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们陕西农民报的副刊叫《百花园》,《百花园》有个《千字文》的专栏。《千字文》就是杂文,几乎每期登一篇。怎样给农民写杂文?这还是个新课题,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这里谈的只是些点滴体会,和同志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的杂文《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活动的通知》,在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得了金奖,这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我能获大奖有些偶然,情理之中是因为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写了两年多的专栏《实验文体》终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实验文体》栏目始于1999年底,主要是想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为这个专栏写文章,真是既艰辛又快乐。我每年要在全国及省内报纸、杂志发杂文随笔百余篇,但《实验文体》花的心血最多。这里的心血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3.
杂文的尖·热·雅·短上海元三《文汇报》的《笔会》对1998年杂文写作的要求是:尖、热、雅、短。我觉得这颇有针对性,对时下重温杂文使命,重振杂文雄风,不无益处。我对此四者有如下的理解。“尖”者,尖锐之谓也。就是要触及时事,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杂文的概念     
从这期起,本刊新辟“杂文写作讲座”专栏。杂文是报刊常用的一种文体,读者面广,社会作用大,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应当学会杂文的写作技巧,掌握杂文的有关知识。徐乘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官,主讲杂文写作和新闻编辑学。从六十年代起,徐乘同志便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杂文,受到读者的喜爱,《杂文报》今年4月21日曾发表专文介绍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广东佛山《陶城报》总编辑张永农,在全国企业报圈内首开个人杂文专栏。如今,他的专栏文章不仅走俏圈内读者,连圈外人也知佛山有个很火的“张永农专栏”。日前,由专栏文章精选的杂文已结集成书,书名为  相似文献   

6.
我在几篇关于杂文写作技巧的文章中,曾谈到杂文的三种趣味:智趣、理趣和事趣。杂文的趣味当然不止这三种,谈了这“三趣”,就不得不用些篇幅来谈谈杂文也很重要的一趣,这就是杂文的情趣。 什么是情趣?一般的解释是:人的性情与志趣,亦指意境、情致。情这个字眼,古人认为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样。《三字经》有句:“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讲的就是这七个字。因而,我们也可以说,情趣也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的价值取向。 对于一般初学者来说,强调小说、散文的讲究情趣,似乎比较好理解。而对于杂文同样强调这一点,却未必能够理解得透彻。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错  相似文献   

7.
笔者的几位文友,有写小说、诗歌、散文的,有写通讯、大特写、大纪实的,有写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爱看杂文。在一起闲谈时,他们很少谈这个话题。但最近有些变化,其中一人对我说,这些天《中国青年报》上的老猫连写了不少杂文说得很过瘾;另一个说,《人民日报》上的金采藢的杂文写得不错,《羊城晚报》的微音、农民日报的官伟勋,都写得多得很……他们忽然注意起杂文,很明显是专栏杂文家引起的效应。我由此想到,报刊为个人特设杂文专栏有许多好处。首先是它能集中发表某个好杂文家的杂文,使他的个人风格迅速凸现出来。东报发一篇,西报发一块,会淹没所有杂文家的风格。没了个人风格,报纸也很难树立自己的风格。其次是能够形成职业杂文家,推出大手笔。你给了某个杂文家一个专栏,他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在业余时间随随便便小打小闹,想写了写一篇,不想写就拉倒。写出好文章也行,写出坏的也可以;有进步更好,无进步也无所谓。因为没有压力!有了个人专栏,编辑要催他,稿子太差要返工;读者要挑剔,自己要面子。于是他就会加紧学习,狠练功夫。杂文作  相似文献   

8.
《海员风范》专栏是长江航运报在去年初推出的一个新栏目.专栏的名称业已开宗明义,就是要宣传海员的先进典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既要折射出当代海员的精神风貌,又要推动人们学先进,赶先进,为振兴长江航运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这个专栏,每月一期,以整版的篇幅宣传一个典型,其版面特色和宣传声势,在企业的人物宣传上,可以说是罕见的.纵览《海员风范》专栏,气势夺人,特性鲜明,给人启迪,耐人寻味.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写道,这些人物给我们“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这个专栏,分析起来,主要有四个鲜明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把报纸文艺副刊作品称为“新闻文艺”,意谓是新闻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报纸副刊杂文也不另外,其新闻的敏锐与文艺的美感二者缺一不可。 杂文,作为倍受现今报纸副刊青睐的一种文体,虽说是古亦有之,但只有在“五四”新文学革命后,由于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繁荣,其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文体特征才逐渐明晰起来。在众多的对杂文文体特征的界定中,瞿秋白将杂文视作“文艺性的论文”的观点,因其对杂文文体特征准确的把握和简洁的表述而为人们普遍接受。1933年,瞿秋白在署名何凝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写道:“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先生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词……”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瞿秋白这一论断更是鲜明地揭示出副刊杂文兼具新闻敏感与文艺美感的特征。笔者认为,党报副刊杂文要达到新闻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必须做到敏感、分寸感和美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在一版或专版上开辟了一些时评性杂文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南日报的《纵横谈》等等,这些专栏发表的文章,均以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为据议论说理,所以叫时评性杂文。时评性杂文具有新闻、文学和说理三位一体的特征。一、新闻特征报纸时评性杂文专栏里的文章虽不属新文体裁,但它具有明显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新闻特征。一是它据新闻事实议论说理,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鲁迅说,杂文是反映“时代的眉目”,就是强调杂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便捷敏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1.
怎样写杂文     
什么叫杂文,恐怕很难有标准定义。我看大致上可以说:杂文是政论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文体,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文章。它有两类,一是战斗性的杂文,它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进行揭露或论战,是一种杀伤力、感染力很强的进攻性武器和宣传工具;二是漫笔,没有具体进攻目标,是一种指引性的议时论世的文章,语调平和而幽默活泼,意重而文轻。 杂文自古就有。战国时《国策》上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篇很好的杂文。先讲三个故事:齐国的邹忌生得也是一表人才,但是城北徐公是著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知道自己和徐公比,哪一位更漂亮,就分  相似文献   

12.
杂文的类型     
在《杂文的概念》一文中,作者曾为杂文试下定义,指出它是“以议论为主,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的文学小品”。不仅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写法不拘一格,而且体裁也是相当繁多复杂的。过去有人认为“文体之散杂者,不足以分立各体,总称杂文。”其实在“总称”下面,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类型。鲁迅谈过这个问题,指出:“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虽然归类相当困难,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探明它的源头、流域范围,掌握各种  相似文献   

13.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河北日报从五月二十日起,开辟了一个《昨日新闻》专栏,专发见报前一天甚至开印前几个小时本省发生的新闻。专栏一般千字左右。新闻四、五条,内容涉及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文体卫生等方面。专栏多数放在第一版,少数在二版,个别在三、四版。刊头配画,另加花边,相当醒目。读者反映,这个专栏有“新、快、短”的特点,并赞扬这是改革新闻的大胆尝试。我们在参考消息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北京今天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第二天外国通  相似文献   

15.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16.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0):30-31
2、思想交锋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的国家,反对封建的思想意识及其流毒影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来,杂文作为一种轻武器,在反封建斗争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杂文专栏,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讨伐封建主义的。其它刊物也是如此。鲁迅的《我之节烈观》、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陈独秀的《偶象破坏性》、刘半农的《随感录辟“灵学丛志”》、钱玄同的《随感录·灵学丛志读后》等,都是当时反对封建主义种种恶习的提神醒脑之作。杂文的这种反封建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当代…  相似文献   

17.
杂感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言论中又一种重要形式。它属于务虚型富有文艺色彩的轻型的言论文体。它的名目繁多,散见各报刊的辟有随笔、随感、漫笔、杂谈、漫谈、札记、时评等等专栏,似可统称为杂感式专栏言论。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杂文。在我国,这类言论专栏较早见诸报刊且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有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面世的《新青年》“随感录”、“湘江评论”“放言”、《政治周报》“反攻”、《向导》“寸铁”,以及于三十年代初期业经改革后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和由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的“漫笔”专栏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来,办得较有影响的杂感式言论专栏,有作家个人主持的专栏,如邓拓于1961年3月19日《北京晚报》开设的“燕山夜话”、林放(即赵超构)于上海《新民晚报》长期开设的“未晚谈”等;有  相似文献   

18.
《杂文报》《杂文界》自去年11月下旬起举办面向农村的“乡风絮语”杂文有奖征文,令人刮目相看。从已经发表的征文作品来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诸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B超之忧》《谷贱伤农》《重赏之下必有耕夫》《精神致富》《农民有没有农籍》《林茂才能水秀年丰人寿》《造坟风刮出“十四陵”》《同行的乡镇企业成“亲家”》……等等,多侧面地反映了今日中国农村的风貌。杂文这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文体,本当无话不谈,观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是,多年来我们的杂文所折射的生活面实在不宽,其题  相似文献   

19.
杂文专栏《长短录》在见报十七年之后,即将编成专集出版。作为曾经参与筹备和编辑工作的人,我们真是感慨万千,恍如隔世。一个文情并茂、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专栏、总共三十多篇受到读者喜爱的杂文,竟在刊载四年之后,被林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顾问”陷构在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中。文章被宣布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作者一律戴上“反党分子”帽子,惨遭非法迫害;编者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杂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今年4月下旬在南通市天星湖度假村举行。年会的主题为吴同志杂文研讨及对南通日报社会部近两年来“热点冷谈”专栏部分杂文进行评述。吴先生是江苏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 ,年届七旬 ,业余创作杂文已有半个多世纪。从六十年代起他就在《新华日报》一版开辟了“村头闲话”专栏 ,依他在农村工作的见闻及思考 ,不时写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的短文 ,文字通俗。1984年吴的《村头闲话》经农村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当年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象为之作序 ,认为此书能感染和吸引读者 ,就在于通俗与“关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