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一……就……”这个紧缩短语或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之一的语用问题.四个方面是:一般用于动词性短语之中;在短语或句中起关联作用;强调前一动词动作行为是后一动词动作行为的条件;强调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3.
在古今汉语中,“一”都是数词,但是它的用法相当灵活,除了作数词以外,作动词、副词的用例也比较常见。一般《现代汉语》教科书在讲解复句,特别是紧缩复句的时候,都要提到“一……就………”的句式。在这类句子中,“一……就……”所关联的两个部分,有的是顺承关系,如:“鹅一看见他,就伸长脖子围着他转。”有的是条件关系,如:“他一来,就开会。”其实,这种句式也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形成的。古代汉语中,“一触即发”、“一拍即合”至今还有极强的生命力。“一……就……”的句式跟它们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一册《蒲公英》一文:“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不肯让人拨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犯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这一作“蒲公英”定语的动词短语中,单音方位名词“里”,只能受介词支配,构成介宾短语,不能受动词支配,构成“动词+(定语)+里”的动宾格式,如说成“看……里”、走……里”、“吹……里”等,但在“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这一短语中,“里”却是由动词“往”支配的,构成了“住……里”的错误格式,这是很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对这短语修改的方式可有两种:一是改“住”  相似文献   

5.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信义安所见乎?(《苏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  相似文献   

6.
一、众所周知,汉语用来表达意思的各级单位,几年前还只有语素(或称词素)、词、短语、句子(包括单句、复句),但后来又增添了一个“句群”。排列时往往把语素排在前头,然后是词、短语、句子中的单句和复句。但在表达意思上到底“谁”的“级别”高呢?这就说不定了,要看语言环境了。有时一个词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蛇!”“老虎!”。有时词很多,却成不了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紧缩结构是普遍存在的语法现象.紧缩短语产生大量的新词,紧缩是构成新词的重要手段;紧缩短语还可以产生结构简单的短语;紧缩复句能产生简短、精炼,结构单一的紧缩句.本文就紧缩结构的语法现象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构式"也……也……"是指由"也"叠用而固化成的一种语法格式,连接的两项成分可以为词、短语或小句,表并列关系。根据"也……也……"的主语和连接成分的异同可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替换规律。"也……也……"的句法功能灵活,可以充当单句的谓语、谓语中心语、定语、补语或宾语,也可以连接复句的分句。"也……也……"和"又……又……"都表并列,但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对汉语中”……x就x在……”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语用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一、结构特点能进入这一格式的“x”包括形容词和动词。例如:①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②数学妙就妙在她对自己无法预测,她的前沿可能向我们意想不到的任何方面延伸。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在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和紧缩句。这几种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结构上和表达功能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值得重视.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把字句的特点是:它的谓语中的动词表示对受动对象作出某种处置,或者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要带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受动对象是有定的事物,它在动词前头,和介词“把”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11.
“以……为……”做为一种凝固结构,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它常常和“以”“为”二词临时组合的形式相混淆。而“以……为……”本身,也有使动用和意动用的差别,因之也不能不加区分,笼统地做出翻译。何况“以……为……”还常以紧缩形式“以为”出现,这又同双音词“以为”不易分清。另外,“以”又有介词、动、词连词之分,在它偶而和动词“为”连用时,不慎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本文拟就上述一些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紧缩短语与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兼语短语等一样,都是现代汉语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可以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出现,又可以作为复句的分句。由此,我们可以解决紧缩句的归属、紧缩谓语句的分析理解、紧缩谓语句的位置、紧缩句单句复句划分等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为……”是古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凝固结构。它的用法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以”、“为”都充当动词,连用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二是“以”、“为”都作动词,连用构成兼语式的使动句;三是“以”作介词,用“以”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表示动词“为”所凭借或依据的对象;四是“以”充当连词,与连词“为”连用,表示“为”这个动作是“以”前面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汉语的“一V”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四种“一V”动词结构进行了讨论,并主要分析了第一种类型的使用频率,范围,“一”和动词的结合程度,“一V”短语为何是粘着短语,“一V”短语作句子成分,“一V”短语作谓语构成的句子在复句中作分句的关系,以及在这一短语中“一”和动词的语义、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我们学习汉语语法,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用理论指导汉语学习的实践,就会使我们在学习中不犯或少犯汉语表达上的错误。现代汉语语法学习中,紧缩句同单句(连动句)的区别、与复句的区别是一个难点,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紧缩句与单句、在语气上单句和复句、紧缩句与复句、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首先 ,让我们来看这道题 :Thegirlrushedoutofherroom  sheheardthescream .A .while ;B .whenimmediately ;C .immediately ;D .immediate “一听到这尖叫声 ,这女孩马上就从她的房间冲了出来”While后接的动词应该是延续性动词 ,而hear是一个瞬间动词 ,所以不行。而immediately可以作连词直接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eg :Ididn’twaitamoment,butcameimmediatelyyoucalled .在英语中 ,表示“一……就……”的句型很多 ,可以用名词、介词等来引导 ,如assoonas,directly ,themoment,theminute(that) ,theinstant(that) ,on (doing)sth ,…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那么……”这种复句并不表示假设关系。尽管它与假设关系的“如果……那么……”似有相同之处,但就其特点和作用来说,则有根本的区别,它在逻辑上不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从事理上说,前后两个分句也没有因果推论关系。可是。由于“如果……那么……”和”如果说……那么……”在语言形式和实际运用的环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极易被混清。下面就“如果说……那么……”这种复句的特点和作用作几点分析。(为方便说明,我们且将“如果说……”记作“分句①”,“那么……”记作“分句②”。)  相似文献   

18.
紧缩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固定格式的紧缩句,一类是无固定格式的紧缩句。无固定格式的紧缩句在结构形式、紧缩程度、表示的逻辑关系等方面都和有固定格式的紧缩句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说,有固定格式的紧缩句,它是以单句的形式表述复句的内容和逻辑关系,而无固定格式的紧缩句却是一般复句的简化形式,仍保留复句形式的若干特点,它是一种只紧不缩的紧缩句。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八四年十一月期上载方武同志《“如果……”和“也……”不能搭配吗》一文,列举了五个例句,用对比分析法说明“如果……也……”绝不能被“如果……就……”或“即使……也……”代替,并分析了“如果……也……”与“即使……也……”的区别,从而说明“如果……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把‘如果……也……’作为一组关联词语搭配是没有什么不妥的,算不得什么语病;传统的语法书把它划到规范的语法圈子之外,试图‘即使……也……’来代替它,是不够妥当的”.此种看法值得商榷.我认为:语言现象中貌似的“如果……也……”,其本身就不是“如果……”跟“也……”在发生关系.换言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如果……也……”.试从本文最后一个例句谈起——如果王书记来,我们开会;如果李书记来,我们也开会。在这个例句中,“如果”和“也”似乎并存于一个假设复句(全句第二个大分句)里,但这仅仅是  相似文献   

20.
句子有单名和复句两种。单句和复句的主要区别是: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则有互不作句子成份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有些同学往往分不清单句和复句,认为句子中没有标点的是单句,有标点的是复句,这种区别方法是不科学的。比如,“一见困难他就害怕”句中虽然没有标点,但它是一个紧缩复句。是由“只要一见困难,他就害怕”紧缩而成的复句。“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选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句子虽然很长,中间也有标点,但它是单句,因为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认为”后面的句子都是“认为”的宾语。 那么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呢?下面介绍几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