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编辑要处理好科技期刊论文的署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是由许多作者的论文组成的 ,一期刊物作者少则几十人 ,多则上百人 ,因此作者的署名问题不容忽视 ,应当引起编辑的高度重视。  1 署名问题是著作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著作权属于作者 ,作者一旦在作品上署了名 ,就享有了著作权 ,就承担了对作品负责 ,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的义务。署名代表作品是由谁创作的法律事实 ,这种法律事实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署名权受法律的保护 ,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著作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期刊著作权问题初探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陈进元1.科技期刊著作权人的双重身分作品的著作权应属于著作权人。《中华人民国和国著作权法》,(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即自然人)和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相似文献   

3.
试论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肩负着著作权保护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期刊必须尊重和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期刊也要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编辑人员如何正确地做到这两方面呢?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一、正确区分期刊作者和期刊自身的著作权  期刊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对于这一点大家应毫无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期刊作者应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17项权利。《著作权…  相似文献   

4.
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天定 《编辑之友》2010,(11):109-110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为作者."[1]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无疑也享有著作权.但在编辑加工中,编辑人员能否拥有个人的著作权呢?<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员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说明,"编辑作品"是指那种选择若干作品或作品片段汇集编排而成的作品,如各种文选、诗选等.  相似文献   

6.
与大多数建立了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国家一样,我国的《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著作权法》规定,照片一经形成,不论是否发表,即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享有著作权。这些摄影作品(包括底片)配上注释和说明按一定程序归档就成为照片档案,照片档案依法享有著作权。一、照片档案著作权的权属保护照片档案的著作权可以属于国家、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即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等由法人单位和其他机构享有),也可以属于公民个人。根据各级国家档案馆照片档案的来源,大致有几种情况的权属问题:1.属于征集、…  相似文献   

7.
严肃对待论文作者的署名权———从署名、挂名和借名谈起●林春拓一作品署名权是著作权的内容之一。《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法人单位为作者”。这就是说,创作作品并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是作者...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档案的著作权及其保护霍振礼,时元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规定,科技档案中的每一份文件均享有著作权。因此,我们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科技档案作品著作权的归...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施行,这里介绍一下著作权法涉及编辑工作的几个问题。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要重视作品的署名权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署名权是著作权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其法律意义在于确认和尊重作者是作品的创作人这一事实。很多国家的版权法规定,在无相反证明的情况下,依作品的署名来推定作者,就是只有作者才有权决定用真名、笔名来向社会公开自己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作了这样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为作者。”据此,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侵犯作者署名权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11.
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 :“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 ,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 ,应当经作者许可。”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中第三、四款指出 :“修改权 ,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 ,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上述规定表明 ,《著作权法》既赋予编辑人员权利 ,又对权利加以限制。一般来说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 ,编辑与作者应该互相沟通、互相磋商、互相合作、互相补益。作者不可借口“文责自负”而拒绝编辑提出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合理使用模拟著作权(与数字技术相对,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称为模拟技术或传统技术。相应地,依靠传统技术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称作模拟著作权,以区别于数字著作权)的法律规定见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八款,该条款规定:图书馆等可以"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则在我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期刊社著作权及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简称《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就是我国著作权法颁布施行后签订的第一个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双边协议,也是我国涉外著作权关系正常化的重大举措和开端。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审查期刊来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 1 991年 6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以来 ,期刊著作权工作即有法可依。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 ,编辑工作既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也受到著作权法的限制 ,人们称之为编辑工作的法律规范。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一方面必须维护作者的著作权 ,另一方面不能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著作权纠纷 ,维护期刊作者的合法权益和期刊的良好声誉 ,期刊必须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对来稿作认真的审查。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审查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期刊有义务支持优秀…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载的报刊的出处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载的报刊的出处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载的报刊的出处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转载未注明被转载作品的作者和最初登载的报刊出处的,应  相似文献   

20.
《档案时空》2003,(8):39-39
《山西档案》2003年第1期上发表了潘月杰、付九虎的文章。作者认为,在档案编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著作权问题。一、馆室工作人员编研成果著作权的归属问题。1、著作权归单位(即归档案馆或其相应科室)所有的编研成品。这类成果的特征是:由法人或其它组织主持创作;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志: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这类作品的著作权通常属单位所有。同时,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参与编研活动的工作人员有从档案馆获取奖励和报酬的权利。2、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编研成果属于职务作品。职务作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著作权归公民个人;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