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末年,即公元2年,中国人口为5959万人。唐朝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中国人口为5291万人。明朝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中国人口为6659万人。清朝乾隆6年,即公元1741年,中国人口突破一亿,达1.4341亿人;乾隆29年,中国人口达2.0559亿人;乾隆55年,中国人口突增至3.0148亿人。1947年,中国人口为4.0610亿人。  相似文献   

2.
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人口总量的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形象地来说明的话 ,新中国建立之时 ,中国人口已经爬过了四个坡。第一个坡 ,从夏至西汉末年 (公元前 2 1世纪到公元初 ) ,大约 2 0 0 0多年时间 ,人口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 ,直至接近 6 0 0 0万。第二个坡 ,从东汉至明末 (公元初到 17世纪初 )大约 16 0 0多年时间 ,人口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 (6 0 0 0万至 70 0 0万 )上下波动。对于宋时期和明时期的人口总量 ,有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或突破了 1亿。第三个坡 ,从明末至清后期 (17世纪初到 185…  相似文献   

3.
乾隆的满民族意识与清中央政权的凝聚力──从乾隆在承德的活动谈起赵艳玲,于多珠清代是中华民族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尤其是乾隆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版图辽阔,四海臣服,我国多民族的统一达到了高峰。清中央政权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凝聚力?这与康熙乾隆两代皇...  相似文献   

4.
西汉到东汉胶东半岛人口发展空前迅速并达到100万人以上,成为秦汉以后半岛人口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个,人口总量在此后1500年中一直未被超过。到公元17、18世纪之交半岛人口再次超过100万,此后一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世纪30年代突破1500万。汉代人口高峰的出现,与区域性海侵和黄河下游决口导致的人口向半岛机械迁移有密切关系。汉代人口高峰长期未被超越的原因,主要是18世纪以前半岛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18世纪以后虽然半岛由粮食输出地区变为输入地区,但人口数量能够迅速增加,其重要原因是半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本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弱。200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半岛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由60%以上降低到0.5%,其中仅两汉400余年中就减少了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人口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时出生的婴儿,从现在起将陆续进入结婚生育年龄。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将进入第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估计到2000年,全国人口将要超过“七五”计划规定的十二亿大关。根据推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总数很可能达到十四亿。如果全国上下不能严肃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近期看,会影响到本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从远期看,更会影响到下世纪中期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远大目标。所以,我国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清政府的移民政策、民族政策、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对台湾的土地开发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传统的土地开发中,解决劳动力问题是其首要前提。清政府对台湾劳动力的配置,大致以同光时期的“开山抚番”运动为界线,在两个地区、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清前、中期以大陆移民填充台湾西部平原,一是清后期将台湾西部海岸的多余人口分配到以台东地区为代表的广大米开发地带。然而清政府在各种固素的干扰下,对这项_T-作时而表现出积极主动,时而表现出消极保守;而且由于当时清政府对台湾土地政策与人口政策的调节并不平衡,导致乾隆以后台湾人口与土地的矛盾问题逐渐尖锐化。根据清代台湾劳动力资源与土地资源配置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康(熙)雍(正)时期、乾隆至同治时期、同(治)光(绪)时期。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三个时期台湾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新 《历史学习》2006,(11):31-3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第4页“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的“导入框”中写道“清朝康熙初,人口只有9000多万,经过一百多年,乾隆末年猛增至3亿,鸦片战争前夕(1840年道光二十年)更是突破4亿。”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人口总量翻了两番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清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辽阔疆域,中央集权政治空前强化,国家的控制力加强。第二,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国泰民安,社会长期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危机。2000年可能突破13亿大关,农村潜在失业人口将达3亿多,人口也在迅速老化。 二、资源危机。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局部地区和多数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到2030年,中国资,将达承载极限。  相似文献   

9.
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预测2050年贵州省总人口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给出政策建议.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面临人口增长的局面.贵州省人口高峰最早可能出现在2037年左右,最有可能出现在2045年左右.2020年前是贵州省劳动力人口供应最为充足的时期.到2050年贵州省老龄人口比重将达19.71%,总体来说,21世纪前40年是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较为理想的时期,同时也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人口总数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加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始终停滞在1000万左右。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人口增殖较快。表一列出了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见之于正史的人口资料。自秦迄清初的近2000年中,人口峰值总在6000万的上限徘徊。但从清乾隆时起,人口数量开始猛增,在首次过亿后,又迅速膨胀到4亿。庞大的人口,对于中国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的兴衰,对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疆锡伯族人口发展及状况评析侯伟丽锡伯族作为在新疆居住的13个主要民族的重要一员,并不是一个土著民族,而是在距今200多年前从东北地区迁入的。古老的锡伯族发源于呼伦贝尔草原和嫩江流域,后扩展到东北三省。清乾隆24年(1759年)中央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分...  相似文献   

12.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省隆回县人。原隆回属邵阳县,故曰邵阳县人。生于清乾隆57年,卒于咸丰7年,终年64岁。由乾隆末跨越嘉庆、道光到咸丰中,正当清王朝由盛渐衰时期,中国人民外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内受封建统治阶级日益残酷的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死亡线上。忧国忧民之士,蒿目时艰,惄焉如(扌寿),起而图之,殚精竭虑,前  相似文献   

13.
戚学标年谱     
戚学标,浙江太平人(今温岭),乾隆四十六年进士,自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一年,这十三年间,任涉县知县。道光元年至道光三年,授宁波教授。多次在孔继涵家开馆,执教过鹤鸣书院、紫阳书院、崇文书院等。主要交往人物有洪枰、黄河清、宋世荦、孔继涵、徐秉文、赵希璜、崔述等。  相似文献   

14.
嘉庆帝琰是清高宗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立为皇太子,并于次年元旦受高宗内禅即皇位,改元嘉庆。在位时间25年(1796年——1820年)。嘉庆帝即位之时,清朝封建统治所固有的种种矛盾,经过了长期的潜伏与发展后显现并激化起来。乾隆末年,...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清代文学的分期,此前有种种认识.根据文学发展实际,清代文学史可分为清前期、清中期、清后期三个历史阶段.清前期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清中期包括乾隆、嘉庆两朝,清后期包括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其中,清前期又可分顺治时期的遗民文学和康雍时期的新清民文学.清中期文学具有文章、知识、反思、感伤四方面特点,呈现出隐藏了哀音的盛世气象.清后期文学在传统文学延续的基础上呈现出向现代文学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存在了276年。如果将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分开计算,秦以后的王朝没有超过300年的。明朝也存在了276年,唐朝和清朝都超过276年,又不到300年。一个王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说明它是比较稳定的。唐、明、清三朝都有过辉煌的时期,很多记载和文物为后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西周从存在的时间上可以与这三朝相比,但它有过辉煌和繁荣吗?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在历史影响方面,它能和唐、明、清比肩吗?要比较客观地描述和想像西周社会,必须从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史学界对西汉史分期尚无一致意见,存在混乱状况;主要表现有三:1.将新朝史混入西汉史;2.“汉初”包含的年代太长;3.有些著作中对西汉史分期自身存在着混乱。这种混乱状况不利于从整体上认识西汉史。本文根据对西汉政治、经济、文化演变的综合考察,建议将西汉史分为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一)西汉前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41年),是西汉帝国建立与巩固,社会、经济、文化恢复发展时期。第一阶段,高祖元年至高后八年,是西汉建立,奠定发展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文帝前元年至景帝后三年,是西汉统治进一步巩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阶段。(二)西汉中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49年),是西汉帝国强盛、繁荣时期。第一阶段,武帝建元元年至后元二年,是西汉帝国发展至鼎盛阶段;第二阶段,昭帝始元元年至宣帝黄龙元年是西汉帝国继续发展阶段。(三)西汉后期(公元前48年至公元8年),是西汉帝国衰亡时期。第一阶段,汉元帝初元元年至竟宁元年,是西汉帝国转向衰落阶段;第二阶段,成帝建始元年至孺子婴初始元年,是西汉帝国败亡阶段。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20.
同州,古三辅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州一地从明至清编修了明天启五年(1625)《同州志》、清乾隆六年(1741)《同州府志》、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州府志》、清咸丰二年(1852)《同州府志》、清光绪七年(1881)《同州府续志》等五部地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然而对于同州地区的方志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明(天启)《同州志》为该地传世的第一部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