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学习时代”与文化再生产视角对内卷的产生逻辑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是社会分化导致教育内卷的心理反映与行为表征。其致因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在宏观上,源于职业教育价值尚未得到家长的认同;在中观上,是“双减”政策下参考群体内的结构性竞争的结果 ;在微观上,是由于家长教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消解,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导向,而且需要扭转“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认同职业教育价值;家长应坚持具有独特个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拒绝同辈群体标准化;学校应勇担责任,提升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开展企业调研变得更加举足轻重。企业调研的价值追求体现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凸显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性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通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厘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开展企业调研的内涵,建议从明确企业调研要素、厘清企业调研逻辑和形成企业调研结果三个方面优化企业调研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实施复杂的情境分析既是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又是转达实践对职业教育要求的需求。复杂的情境分析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特别是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对真实职业实践环境的分析对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微观层次上的工作步骤为:确定和调查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实施工作活动过程分析、完成工作描述。  相似文献   

4.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从本源上理解其逻辑内涵,从主客体、时间、空间、结构等多方面予以评价,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观察表征,通过进一步落实新职教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适应性;强化省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凸显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决策中的地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李华玲 《职教通讯》2012,(31):46-49
正确理解与把握职业教育价值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形态的职业教育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积淀与现实抉择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依托西部民族地区特定的社会条件,坚持职业教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宏观价值,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中观价值,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价值,从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教改的中观和微观问题已经成为高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紧要问题。作者就高职教改实践中的几个具体的中观和微观问题包括课程评价、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和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等方面阐述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美、英等国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应设立单独机构管理和实施工作本位学习。工作本位学习并不总发生在工作地,也可以发生在任何有利于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场所,其内部元素的复杂关联性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工作本位学习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社会需求而变化,宏观上表现为随社会进步而变化,微观上表现为随实践类型改变而变化。其实施模式可依据工作项目中各元素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关系确定,模式具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的价值形态经历了农业时代“生存”的教育、工业时代“生产”教育和智能时代“生活”的劳动教育三大发展历程。在当前的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要提升劳动教育开展实效,既应重视劳动教育蕴含的政治引领、经济赋能和文化培育等社会价值,又应充分发挥其全面育人的内在本位价值,并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宏观方针,还是职业教育的中观或微观政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教育转型和在新时代价值的实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顺利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和在新时代价值的有效实现,必须依据职业教育转型的本质与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科学审视现有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在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应贯穿"工匠精神"培育这条红线。  相似文献   

10.
劳动标准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劳动标准的实施十分重要,是实现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和价值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我国劳动标准目前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都存在实施不力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立法上存在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畸形化;政府监察力度不足;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应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行改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对职业教育几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职业教育中“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三个概念使用频率较高,但存在严重的混用现象。三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存在层次上的差异,而又有相互包容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三者是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内涵。宏观模式关注学生的“宏思维”能力培养和“全人”素质;中观模式关注学生各能力间的关系以及获取的序位;微观模式关注学生能力的具体实现。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价值体系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前教育价值体系的建构是对学前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尝试与提升;其体系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成;其体系内各价值具有不可公度、彼此关联影响、发展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范畴是现代教育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这个斫论断,并以现代教育科学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教育理论工作者头脑中正确反映的产物这个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命题为根据,通过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循序展开教育经济价值这个理论范畴,系统的揭示教育的宏观、微观和中观规律的内涵,及其与教育经济价值范畴的关系,从而对新论断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其内涵体现在多主体参与、多层次结构和多形态互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体现在微观层次上的课程质量不佳,要求关注内涵式发展;中观层次上的各主体参与不足,要求转换发展动力;宏观层次上的经济社会变革,要求关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建设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需要在微观层次提升课程质量,在中观层次实现各主体协同发展,在宏观层次营造支持性氛围。  相似文献   

16.
祠堂功能具有稳定的结构,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祠堂总体功能为宏观层次,而宗教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等等则为中观层次的功能要素,每一中观层次的功能要素又可细分出具体的微观层次的功能要素。中观层次的各项功能要素基本保持不变,而其微观层次的功能要素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和宗族不同而有所变化。现代社会里,祠堂功能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各中观层次的功能的性质的变化,即由传统性和向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7.
“科教融汇”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创新性表述,指明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科教融汇具有多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上,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内涵逻辑上,是宏观、中观、微观的统一;价值逻辑上,是支撑国家战略、产业转型、人的发展的基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教融汇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可以通过更新发展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协同平台、完善评价机制等推动科教融汇在高职院校的落地生根。在实践探索上,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动对接产业,集聚各方资源、优化布局搭建多方平台、协作共享融合两支团队、保障完善融汇制度、服务社会发展,实现科研推动产业发展、反哺教学育人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共同体是以共同体的视角审视我国的职业教育,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深度合作的利益结合体,是转型时期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深化校企合作制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区域教育开放发展就是要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重维度上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实现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共享。在微观层面,应注重以开放发展理念变革学校合作方式,实现校内与校外的联动;在中观层面,应着力以开放发展理念构筑区际联动模式,实现区内与区外的联动;在宏观层面,应侧重以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实现国内与国外的联动。追求区域教育的开放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遵循顶层设计、系统配套、整体推进的行动方略,促进三重逻辑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20.
王鑫芳 《成人教育》2019,39(4):51-55
市民化的理论谱系涵盖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叙事四个角度。职业教育服务市民化可行、可为之处已获共识,现今需要一种综合性研究视角。通过分析获得感的内涵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求,提出"获得感"是研究职业教育市民化作用的契合视角;进而分析职业教育通过教育"获得感"这一中介,服务市民化的可能路径;最后基于"获得感"提出职业教育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