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乐的真谛     
有一次,某人让萧伯纳用最通俗最简洁的语言解释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的区别.萧伯纳打了个比方:"假如这里有半瓶酒,悲观主义者会唉声叹气说:‘唉,只剩半瓶酒了.'而乐观主义者则会兴高采烈地说:'看,还有半瓶呢!'"……  相似文献   

2.
毕业随想     
请不要寄予我过于厚重的期望,也不要对我失望。我只是在自己思想的航道上,走走停停。——题记一进入几乎令人窒息的高年级,就成天听着家长念叨“励才”这两个字眼。每次出去吃饭,都会听见有人向妈妈询问:“你家闺女准备考哪所中学?”“‘励才’啊!”妈妈信心十足地答道,“我家孩子保准没问题!”妈妈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而爸爸却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这也许是与他当过几年教师有关吧,他每次都希望我考试的成绩在班级中出类拔萃。每当妈妈说完这句话,爸爸低沉的声音就会响起:“要努力啊,考不上‘励才’就不要再上学了,直接到饭店端盘子去…  相似文献   

3.
近来读思果的《林居笔话》,对引文中的英国滑稽诗颇感兴趣 乐观主义者喊道:“瞧!我杯中还有半杯酒呢。”而悲观主义者却发了长叹:“我杯中已经一半空了!”玩味之余,彻悟诗人幽默之中的深刻。同是半杯酒,一个得意洋洋,一个唉声叹气;一个张狂,一个悲哀。其实都应归为愚蠢。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免如诗描述,稍有一点成绩,便虚妄  相似文献   

4.
面对生活的烦恼 ,甚至人生的不幸 ,是最能见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的。有人曾经打过“水杯”的比方 ,来形象概括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只正好装满一半水的玻璃杯 ,在乐观主义者看来 ,这水杯有一半是满的 ;而在悲观主义者眼里 ,这杯子有一半是空的 ;现实主义者则会不偏不倚地说 ,这是一只半满半空的水杯。生活中往往同样的现象或遭遇 ,却能让生活其间的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感慨 ,这也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刘心武的散文《那边有个大花园》 ,随意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等车”的惯常场景 ,通过对等车过程中一群情绪各异的乘客的简单勾勒 ,形象…  相似文献   

5.
乐观说     
何谓乐观?举例来说吧。一张桌子上有半瓶酒,乐观的人看到它会说:“啊哈,太好了,还有半瓶酒。”悲观的人看到它却会说:“真是太糟糕了,只剩下半瓶酒了。”前者欣喜若狂,眉开眼笑,后者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这下你该对“乐观”这一概念有所顿悟了吧!的确,我不想阐述“乐观”的定义,因为专业知识有限,若要勉强,只会陷我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文评卷将作文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作文中有“出彩点”就能提升到发展等级;没有“出彩点”,就会停留在基础等级。要想作文脱颖而出,作文必须有“出彩点”。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只有写出“出彩”的作文,才能刺激评阅者的眼球向大脑传递“此文达到发…  相似文献   

7.
人生笔记     
《小读者》2003,(Z1)
悲观主义者看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看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节观摩课。老师正在上 《第一场雪》。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 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 老师问:“‘山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山川’就是高山河流。” 老师又问:“文章中不是有‘河流’了吗?如果‘川’字当河流讲,这个‘河流’不是重复了吗?”  相似文献   

9.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由无数的墙和门组成。古时医者、道家讲求“阴阳五行”,现代社会追求物种“平衡”,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不会  相似文献   

10.
身教和言教     
1984年叶圣陶先生写了《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叶先生说:“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又说:“‘育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这说明了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1.
<正> 新版《辞海》在引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阐释“射覆”时,其引文是:“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该段引文在“者”与“法”之间,漏写了“殊不类此”四字,因而造成这样的句子:“法以上一字为雕"。这是令人难于索释的。  相似文献   

12.
满天的妈妈     
姗姗晚上学完跳舞,肚饿了就在街边要了一份牛腩面,吃时她问妈妈:“为什么这肉叫牛腩,牛腩是什么呀?”妈妈说:“牛腩就是牛肚子上的肉,广东方言肚子叫‘肚腩’。”姗姗想了想说:“我知道了,广东人叫它‘牛腩’,那北方人一定叫它‘牛北’了。”  相似文献   

13.
超级星期八     
科学老师在讲“惯性”这一课,一位同学在下面小声讲话。老师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强压住心中怒火,问该同学:“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同学:“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同学:“刚才我在下面讲话,虽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没法马上停住,这就是惯性。”(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小学孔洁旎供稿)惯性2E一天,小孙女考她的爷爷:“爷爷,‘火车’的反义词是什么?”爷爷想了想,摇摇头说:“‘火车’没有反义词。”小孙女乐了:“到底把爷爷难住了,‘火车’的反义词就是‘水车’呀。”(浙江绍兴县钱清镇蜀风小学王莹供稿)一天,0和8…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何院长多年担任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他的话堪为经验之谈: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即写出文章的出彩之处。只有显现出“光辉”这一出彩点的文章,才能使评卷老师耳目一新、首肯认可甚至拍案叫绝,并在众多的“作品”中标新立异,脱颖而出。那么,怎样建构带有“光辉”的出彩文章呢?首先,…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与漫画     
造句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调虎离山老师:“什么叫‘调虎离山’?”学生:“譬如考试的时候,校长忽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这就叫做‘调虎离山’。”先睹为快老师:“什么叫做‘先睹为快’?”学生:“就是……就是先看看答案,然后再来回答,这样做习题就比较快。”说明什么老师:“如果你的裤子的一个口袋里有二十马克,而另一个口袋里有五十马克,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我穿的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与漫画     
资本与劳动 “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卢布,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这儿讨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语文评卷将作文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作文中有“出彩点”就能提升到发展等级;没有“出彩点”,就会停留在基础等级。要想作文脱颖而出.作文必须有“出彩点”。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只有写出“出彩”的作文.才能刺激评阅者的眼球向大脑传递“此文达到发展等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问过我:“爸爸,什么叫‘女大不中留’?”我听了一吓,心想,鬼丫头,这么小就想嫁人了?忙说:“你问这干嘛?”“我从书上看来的。”“什么书?”“你桌上的那本,嗯……《西游记》。”“胡说,《西游记》里没这句话。”“哦,不,嗯……是《西厢记》。”“《西厢记》?你现在就看这种书了,嗯?”“爸爸!”女儿不耐烦了,“你说嘛,我是看不懂嘛,我也快长大了嘛,我就是要问问什么叫‘女大不中留’嘛!”“你说呢?”我反问道。女儿想了一想,就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那样认真地说:“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嗯,就是………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李诉雪夜入蔡州》释“险易远近虚实”为“地势的险要和平易,道路的远近,军备的虚实。”释“险”切当,释“远”失于简略,“释虚实”则欠妥。先说“险”、“远”。《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一开始就讲六种地形:“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著名军事理论家郭化若注为:“‘险’形者,即地势险要。‘远’形者,即敌我相距较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一位朋友带着正上初中的孩子来我家玩,孩子带着作文本,请我“指点指点”,我就认真看了起来。第一篇第二句便是:“水面上不时有一只燕子和不知名的水鸟飞过。”我问她:“你是想说燕子跟不知名的水鸟同时飞过呢,还是想说有时燕子飞过,有时又是不知名的水鸟飞过呢?她答:“我是想说有时燕子飞过,有时不知名的水鸟飞过。”我于是说“那样的话,你这个‘和’便用得不对,该用‘或’。因为‘和’表示联合,‘或’表示选择,而这句正是从两者之中选取其一的意思。”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往下还有许多病句与虚词的使用有关,譬如“如果要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