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亚英 《教师》2010,(16):23-23
深入、准确地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下面以《将相和》为例谈谈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是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一个享受美的过程。通过走进鲜活的文本,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体会文本所表现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以达到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深入、准确地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下面以<将相和>为例谈谈我是怎样细读文本的. 一、"跳出庐山看庐山"--把握结构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谈道:文本细读,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自以为是地抓住一句话,两个词,片言只语,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文本细读,"结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点",而这恰恰是我们以前忽略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自然中,美无数不在,而作家往往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唯美的画面,并将具象的画面转化为抽象的词句,使得文本呈现出清新自然之貌,给人意味深长之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可以运用各种策略,架设起阅读文本的"桥梁",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词句,促使学生品味其中的深意,提高自己对文本的审美感知。一、众说纷纭,讨论内容之美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启发性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然后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外化来表达自己对文本内容之美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5.
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注意遵循文本思路,抓住文本的语言精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灵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愿望,让学生充分体味文本之美,享受阅读、写作的快乐,使师生的才气、智慧与灵性之花在高效语文课堂绽放。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是以语言促思维,阅读促发展为理念,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在阅读活动"体验式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思维习惯的养成。阅读活动课引导学生在参与有意义的体验式阅读活动中探究文本主题信息、文本语言美、文本结构美以及文本情感美等,促进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分析和处理文本信息,综合概括文本主题的特征和本质,培养语言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美读既是感知课文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本美感的主要途径。在美读中,它将无声的文学变有声的语言,也将文本中的人、物、情、景等展现出来,以达到美育之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阅读与欣赏的互相渗透,让学生从文本中学到、悟出文章之美,在美读中寻找、发现其美妙信息,加以品析,提高阅读的情趣。一、感受文本整体之美阅读文本,第一整体感知。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错,则能有效地吸引读者。文本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享受阅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一剂良方。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应当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引领儿童踏上享受阅读之路,让儿童在阅读中享受语言之美,思想之关,情感之美,创造之美。  相似文献   

9.
细读是领悟文本精髓的捷径,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让学生读得进去,走得出来,以"细"为原则,寻词句之美,赏文本之韵,攀文学之峰,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裸读"作为一种阅读文本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开启创新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感知文本的内容美,揣摩文本的语言美,领略文本的情感美,感受文本的主旨美,捕捉阅读的美感源,从而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相似文献   

11.
绘本阅读是近几年来在小学低段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以"绘本"为载体,充分激发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精心选择的绘本中,挑起"悦读"之趣,让发现开启"悦读"之门,让思考丰富"悦读"体验,让表达创造"悦读"之美,让亲子阅读享受"悦读人生",从而让低段学生从阅读起步开始,真正爱上阅读,完成"阅读"到"悦读"的完美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骈俪之风盛行的两晋时代,《兰亭集序》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其内涵深刻、言辞清秀、情感真挚、文字流畅,成为东晋文坛一朵奇葩.从文本解读角度来看,学生不仅从解读中领略到文章所呈现的灿然文采,更能从中体会到东晋文人厚重的情感世界与深刻的思辨意识.怎样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之美,享受阅读之趣,是品读《兰亭集序》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深度体验"的实质是指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教师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深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的同时,探究文本深层的精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大量的精神享受。其中,阅读的深度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的,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是需要在学生发展思维、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一种语言文字堆砌的美,而阅读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其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这一本体的特征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审美的体验,丰富阅读的感受,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下面就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为例,谈谈开展阅读审美教学的方式. 一、朗读口述,表达文本的形象美 形象美是指文学作品给人呈现的表层形象的美,通过阅读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如图形、声音、景物等.对这样的形象进行审美阅读,能使读者走进文本情景,感受或气势磅礴或凄美婉约的文学形象,享受阅读的快乐.引导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审美阅读的方式可以是朗读、口述等形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美"起来呢?本文所论之"经验"、所举之课例,意在抛砖引玉。简言之,笔者所谓"诗化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要充满诗情画意。它既引导学生开发性地接受文本要求接受的那些思想内容和创作艺术的"美",更要引导学生能通过"审美"而重建属于自己的那个"哈姆雷特",它侧重于以诗歌、对联、整句、顺口溜等上口、多趣、易记的形式再现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是一种特殊的语文美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本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始终是阅读教学的重心。而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所谓课文情境也就是文本语境,借助文本情境的阅读理解才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体验式阅读。文本是作家生活体验的结晶,因而阅读活动就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读体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收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18.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核中,去感受文本之美,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题。教师应立足儿童本位,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语言之美;通过转变视角,引领学生感知内涵的立体之美;通过体验人物,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情韵之美。  相似文献   

19.
美读促理解,美读品情趣,美读强语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细究文本,渲染气氛,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设计多种美读方式,引导学生赏析文本,呈现美读做到情文并茂,让学生享受语文沁人的芳醇,感受语文真善美的无穷魅力,让语文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利用智慧教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是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方式,也是顺应课标要求,以多种媒介介入课堂来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分享美的能力,这符合新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要求,也顺应素质教育的理念。借助网络智慧教室来挖掘阅读文本中的美的过程,包括教师对文本审美点的切入让学生发现美并创设美的备课环节,和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网络智慧教室感受美、享受美、分享美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智慧教室能做到无缝的衔接并淋漓尽致地展现阅读的美好,同时还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突出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动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