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运用中的歧义现象常会影响人们对话语意思的正确理解。但歧义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有可取之处。本文在简介歧义现象的成因及分类的基础上,以双关语歧义现象为例,探讨了歧义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词汇丰富,语法灵活,部分句子结构松散等特点,这使歧义现象得以产生。英语的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词,词句或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解;或者说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歧义通常分为词汇层次,句法层次和语用层次上的歧义。即:词汇歧义(lexicalambiguity),语法歧义(gramrnatical ambiguity)和语用歧义(pragmatic ambiguity)。  相似文献   

3.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词性的转换和成分结构是引起英语歧义的两个主要原因,要辨证地看待英语歧义。  相似文献   

4.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相似文献   

5.
歧义与幽默是英语中极为普遍的两种现象。英语语言歧义可产生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英语语言的幽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英语语言的歧义。分析研究歧义与幽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歧义现象是英语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歧义现象的出现,给语言达意带来了模糊性和多元性。尤其是作为语言接受者的人们往往对歧义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反应。正因为如此,作为语言驾驭者的人类,对语言的歧义现象应予以重视。为此,本文着重论述英语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如何理解歧义语言,以及如何准确使用语言表达说话意图,避免歧义。  相似文献   

7.
歧义现象在英语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语法中的歧义甚多.通过对英语语法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原因,认为可以采用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改变语序,改换句型和结构等方式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8.
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分析了汉语句法中歧义现象形成的原因,讨论了消除歧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词法和句法角度对英语歧义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它们包括同形异义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修饰关系的结构歧义,省略形式中的结构歧义和其他几种句法功能方面的歧义。阐述语言环境因素对于歧义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歧义现象已经引起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人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歧义,却能够尽量化解歧义的消极作用。本文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归结了6点化解歧义的具体方法,总结了蓄意歧义的积极作用,以便更好的认识和运用歧义。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歧义现象的普遍存在,中外语言学家对此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文中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英语中歧义的概念,歧义的分类以及歧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波束赋形是改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距离模糊的有力选择之一。从天线波束赋形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均匀直线天线阵的算法,将二次功率约束转化为线性场强约束,能够快速的改善天线的旁瓣特性,在模糊带区域形成局部低副瓣,从而有效的抑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模糊。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否定词可以越过相邻的词而和相距甚远的成分发生关系 ,产生不同的否定范围 ,从而造成歧义 ,导致误解。我们可以通过口语语调的变化、书面语打标点符号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消除英语否定的歧义。  相似文献   

14.
歧义和模糊是语言学里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文章对这两个概念的特征、差别、相互关系及排除歧义和限制语用模糊手段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比较与讨论,旨在说明对歧义与模糊的研究虽然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作品《等待》揭示出生命的"延异"特质。采用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延异"符号,我们可以发现《等待》中主人公的"暧昧性"、"无归属感"和"非中心"化。  相似文献   

16.
歧义心理意义建构理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义词意义建构理论关注的焦点是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和歧义词意义相对频率的作用,而歧义句意义建构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句法和语义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主导性问题。语言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阅读中如何建构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或结构。研究歧义心理意义建构时,综合歧义词加工中的多重通达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达模型和整合模型,综合句子加工中的自主模型和交互作用模型,综合语言理解中的建构———整合模型、结构建构框架等模型,从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上解释歧义现象,对于增强歧义理论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交流需要清晰的概念。"梯度"一词是中国生态学迅猛发展过程中引入的新概念,其含义与在其他学科中有所不同,导致了使用上的混乱。对该术语的原意、在中国生态学中的引入和误用进行系统分析,剖析造成误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汉英缩略词语进行分类总结之后,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基本构成出发,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汉英缩略词语的异同,并论证了以汉字为基础的汉语在词语缩略的广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比以字母为基础的英语更为优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本论文通过对《兰亭集序》原文与译文的对比,详细阐述了意合与形合的句法差异,并分析了造成汉英两种语言意合形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季节词"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现象.可见,在跨文化交际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词汇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