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亦称"考据学派"。乾嘉学派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在中国思想史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梁启超作为中国思想家的典型代表,其史学研究成绩为世人瞩目。现今学界虽然对于两者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这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甚少。因此本文着重从史料观方面来谈梁启超对于乾嘉学派的联系,并总结出梁对于乾嘉学派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3.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考据孟学流于繁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的《孟子正义》。  相似文献   

4.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念孙、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固然有其理学、国学基础,也与其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有关,文章在文史大家萧一山、祁龙威等先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著作及有关评论对王氏父子的方法论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薛丽霞 《快乐阅读》2011,(13):10-11
考据,也就是"考证"、"考核"作为一门科学的考据学到清代最终发展成熟。考据学亦称"朴学"、"汉学"清代考据学,又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上承明末顾炎武、阎若璩、胡渑,下启孙诒让、俞樾。乾嘉学派主要分为吴  相似文献   

7.
桂馥是清代重要的学者,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以治文字、金石之学闻名,且在书法、篆刻、诗歌、杂剧方面都有涉猎,各有成就.在学术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与他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密切相关.《晚学集》作为桂馥重要的学术性随笔具有重在考据、学理性强、简洁精炼等鲜明特色,而将其作为单独研究者甚少,所以本文将从版本、学术分类思想、治学思...  相似文献   

8.
戴震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一生著作颇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戴震在实证考据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实证考据不单停留在知识的古文献整理上,而是通过文献考据厘清古圣贤立言之意,明经而闻道。  相似文献   

9.
梅琼林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65-68,74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以闻一多的《诗经》、《楚辞》研究为视域中心,探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闻一多不仅吸纳了清代乾嘉学派以来考据训诂的传统方法,而且娴熟地运用了西方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方法;而这些学术探讨方法在整体指向上具有文学人类学的性质。并指出:闻一多正是因为建构了这种可统摄诸多方法的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模式,他才得以取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巨大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2.
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明代考据著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著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馘"与"聝"辨     
"馘",《汉语大字典》说:"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但作这一解释的,在《说文》是其《耳部》的"聝"字,其释如下:"军战断耳也.从耳或声","聝,或从,为."①""即"首"字.""也就是"馘",是"聝"字的或体.  相似文献   

14.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钱大昕作为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学术代表人物,一生博通经史子集,同时在《说文》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在其代表著作《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集》中,钱氏曾对《说文》中的内容和所收之字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于其中的"新附字"将其类型归纳为"后代增加"、"传写讹溷"、"吏牍妄造"、"街谈俗字"四种,并认为这些字"不必附"和"不当附"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后世学者对《说文》"新附字"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说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郑珍的《说文新附考》是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它是我们探讨古文字、研究《说文》新附字的重要参考著作。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郑珍《说文新附考》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未对其作全面论述和探讨,对其价值也未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对郑珍《说文新附考》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的读史笔记,亦是一部有名的乾嘉历史考据学著作.然则《札记》并非一般性质的考据史,而是将历史考据与史学评论有机结合.《札记》中,有证有论,考证史料,评论史学之优劣得失;考据史实,议论治乱兴衰之经验教训.考证之中不乏立论,议论之基在于考证,证与论的有机结合,使得这部札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特殊的创作背景下,《札记》中评书、知人、论事具体体现了赵翼的“证”与“论”,也由此角度去看该书的地位、影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考据考评为主要特征的清代乾嘉学派,其创立的语言文字学和留下的丰富史料以及在其他学术领域的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适、梁启超、郭沫若等很多现代文学家都在该学派的影响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实考据之法,开启明清《山海经》考证训释之风气,并为清代《山海经》考据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