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视频编辑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青 《新闻窗》2011,(1):41-41
电视新闻工作者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面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新闻语言的“文学味” 新闻语言的“文学味”指的是新闻语言在“准确性”基础上的生动,在“客观”前提下的形象。 新闻语言的“准确客观”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含义:即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形态、色彩等方面,即通常所讲的“五个w(什么)”方面,语言所指与客观事物高度吻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研究和把握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于提高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写作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眼”通常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件中,及时观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有人说它是新闻工作者判别新闻的“特异功能”。是否具有敏锐的感知力,是判断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关键所在,也是新闻工作者能不能给受众提供有价值、有阅读性、受欢迎的新闻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语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具的特点和规律,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一篇好的新闻,其本身的新闻价值固然重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也是成就一篇优秀新闻的关键所在。何谓"准确"?准确就是真实,没有虚假;就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中得体的用语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人们能一目了然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专门讨论新闻作品的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朝阳 《今传媒》2023,(10):57-60
新时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与角色定位,不断磨练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并以此为抓手提高自身新闻采编能力。本文阐述了新时期新闻工作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新闻工作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现状,提出新闻工作者应夯实脚力,锻炼眼力,增强脑力,磨炼笔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满足新闻行业发展新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1、避免“文”而不“实”。并不是说新闻语言就不需要文采、不需要艺术,如果一味追求“实”而忽略“文”,新闻语言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需要适合新闻语言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本质美在于真实,新闻的形式美在于语言。在真实的基础上,营造美的意境,让读者在接受完整、真实信息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这应该说是所有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也是传媒达到传播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闻的语言美有着比较明显的基本特征: 1.简洁美。 新闻文体的基本表述方式是白描。新闻作为一种记述文体,白描手法是经常使用的。它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洁的文字,勾勒事物的鲜明形象,把新闻事实生动、立体、全面、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请看下面几则报道: “25个国家的首脑聚集一堂共商大事,此情此景的…  相似文献   

13.
雷文明 《新闻窗》2010,(4):76-77
新闻作品能否具有“亲和力”.关键在于语言。如果新闻作品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大话套话空洞无物,让人读不懂甚至不愿读.自然就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所以,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来自于新闻语言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高晶 《今传媒》2020,28(1):1-4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新闻课程体系。首先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论,认真研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论述,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的影响,掌握国际新闻采写本领,掌握新闻语言技能,未来成为合格的党的外宣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张云铃 《新闻世界》2011,(10):53-54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新闻稿件也是通过新闻语言和文字来彰显其趣味性。一篇电视新闻报道只有以吸引大众为目的,才能显示出其新闻价值的所在。而新闻语言在彰显其趣味性的同时也要符合新闻的本质属性,实现"三贴性"的报道原则,从而发挥正确合理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展照英 《新闻导刊》2006,(5):28-28,29
“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交际时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声音。虽然语言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但新闻语言和网络语言由于各自的特点、性质和处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2,(7):1-1
在举国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的时候,新闻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通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新闻总要反映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并总要追求在“第一时间”向大众传播所掌握的新闻信息。失去这种创新性和及时性,新闻就要丧失生命,新闻工作者也会丧失立足之地。新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比之其他战线的共产党员更应该、更容易表现出先人而知、先人而传、先人而行的先进性。长期以来,我党我军的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创立和形成…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新闻语言,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传递各种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具有较大新闻价值信息的一种文字语言,本身具有准确、客观、朴实、确切以及通俗等特点。本文主要对新时期环境下民生新闻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概括的,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新闻写作技法。技法者,技巧、方法也。新闻写作技法训练,也是每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语言进行审美,已不仅仅是文学的专利,随着新闻界采编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报刊新闻在抢夺受众的竞争中,也更加重视语言的研究,从而使新闻语言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新闻应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和统合。对新闻语言进行审美,实际上就是看新闻语言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讲究语言艺术的新闻作品,往往把美感传递给受众;缺乏美的蕴涵,不能勃发出美的情趣的新闻作品,往往读来枯燥无味,更不能成为通向受众心灵的“长虹”。笔者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和粗浅认识,大体上把新闻语言的美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新闻语言的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