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金属R在质量为m金,相对原子质量为m相,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化合价为 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H2。2R 2xHCl=2RClx xH2↑2m相摇摇摇摇摇摇2xm金摇摇摇摇摇摇mH2列比例式求得:mH2=xm金m相同理,如果换成稀硫酸进行讨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即: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规律是mH2=xm金m相结论:金属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成正比,跟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成正比,跟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推理:(1)计算质量均为m的铝、镁、铁、锌与足量酸(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由上面…  相似文献   

2.
题目 50g由镁、锌、铁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得到了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了218g固体(已换算成无水硫酸盐)。反应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  相似文献   

3.
目前.实验室制取氢气仍沿用16世纪人们发现氢气的方法一一稀硫酸和某些金属反应。镁、锌、铁等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但由于镁与酸反应太快.铁与酸反应又太慢而锌与酸反应速率正适合实验室条件下制取氢气。另外一方面,因为盐酸有挥发性.生成的氢气易混入氯化氢气体而不纯净.因此,实验室制取氢气多是选用锌和稀硫酸反应。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常遇到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例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5.
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化学计算题,若有多个未知数需要求解,可采用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由于一个方程只找一种关系,条理分明,所以,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例1.用铁和锌的混合物1.5克,跟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有0.56升,求铁、锌各有几克?已知原子量:Fe=56,Zn=65。铁锌各1摩尔分别跟酸作用,都是放出1摩尔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都是22.4升。设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第183页习题第7题“有一块已部分氧化的锌片42克,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生成氢气1.2克,求锌片中锌的百分含量。”通常的解法是: 设X克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1.2克氢  相似文献   

7.
例1:用质量相同的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 ①Mg>Al>Zn>Fe ②AI>Zn>F。>Mg ③Zn>Fe>Mg>Al ④Al>Mg>Fe>Zn 根据规律:相同质量的不同种金属与足量的同种酸反应时,放  相似文献   

8.
一、质量守恒法例1在NO克稀硫酸中放入足量锌片,待反应停止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6.3克。问生成了多少克氢气(假设水分没有损失)?解析设生成氢气X克。则Zn+H。SO‘。ZnSO。+H。t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十稀硫酸的质量一反应后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十氢气的质量。即:二、关系式法例2今有4克纯锌片,把它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跟多少克氨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水?解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依上述化学方程式得关系式:ZKCIO3+3O2+6H2+6Zfl因此可得:KCIO。~3Zn设放出的儿可与X克*…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算常遇到这样的题 :比较相同质量的几种不同金属在同一条件下跟酸反应 ,置换出氢气的多少 .这类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 .( 1 )不同金属跟足量稀硫酸或盐酸反应时生成 1g氢气 ,所需要的金属质量为金属原子量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合价 .例 1 取Mg、Al、Zn 3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 .则这 3种金属质量之比为 .解 :不同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 ,生成等质量的H2 ,可设都生成 1gH2 ,则根据金属原子量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合价 得Mg∶Al∶Zn =2 42 ∶2 73∶6 52 =1 2∶9∶32 5.( 2 )用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 (设都为ag)跟足量的稀硫酸或…  相似文献   

10.
生:实验室在制取氢气时,反应装置有何特点?师:制取氢气的装置是由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氢气的性质所决定的。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是用块状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的,这个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不需要加热,而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故可以采用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生: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所用的金属为何一般都用锌而不用镁或铁?师:制取氢气时,镁、铁。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由于镁与酸反应速度较快而不易控制,且价格较贵;铁与酸反应速度较慢,且铁片中往往含有硫、磷等杂质使生成的氢气不纯;锌与酸反应速度适中,且价格…  相似文献   

11.
一、巧用平均值 【例1】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14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1g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Zn、Fe B.Zn、Mg C.Fe、Mg D.Fe、Cu 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Zn、Mg、Fe均为二价金属,设金属混合物的平均原子量为x,  相似文献   

12.
一、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解题策略1.在金属活动顺序中只有排在氢(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2.能与金属发生反应的酸必须是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浓、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3.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另一种生成物是+2价的亚铁盐.例1(2010年新疆)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了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  相似文献   

13.
在教初中化学的过程中,我感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实验才易成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氢气的制取 为了获得充足的H2流,大家都知道用锌粒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是最合适的。如果锌中含有其他金属杂质,会发生原电池反应,使放氢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4.
极限法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所谓"极限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质量分数、体积、体积分数等,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例1由铁、镁、铝、碳4种元素组成的合金20克,跟足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可能分别为().A.1 g、2g B.0.5 g、0.5g C.4g、4g D.2g、2g分析20g合金无论是跟稀盐酸还是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都相等.并且生成氢气质量为各组成物质的质量是20g时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平均质量.由于  相似文献   

15.
一、掌握要求1.了解空气的成分;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氧气、氢气的物理性质、用途及氧气的工业制法2应用氧气、氢气的化学性质。二、内容辅导1.空气与水的比较。3.强调几点:1)某一气体比空气重(或轻)的比较方法是将该气体的式量与空气平均式量(29)相比较,若气体的式量大干29,则比空气重;反之,则比空气轻。2)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注意比较采用哪种原料的转化率较高。3)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用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且产物中铁元素显十2价;另外,最好选用稀硫酸与锌、铁等反应,这样制得的氢气较纯净。三、典型题分…  相似文献   

16.
一般情况下,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例如,锌、铁、镁、铝等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在化学实验中,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选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在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氢气问题的图像试题频频出现.为了有助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现列举几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实验预习·1.氢气的制取和氢气的性质.2.点燃氢气前为什么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如何正确操作?3.做氢气还原氧化钢实验时,开始和结束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4.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氢气和氧气?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和材料: ·典型实验题例析· 例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试管口有_生成. (2)欲完成此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不限): 稀硫酸、氧化铜、锌粒. 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通常用锌而不用铁和镁?答:用铁和镁也可以,但铁和酸反应速度太慢;而镁价格贵,且与酸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锌与酸反应速度适中且锌的价格低。二、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用稀硫酸最好?答:浓硫酸、硝酸与锌反应不会产生氢气;浓盐酸因有挥发性,生成的氢气中会混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稀盐酸虽可用,但随着反应的进行酸液温度会升高,也会有少量氯化氢逸出而混入氢气中;用稀硫酸制取氢气无上述情况发生,故用稀硫酸最好。三、为什么收集氢气时用排水法更好?答:用排水法易于观察氢气是否收集满,并且收集到…  相似文献   

19.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版下册)第14页有这样一道习题: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各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如果反应后各生成氢气30g,则需要这三种金属的质量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实验前,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结合学生知识结构.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思维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由于用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盐酸。我们要求进入氧化铜的氢气必须是干燥纯净的,可提出问题:①制出的氢气进入氧化铜之前应做哪些处理?②若改为锌和稀硫酸制氢气,又要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