5200亩,周长20华里,经过150年六个皇帝的经营,其规模之宏大...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师:(屏幕上打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图片)请同学们看,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景象?生:图上有许多石柱,已经残缺不全,地上长满了野草,显得十分荒凉。师:说得好。图上展现的正是被毁灭后的圆明园。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一片凄凉。但是你可知道,当年的圆明园是何等的辉煌壮观。它是清代的六位皇帝调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花费了150年的时间才修建成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也许同学们不禁要问: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了解的主要内容。〔评…  相似文献   

5.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向导,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顾问,是教学的组织者,不是知识的批发商。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我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一、创设情境,自主发现问题1.启发谈话:(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图片)画面上展现的是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毁灭后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但是,当年的圆明园是何等的辉煌壮观!它是清代的6位皇帝调集了全国的能工…  相似文献   

6.
正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一个百年噩梦,那是一段中华人民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尽力抵抗的历史。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惋惜。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如此,圆明园还是一座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雍正、乾隆、  相似文献   

7.
雍晓燕 《四川教育》2014,(11):22-23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四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圆明园附近或者就是生活在北京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面对这样的毁灭,要是你的话,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你要是他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8.
废墟的告白     
今天,我们要去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导游叔叔说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园里环境幽雅,景色醉人,清朝自康熙以后的所有皇帝、妃子都曾到这里“度假”。这里曾经集中了整个清王朝数之不尽的奇珍异宝,样样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9.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教学这课,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又要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经过。的课堂上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如何通过文中简洁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如何强化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后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自然成了这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后,有一名法军上尉巴特莱认为:“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帜下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并为之征询作家雨果的看法。雨果在复信中首先盛赞,圆明园是“人类的一大奇迹”。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中,揭露、抨击英法殖民者火烧圆明园的罪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讲此问题时,老师做了精心地准备,一方面饱含深情地叙述圆明园的价值,如它是清王朝在150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创建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一座中西建筑艺术的宝库和各种珍宝的集中地等;另一方面又义愤填膺地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进行揭露,并引用了法国作家雨果的话:  相似文献   

12.
景高娃 《现代语文》2010,(5):151-153
皇帝是专制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奉为"九五之尊""万乘之尊"。然而,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词语,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将永远被尘封在历史烟云中。从秦始皇自称"皇帝"到清朝溥仪退位,这一称号流传了两千多年。本文通过追溯"皇帝"这一称谓的由来,考察与"皇帝"有关的别称、用法以及与皇帝有关的用语,探讨了"皇帝"背后隐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围绕训练结合点优化全篇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谈□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邓玉玲《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分三段来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讲到放火原因时只用了“掩人耳目”四个字。在火烧圆明园之前.英国人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的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几千人浩浩荡荡开赴圆明园,去执行放火任务.放火之前还张贴告示,这哪里是在掩人耳目,分明是在招人耳目,想让地球人都知道呀!  相似文献   

15.
情感强烈,语言蕴涵丰富是《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特色,作者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教学此文,必须要紧扣“情”字导学全篇,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为一体。一、以旧带新,...  相似文献   

16.
《圆明园的毁灭》,通过记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帝国主义侵略军对其疯狂的掠夺和破坏,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充分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 本课涉及较多的历史知识,要鼓励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图片和影视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概括课文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西洋楼建于清朝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1759年),由郞世宁、蒋友仁、王致成等欧洲传教士设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西洋楼吸收了欧洲巴洛克建筑形式,建成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横店影视城的“圆明新园”将于5月10日部分建成并对外开放,而北京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圆明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对其仿建应由国家规划,一旦发现“圆明新园”对圆明园有侵权行为,将进行维权。  相似文献   

20.
刘翠红 《宁夏教育》2009,(10):62-62
有一次,我在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我正;隹备带领学生学习下一个环节,有一名学生举手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圆明园是古代皇帝的私家园林,可为什么就能被英法联军轻易就毁灭呢?守园的那些士兵哪里去了?他们为什么不与英法联军战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