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学,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的效应是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如果政治教师能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轻松中接受教育,无疑会大大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诗乐的审美教育作用已在儒家学说中得以确立。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大意是讲修身从学《诗》开始,在“礼”的基础上立身.在“乐”的陶冶中完成品德的修养。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从“教育救国”的宗旨出发,呼吁教育应特别重视美育,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并把美育同智育、法育、体育并列为四育。进入当代,美育仍然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智育,德育,体  相似文献   

4.
美育则是美与教育的有机渗透、融合而产生的。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实际上,在古代虽然尚未提出美育的概念和体系,但是,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却早已存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孔子、荀子等,  相似文献   

5.
<正>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这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有人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也有人给它定义是美育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针对我们教育而言,真正的美育应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作为美育重要传播途径之一的美术教育,多年来美术课一直是人们眼中在众多学科里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7.
<正>美育,即美感教育。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赋予美育这样的内涵:“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自感有无穷之兴趣。”[1]蔡元培先生的言论,认为美育孕育于各个社会学科之中,强调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是美的艺术,美也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之父"蔡元培是近代第一个系统的在德智体外,倡导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家。他对美育做了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  相似文献   

9.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很重要又非常特殊的作用。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集大成者。他对美育的性质、特点和目的都作了明确的说明。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主要特点是"毗于情感"。"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育可以使人超脱利害,减少占有的冲动,获得精神的自由,激发创造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治感情为目的者也."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语言美、篇章美、艺术美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然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1.
引言 美育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而舞蹈美育教育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舞蹈美育教育是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具体地说,美育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和强化人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美育既是审美和美感的教育,又是培养学生理解美、爱美、创造美的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学生心灵美的培养。美育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历代教育学家所首肯的。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首先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  相似文献   

14.
李红霞 《辅导员》2010,(14):98-98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要全面发展,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蔡元培先生也在其《教育文选》中提到:"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而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辽宁教育》2012,(12):46-47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诚然,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功利;可以去掉恶习,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从而美化人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校园文化已经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全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展美育工作中,学校不能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特长教育,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检测美育成效.西安市铁一中学在实施美育过程中,营造向美校园文化,构建多元课程样态,锻造全方位美育队伍,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提高了学校美育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境界的教育作用,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作为美育思想境界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以教师的教育激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思想氛围,美育思想境界营造的诸多美育元素作为美育思想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这一观点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理论的关系,肯定了美学理论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确切地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美的欣赏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提高人材素质,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古代早已存在。西方的古希腊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美育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在西方,如“希腊雅典之教育,以音乐和体操并重,而更重文艺。音乐、文艺乃纯粹美育。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实以使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雅典在培养人材方面,除军事体操锻练健康的体魄外,还有德、智、美教育,十分注意对公民进行多种才能的培养。古希腊罗马时期,一些思想家继承了雅典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外著名教育家都把美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孔子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列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其中的"乐"就是美育,孔子为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以礼为目的,以诗、乐为手段.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蔡元培继承我国的美育传统,于1992年把教育方针归纳为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全面论述了美育的宗旨.他们把美育和其他各育并举,强调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美育放在了显要的位置.国家教委在1991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的美育目标.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不足,而把美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我们每个班级管理者均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审美方式来教育人的一种活动。“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它的含义。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