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伦敦场地》是英国著名先锋实验派作家马丁·艾米斯代表作品之一,一经问世即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尤其以女主角妮可拉的形象受到巨大争议与批评。该角色颠覆了传统文学中女性,尤其是女主角的形象定位,本文主要分析《伦敦场地》中妮可拉形象上的突破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丁·艾米斯是英国很有影响力也颇有争议的一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伦敦场地》是其代表作之一,盖伊、基思、妮科拉和萨姆森是其中四位主要人物。艾米斯通过描写他们荒谬而晦暗的精神和生活状态来揭示当时病态的英国社会给人们的精神和伦理带来的极坏影响,也体现了他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3.
马丁·艾米斯是英国新一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并称"文坛三巨头"。他的小说作品中充满后现代元素,突出表现在去真理、无意义或结局的模糊性,这种真理和意义的不稳定性将他的作品引入虚无主义的方向,虚无主义思想在其代表作《夜行列车》中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艾米斯《夜行列车》中的虚无主义,揭示小说的现实意义——夜行列车如何驶向光明,走出现代生活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马丁·艾米斯是近来备受关注的新锐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作品主题、新颖的叙事手法,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者。本文从马丁和他的小说《死婴》入手,介绍这部小说的叙述策略和内涵,以此为读者引出研究马丁·艾米斯与其作品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态危机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相比被摧残破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病态畸形的精神危机更是导致现代生态危机的主因。现代人苍白的情感、冷漠的人际、堕落的生活、荒谬的身体暴行等,都是精神生态危机的种种表征。马丁·艾米斯善于利用自己周围看到的荒诞可笑与凄凉可怜的事情来刺痛读者,正是他的从不掩饰,让读者在思想精神上直面丑陋的世界与自己,进而自省如何净化人类精神生态,力图规避更普遍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这是阅读马丁·艾米斯的价值所在,也是他想在小说《夜车》中再次突显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是英国名副其实的"文学大腕"、"超级明星"马丁艾米斯1995年发表的作品,它因小说家预支巨额稿费而轰动一时,同时因涉嫌"影射"圈内人士而引发文坛纷争。包括《信息》在内,艾米斯的另外两本小说《钱:一张自杀通知》及《雷切尔文件》被认为是作者试图描写各个时期自己的三部小说。本文将从其艺术创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为研究马丁艾米斯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年危机是马丁·艾米斯的小说《信息》的重要主题。从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来看,理查德·塔尔这个《信息》中的主人公遭遇中年危机时,在无意识之中通过对现实的否认,对象的移植,以及退化到早期的安宁活动的生活水平等方式来缓解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缓解自己的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8.
金斯利·艾米斯是二战后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同时也是英国“愤怒的青年”小说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幸运的吉姆》讲述了一个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知识青年吉姆·迪克森在一家大学任教但不容于重视出身的上层社会而闹得笑话百出的故事。金斯利·艾米斯一方面表现了主人公吉姆所处的“沉重”的世界;另一方面他也借用“轻逸”的视觉意象、轻质的语言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对沉重的主流文化的成功抗击。  相似文献   

9.
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之兴起,比德国早四十年。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从一八六五年斯梯林的《黑格尔的秘密》问世到一九○三年穆尔(G·E·Moore)发表《对唯心主义的驳斥》一文,大体上也是盛行了四十年。这个时期正是德国盛行新康德主义的四十年。  相似文献   

10.
[《简·爱》简介]《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尊严 爱"。  相似文献   

11.
《好与善》是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主人公道德成长的经历,揭示了"好"与"善"的差别。"好"是世俗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它其实来源于以占有性、自我满足为特征的唯我主义,是爱洛斯的低等层次,与真正的"善"相去甚远。"善"是爱洛斯的高等层次,是克服了人性根深蒂固的自我主义之后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首创的教学方法。1985年,《江苏教育》以《怎样上自学课——"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型介绍之一》为开篇刊发了李庾南老师的系列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不同课型的操作要义和实施流程。在那个"师"本主义盛行的时代,李老师的这一创举给当时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布莱克的《伦敦》创作于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以伦敦为背景揭露了资本主义繁荣背后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本文采用语篇衔接理论对《伦敦》一诗的词汇衔接和结构衔接进行分析,展现诗歌独特的叙述性和图像性,挖掘诗人对主题的生动呈现,丰富衔接理论在诗歌文体分析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极简主义(minimalism)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极简主义到后极简主义(post-minimalism)再到新极简主义(Neo-minimalism),从绘画、雕刻和建筑等领域,逐步影响到文学、语言和哲学等人文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极简主义小说家,并形成独立的文学流派。然而,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展露头角的新极简主义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文学领域。但随着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的小说《终结的感觉》(The Sense of an Ending)获得2011年布克奖,标志着极简主义文学也将进入了新极简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15.
《追寻英国性》是多丽丝·莱辛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之一,记录了莱辛移居英国时,在伦敦辗转找房子租住的经历。作品深刻展现了她作为英国殖民地移民的身份困扰,以及这种疏离的身份所带来的"无根"(rootless)的焦虑。通过揭露一战后普通伦敦市民的精神状态,作者试图传达她对英国民族性的理解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朱峰  曲静 《海外英语》2015,(3):210-211
21世纪初,日常生活再次成为许多现代批判性分析的焦点,贫穷、异化和附庸性等都是属于人们抵制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日常生活经验。该文将从日常空间和消费实践角度分析金斯利·艾米斯的代表作《幸运的吉姆》。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反英雄"形象—吉姆·狄克逊,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实践者,以一个"他者"的形象反抗着他所处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7.
神奇海盗团     
【内容简介】《神奇海盗团》根据英国小说《海盗!和科学家一起冒险》改编而成,是英国阿德曼公司首部3D黏土停格动画。在《神奇海盗团》中,由明星休·格兰特第一次献声的动画角色大胡子海盗船长,是一个野心勃勃却不怎么成功的公海恶人。船长有一个梦想:打败他的两个老对手黑贝拉和神剑丽子,赢得"年度海盗大奖"。于是船长带着他的"虾兵蟹将"踏上了冒险的旅程。我们的英雄之旅从异域的血腥岛延伸到维多利亚时代雾霭弥漫的伦敦街道。一路上,他们打败了恶魔女王、救起了倒霉的年轻科学家,却从没丢掉海盗的最爱:冒险!  相似文献   

18.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20):25-27
《郊区佛爷》是当代英国移民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第一代移民及其后代在伦敦的不同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对以伦敦文化为代表的英国主流文化的不同态度,成功地再现了身处宿主国文化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下的移民及其后代身上的身份焦虑与身份危机。本文拟简单地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卡里姆·阿弥尔身上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一书,作于1856年,同年6月至8月发表在英国《设菲尔德自由新闻报》上,后又于1856年8月至1857年4月在伦敦《自由新闻》上全文发表。马克思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了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英国的一批外交文件,这些文件“揭露了伦敦内阁和彼得堡内阁不断进行秘密合作的事实,而彼得大帝时代是这种关系的起点”,并发现“彼得一世和查理十二之间的斗争和英国在这一出戏中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的有关资料。本书就是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作为他者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指出南非大陆的"男权主义"同"种族主义"是并存的,这也正是残害玛丽·特纳的幕后真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