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德安 《档案天地》2012,(5):9+30-9,30
1977年,停顿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我和其他千百万青年一样重新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无论考试的成绩如何,无论考到哪所院校,就高考本身来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依稀记得那一年的招生简章是在11月5日下发的,而考试是在12月22日。  相似文献   

2.
张亚琴 《大观周刊》2013,(7):212-212
在满分150分的高考英语试题中,英语作文就占了30分,所以提高英语作文的成绩对于每一位高考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英语作文的得分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考成绩是否对大学第一学期考试课成绩产生影响。方法对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物流、营销2个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大学第一学期考试课成绩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定量地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结果大学英语与高考英语成绩之间的线性伴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高等数学与高考数学、理综合成绩之间的线性伴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现代基础医学概论与理综合成绩之间的线性伴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中医基础与理综合成绩之间的线性伴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的揭示了高考成绩对大学第一学期考试课成绩的影响,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自幼喜欢文学,上中学时就在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中拿过奖。就是这点侥幸得来的成绩却膨胀了一颗少年之心。高考不中后,当我在那神圣的大殿前徘徊时,机遇拉着我的手走进了军营。枯燥、乏味、艰苦的新兵生活使我变得几乎绝望:这儿哪里是理想种子生根发芽的土地呀!在一个百般无聊的日子里,我信手拿起一张已破损的军报,那是对开四版的第三版,上有一篇描写新兵连生活的散文着实让我着了迷,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我当时的心境完全被这篇文章洞穿。佩服难以言表。从此,我便认定了标有“长征”副刊的军报专版。渐渐地,我不满足于看,而是…  相似文献   

5.
网络上日前流传一则"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金"的帖子称:今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正当南充考生们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揭晓之际,一消息震惊了考生们:一名职业高考考生反复从清华、北大退学,以牟取高考奖金。  相似文献   

6.
樱花·霜叶·红棉--回眸三十五年从业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昕 《图书馆论坛》2001,20(1):76-79
回顾 ,不是孤芳自赏的怀旧 ,而是一种折射出理性之光的反思。敢于回顾是自信 ,善于回顾是超越。人需要回顾———需要在自信与超越中奋然前行。———题记196 2年 ,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成为那一年武汉大学的文科新生“状元” ,被录取到图书馆学系学习。当那张纸质粗糙、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情与厚望的录取通知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已清醒地意识到 ,那从童年时代就憧憬着的当一名作家或一名记者或一名翻译家的美梦已被我的高考第四志愿所“击碎” ,必须直面漫漫人生路上的另一个“坐标”———图书馆员。怀着略带惆怅的兴奋 ,我奔赴珞珈山 ,…  相似文献   

7.
高考成绩一揭晓,许多媒体立即众星捧月般地“追击”本地高考状元。笔订阅的一份都市报,先是报道省会城市的高考状元,接着又报道全省的高考状元,还将高考状元及其家长接到报社,开通什么“冠军热线”、“冠军家教热线”,好像其他学生与高考冠军通个电话,就能得到决胜高考的法宝似的。而且从6月24日到26日,该报连续三天使用特别显的大版面,其中两天几乎是专版。(6月26日《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8.
黄淑萍 《大观周刊》2011,(44):140-140
高考体育既非专业竞技体育,也非普通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参与高考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在我国是具有特殊性的群体。高考体育意指运动员只有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二者相结合,总分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来考取大学。本人旨在通过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探索和分析了提高高考体育训练水平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考成绩揭晓,石门山城的应届考生尹超以66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常德市文科状元郎桂冠.回首漫漫求学路,尹超真诚地对笔者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因为我有一个世界上难寻的好妈妈."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高考分数线公布后,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2009年6月25日,湖南高考分数线公布.次日,某地市的一份报纸在一篇题为<高考分数线昨天出炉>消息中这样写道:"高分段学生成绩更加突出,全市文化成绩上600分的人数达228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总人数的9%.全省文理科前20名中,我市有5人,全市估计上清华、北大人数2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从运动员到档案员.我走的是一条顺利而又艰苦的路。说顺利,是1970年有幸成为少数入选者之一进入内蒙古女子篮球队。1979年全国掀起高考热潮.身为教师的父亲坚持要我复习功课考大学,高考改变了我今后的生活,经过努力我终于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系篮球专业的大学生。上大学以后。我拼命地学习,特别是在运动训练的体育理论方面是我的主攻手。  相似文献   

12.
叶琪 《出版参考》2009,(6):13-13
美国:七次“高考”,择“高”录取 成绩好并不能保证你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除了成绩之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SAT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每年进行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由于美国高考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试,SAT只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  相似文献   

13.
打开网页,一条醒目的信息跳了出来:《北京高考成绩出炉,文理科状元均花落海淀》。再一看,网页上还有"2007高考状元大搜索",各地的高考  相似文献   

14.
时下已是六月,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变热。然而,在这个月份里却又一件事的热度明显超过了天气。这个“事”就是高考,随着去年高考日期的调整,六月就和高考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考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意义的重大无须赘言,而高考之后,如何选择正确的对自己进行评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则是这个“意义”中的重中之重。这个选择中包括两个方面,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虽然这二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被考生的成绩自然区分,然而也离不了家长及考生自己审时度势,这一点在后的表现上尤为明显。考前夕,北京市教育科学院,IMAP教育研究院,天利信息网,搜狐教育频道等四家单位组织了一场考前咨询,名教育心理专家张贵良,就步入高校前的专业选择与广大考生家长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5.
我很想潇洒退休度晚年,但总下不了决心,因为我苦恋图书馆事业30多年。30年来的坎坷道路,苦辣酸甜五味俱全。回首往事,欣慰之余也留下不少遗憾。 1959年高考时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北大图书馆学系。但因我的政治条件可靠,高考成绩良好,被军事院校提前录取。50年代的女兵,英姿飒爽。多少双羡慕的眼睛向我注目;多少美好的祝愿响在我的耳边。世代贫农的家庭出了一个女大学生,同时又成了光荣的军属,家人更是无比满足和自豪。然而,我心里却是酸甜交杂,因为我在为图书馆志愿没有实现而遗憾。  相似文献   

16.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1):45-47
一、媒体炒作的冷与热每年的高考,都是全国考生、家长的头等大事。往往还未进入7月,考生和家长便如临大敌,而大大小小的媒体却如过节一般,早早搭起戏台,唱起了名目繁多的“高考经济”大戏,什么保健品、高考房、高考套餐、高考状员出高招、考前预测、考后分析,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怎的,今年媒体格外沉得住气,进了7月,也没见擦出多少火药味来。实在令人心里纳闷,媒体都忙着炒什么去啦?一日到网上溜达,见到一则消息,才恍然大悟。上面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已呼吁各媒体“决不炒作高考”,因为“高考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为…  相似文献   

17.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南通市档案馆征集到本市高考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缪同春的两张准考证和相关材料17件。缪同春今年63岁,原是狼山镇政府的高级农艺师。在科研实践中,他深感知识不足,因此在2001年全国高考制度改革取消考生年龄限制之后,报名参加高考,但终因复习时间短、竞争激烈,以171分成绩败北。缪同春填报的江南大学闻讯后,破格录取他为该校的旁听生。今年,缪同春又一次参加高考,虽然还是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但也考出259分的好成绩,在全国老龄考生中名列前茅。缪同春的行为引起轰动,两年来,省、市十几家新闻单位竞相报道了…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做为培养经济发展后备人才的高等教育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势,为21世纪造就更多的现代化专业人员。而我们的各高校招生依然延用只凭一次高考成绩录取学生的方法,继续这样决定一个学生可否进入大学的命运办法有欠妥之处。因为一个人的素质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应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才能下结论,而高考成绩只  相似文献   

20.
王岳川  刘锋 《出版参考》2007,(11):50-51
我是从四川的“知识少年”成为北大教授的。 1977年高考前.我在四川省安岳县某单位工作。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我们那一代知青都觉得没什么前途,快二十了高中毕业下乡或工作,觉得一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