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本文作者林觉民就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  相似文献   

2.
公元1448年——1449年,以黄萧养为首的广东地区的农民起义,是明中叶南方沿海地区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历时一年半左右。起义军人数最盛时达十余万众。起义军曾水、旱两路围攻广州达半年以上,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于明王朝在广东地方的统治,给以沉重的冲击。明王朝一度损失了广州四千余石的“折银粮”,停止了广东地方官的“朝觐”;顺德县治,便是这次起义之后为加强对农民起义的防范和镇压而设立的。它对明王朝中央政权的震动也很  相似文献   

3.
试论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武昌起义,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四川的铁路风潮则是促成这次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武昌起义又是湖北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工作的结果,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有效活动更是这次起义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那么,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是否是两件无甚关联的事件呢?黄兴早在1912年黄花岗周年纪念会的讲词中曾这样说过:“鄂省8月之起义,由广东之原动力。”他是把这两次起义联系在一起,且是把辛亥广州起义当作武昌起义之“原动力”的。黄兴的这种论断,固然不很准确,但这两次起义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事实。这应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同志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花岗之役 ,亦称“辛亥广州起义” ,前者因革命志士将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而得名。开始合葬时 ,只找到 72具烈士的遗骨 ,故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说。民国初年 ,烈士墓修葺扩展 ,孙中山亲笔题碑“浩气长存”。 192 2年 ,查得七十二人全部姓名 ,次年 ,于碑旁立石记名 ,从此 ,七十二烈士播名海内外。课本第 80页注 :“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 ,实际上不止此数。”“实际上”究竟是多少人呢 ?笔者查找资料后确知 ,实际此次战役牺牲的烈士共有 86位 ,其中华侨有 2 9人 ,占烈士总数约 1/3。黄花岗八十六烈士$…  相似文献   

5.
1927年广州起义在中共党史与中国革命史上有一定影响。起义失败后,有许多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对起义经验教训的研讨(争论)的过程及其意义,但极少涉及延安整风期间对1927广州起义等历史问题所进行的深入研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共产党人反复探讨1927年广州起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党独立领导创建的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是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前身。中国究竟何时始有“工农红军”的正式称号?我们通过对资料的综合考查,认为“工农红军”称号的确立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相衔接,是我们党创建红军的伟大开端。但是,三大起义时我党领导的军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平天国文献资料的考辨,推断金田起义的标志不是“向敌人打出第一枪”,那种“团营就是起义”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金田园营是为实现拜上帝会领导集团筹划和发动起义的战略意图所进行的准备活动,这个战略意图就是以宣布开国的方式宣布起义。金田起义属于“开国起义”类型,起义的标志应是“出名”、“扯旗”,亦即宣布“正号太平天国”。因此,面对金田起义日期问题这个百年悬案,可以确认金田起义的日期是庚戌年十二月初十日,亦即公元1851年1月 11日。  相似文献   

8.
现在许多历史著作,包括历史教科书,都把广州起义前广州城内敌人的力量薄弱作为起义的重要依据或条件。有的甚至用“极其空虚”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下面将敌我双方力量分列予以考查。关于我方的力量。广州起义时,我们掌握的计有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一、教导团的人数和枪支 1927年12月29日陆定一在写给共青团中央的报告中说,广州起义“发动的以教导团11连半分配缴各地敌军之械”。1928年2月9日,中共广东  相似文献   

9.
1959年是中国义和团反帝起义的60周年。这次起义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转的分裂剥削政策”(1)所引起的,是由于进口商品几乎完全免税而破坏了中国工业和与此相联的农业的根基所造成的。起义的动力是农民和城市贫民。在落后的封建的中国,起义者得不到真正革命的无产产阶的领导,领导起义的是秘密会社“义和团”。起义被力图在中国保持殖民制度的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所镇压。列宁写道:“窒杀  相似文献   

10.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课余谈及时事,常慷慨激昂地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5年和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笃深。1907年到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文科,研究哲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和革命党人林文、林尹民同住一室,情同手足,时称“三林”。 1911年春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这就是载入史册的1911年夏历3月29日之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起义前,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克强)、赵声任正副部长,他俩通  相似文献   

11.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以它的英勇壮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导.这次起义,与海外华侨的关系非常密切.逢此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值得我们再次加以回顾.一、“三.二九”广州起义的准备与经过同盟会成立后,多次领导了武装起义,但屡遭失败,损失了大批革命骨干,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致使一些革命党人,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信心,“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噫嘘太息,相视无言”.而另有少数革命党人,如汪精卫、黄复生等在激愤之余,便不顾革命大局之利害,去进行个人冒险的暗杀.在这种复杂的形势面前,孙中山先生充分表现出他的革命坚定性.他常开导同志说:“惟积极始有善恶可言,消极则有恶而无善;余对于革命职责,断不容忧伤憔悴以死,余惟继续奋斗耳”.一九一○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便由三藩市(即旧金山)经檀香山到南洋,在庇能(即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商讨“卷土重来之计划”,并鼓励大家说:“一败何足馁.吾曩之失败,几为举世所弃,比之今日,其困难实百倍.今日吾辈虽穷,而革命  相似文献   

12.
喻培伦(一八八六年——一九一一年)字云纪,四川内江人。他是震惊中外的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九一二年二月,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他为“大将军”,吴玉章同志称他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喻培伦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3.
广州起义前,陈独秀致信中共中央常委,对广州起义表示支持拥护,还对广州起义提出了五条具有合理性、警示性建议。实事证明,陈独秀对广州起义提出的建议是十分正确的,预测也十分准确,表现了陈独秀对时局敏锐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4.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李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史学界一直将其认定为农民义军政权性质.笔者觉得,在这个定性分析上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提出商榷.其一,以往的起义原因分析搞错了时间顺序.习惯认为,王小波、李顺起义是北宋初年社会矛盾的过早激化所致,在中国通史教科书上讲此问题时,大都冠以“北宋前、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标题.按这类标题的逻辑,此时所讲的社会矛盾当是导致起义的原因.但所列举的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却都在起义发生之后,如民族矛盾方面,给契丹银绢的“澶渊之盟”签于起义11年后的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给西夏银绢茶的“庆历和约”始于起义51年后的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阶级矛盾方面的“冗官十倍于初”,是起义之后70年即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时司马光说的,而列举的冗兵冗费的数字是起义之后11年至74年即景德至治平年间的……显然,起义发生若干年之后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是导致起义的真正原因,也不能作为判定大蜀政权性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认为,黄兴和孙中山一样,对武昌起义的迅速到来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胡绳武、金冲及在《孙中山在临时政府时期的斗争》一文中即持此论。其依据是:黄兴在武昌起义前不到半年还认为“同盟会无事可为矣。以后再不问党事,惟当尽个人天职,报死者于地下耳”。本文认为:胡绳武、金冲及援引的材料颇为不妥。不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兴赞成和支持孙中山把反清武装起义的发难点确定在两广地区的战略方针。但1911年广州“三二九”之役失败后,黄兴对孙中山的战略方针产生怀疑和  相似文献   

16.
辛亥广州起义史实考略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孙中山先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三·二九”起义。教材、《教参》介绍是役有关史实对学习原文不无助益,然涉及之史实语多舛误。是役前人爬罗剔抉已著信史,兹据以考析如次:一、是役殉难人...  相似文献   

17.
试论萍浏醴起义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年十二月初至二九○七年一月底,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县交界地爆发了一次起义,波及到江西宜春、万载、义宁(今修水)和湖南平江,史称“萍浏醴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性质,有的认为,是“同盟会领导的”,“成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这次起义仍然是一次旧式会党起义,不具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中,身为重要领导人的杨衢云与孙中山均负有重大责任.杨衢云的责任在于对会党控制不力,导致起义延误.而孙中山在此次起义中则犯有两大过失:主力部队汕头与西江队伍不能如期赶到,起义被迫取消;港部在广州被捕,给革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陈涉起义》(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前几年由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宣扬所谓的“儒法斗争”史,也给《陈涉起义》的教学带来极大混乱,有的地方干脆把它从教材中剔除,被所谓“法家著作”所取代。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今天,我们要在《陈涉起义》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毛主席关于农民起义的光辉论述,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深入揭批“四人帮”篡改历史、古为帮用的罪行,澄清《陈涉起义》教学中的混乱。下面就《陈涉起义》教材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简要地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周文雍传     
周文雍同志是广州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曾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参与了广州起义的领导工作,是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兼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他任人民劳动委员和教育部长;在党内曾任广东省委委员,广州市委委员、市工委书记、组织部长.他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深入发动群众,扎根于群众之中周文雍同志是广东省开平县宝顶村人,一九○五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从小好学上进,成绩优异.一九二二年十七岁时,在亲友们的资助下,他考进了广州的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省甲工是一间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素有“红色甲工”的称誉.周文雍入学不久,就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二三年五月,他光荣地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他革命热情高,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入团后,就接替了前两届毕业学生中革命骨干所留下来的工作,担任了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会长.从此,他一方面继续努力读书,贪婪地猎取知识;一方面按照上级团组织的指示,领导革命学生参加学校的革命斗争,同时又积极参加校外“新学生社”和广州学生联合会的各项活动,使“红色甲工”的革命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一九二五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