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人一直秉承"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理念,现代又有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的范例。可见,随时记录下阅读体会,以备日后体察回味,已成为语文习得的重要手段。文本阅读,最重要的是实现与作者的心灵触碰。而小学生受知识层次、人文修养、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文本阅读时,往往难以融入文本世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而阅读是个性化的思想活动。教师的引导难免出现"一家之言"的权威论调,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使阅读过程的双向性变成  相似文献   

2.
张弛 《辽宁教育》2023,(9):37-39
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可通过明晰类别的读前准备、导学案引领、情感共鸣、多元批注、学科融合、比较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利用批注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师要有效结合读、思、批三方面的行为活动,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对话,促进学生有效、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声明 《宁夏教育》2011,(11):28-28
所谓“评点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与文本对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的读书所感、所想,表达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实现阅读目标的阅读形式。这种阅读方法与中学阶段提倡的批注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批注式学习的雏形和基础。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小学生的思考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阅读批注则是生本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批注,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读与写,还能提升阅读实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预习阅读批注;围绕文本重点,进行品析阅读批注;围绕文本情感,进行反思阅读批注。  相似文献   

5.
要帮助小学生深度理解语文文本,掌握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与知识,教师必须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活动,在阅读的同时推动教学工作,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批注式阅读通过对文章的批注、点评来记录学生的学习灵感,帮助学生整合语文知识,教师要设计多元化教学互动方案,通过批注引导学生鉴赏、表达。本文对如何利用批注式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47):19-20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就是:读书不动笔记录,而一味地读和背,就不是真正的读书的。通过圈圈点点,直击文本,品语言的魅力,感文本之情怀,引起读者的深思。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紧扣教材导学部分,抓住重难点,情感渗透,写作方法等导入点教给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能促进批注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7.
批注式阅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得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文章从传授批注方法,引导学生读思结合;深刻体会文本,激发学生内心共鸣;灵活运用批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批注式阅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得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文章从传授批注方法,引导学生读思结合;深刻体会文本,激发学生内心共鸣;灵活运用批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要以文本为中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言训练的任务。评点批注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小学生从文本的线索、文本的内容、文本的重点处入手进行批注阅读,从而让他们有效把握文本脉络、结构与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达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悟”的理解境界,从而获得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批注阅读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目前,语文课堂的批注阅读陷入了游离文本主旨、偏离文本重点、缺乏文本思考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批注阅读,让批注阅读回归文本主旨、回归文本重点、回归文本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批注阅读在文本对话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跃升,教学过程中的意义解析可以退居基础性地位,对于已经拥有一定厚度生活阅历和相当深度情感积淀的高中学生,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向纵深探究,沉下身体静下心灵,对文本进行深度犁耕,突破文本浅读,进入文本细读,最终实现由识而思、由思至悟的深度阅读,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境。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来激活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思维以及情感活动,让每个学生乐于走进文本感悟、思考、收获,以至真正地爱上阅读呢?下面谈一下个人的探索所得。一、自主体悟,多元批注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多元批注阅读的方法,引导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阅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评价的能力。”批注式阅读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亲历语文意境,保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通过批注从感受、理解、欣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阅读批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画一画自己感受深的词、句等,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评价疑问写下来。让学生学会批注,乐于批注,就留给学生充分的用武之地,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深入地读书,从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引导学生乐于批注,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需读书,需读"整本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呢?笔者从这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一、交流批注,整体感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共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通过批注的方式对书籍中每一个篇章有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批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交流自己的阅读认知。批  相似文献   

18.
李超群 《学子》2014,(9):3-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关注“批注”就是关键一步。“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及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学会写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心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获得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正处于精神生活的幼年时期,正需要思想的熏陶、文化的浸润。而读书正是获取知识,情感陶冶的最好方式。然而,现在的学生要么只是对网络电子书籍浅尝辄止地速读,要么只是为愉悦感官读一些低劣的娱乐性书籍,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为当今这种不重视读书的现象而担忧。对此,笔者从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细读慢品,走进文本。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在片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放手让学生阅读,不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浅尝辄止,品读变成了粗读,读不出文章的深度,读不出文章的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