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险,是一个想起来惊心动魄、说出来豪气冲天的字眼.在初中语文课本故事中,有斯科特一行五人去挑战南极大陆,有刘连满和队友征服珠穆朗玛峰,也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和小伙伴们去攀登悬崖.他们探险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人为祖国荣誉而战,有的人为个人价值而搏,还有的人为满足好奇心而行.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个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影响一场战争成败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铁匠打造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没在意,就把这枚钉子交给了军队,军队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后来军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因这枚钉子坏了,情报没有及时送到,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这个故事对我的教学启发很大,说明教学要取得成功要从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3.
“啊,耶路撒冷, 真主在他所有土地中的选择。 世界从这里展开, 并将如同一幅卷轴从这里收起。 降落在耶路撒冷的露珠可以医治百病, 因为它是来自天国的花园。” ——穆罕默德 引子 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仿佛不经意间,沉重的沧桑感便迎面扑来,甚至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耶路撒冷既是信仰的发源地,又是一个充斥着恐怖、战争和血腥的城市。不少西方学者在对耶路撒冷做过实地考察后,无不深有感触地惊叹道:“这里是诗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思过去、汲取灵感和焕发激情的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4.
从900多年前开始,人类历史上有一场长达200年的征战--十字军东征。这场战争,混合着苦难、残酷、愚昧与文明。 1095年11月26日,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在圣马丁祭日后的宗教集会上,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2)
普鲁士儿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一个马掌钉,失去了一匹骏马;因为一匹骏马,失去了一位骑士;因为一位骑士,失去了一场战争;因为一场战争,失去了一位国王;因为一个国王,失去了一个国家。由此可见,小事和大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小事物在  相似文献   

6.
同样是英雄     
1911年10月,阿蒙森和斯科特不约而同地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了各自祖国的荣誉,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在渺无人烟的冰天雪地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赛"。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率先到达南极并安全返回,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极地,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月零四天。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就成了必然的历史现象,作为政治继续的战争的起因总是由或大或小的借口派生出来的。法国纪德说过,“假如人类稍稍理智一些,就能避免战争产生的悲剧。”本文所列的诸多战争,不过都是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成为导火索而引起的。 胡子引起的战争 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脸上长有一副漂亮的胡子,1136年,路易七世与阿奎丹公爵的女儿埃拉诺结婚时,得到法国南部两个省的陪嫁。路易国王从十字军中回来后,剃掉了胡子,不如以前漂亮了,但他又不愿再  相似文献   

8.
在《巴黎公社》一章教学中,由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我向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普法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是一场法国企图扩张领土的战争。”一个学生立即举手起立根据教材有关内容能作了这准确的回答,本来可以令人满意了。但我还是抓住这个问题继续设问: “那么,这对普鲁士说来,又是一场什么样性质的战争呢?”  相似文献   

9.
十字军运动是世界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关十字军的起因、作用及影响等问题,历来争论较大,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显薄弱,值得进一步探讨和重新认识。一、关于十字军的起因大多数西方史书,都将十字军运动说成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是基督教徒为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从穆斯林的占领下解放出来,以及援助东欧的基督教拜占廷帝国而发动的。国内史书,与上述观点相反,结论是西欧社会各阶层贪慕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因  相似文献   

10.
同样是英雄     
1911年10月,阿蒙森和斯科特不约而同地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了各自祖国的荣誉,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在渺无人烟的冰天雪地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赛”。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率先到达南极并安全返回,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极地,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月零四天。更不幸的是,在返程途中,极圈寒季突然提前到来,斯科特等5人饥寒交迫,最后永眠在摄氏零下40度的茫茫冰雪之中。斯科特在行将死亡时,用冻僵的手指给他的妻子写信,给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亲属写信,给朋友们写信,他的最后一封信也是最…  相似文献   

11.
1096-1291年,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欧洲人民和地中海东岸一带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死于这场战争的人不计其数。这并不是基督教会与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宣传的是一场对异教徒的“圣战”,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掠夺之战”。促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基督教会与教皇做的鼓动宣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车宏 《黑河教育》2011,(3):22-22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张小武 《教育》2008,(8):51-52
普鲁士儿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一个马掌钉,失去了一匹骏马;因为一匹骏马,失去了一位骑士;因为一位骑士,失去了一场战争;因为一场战争,失去了一位国王;因为一个国王,失去了一个国家。由此可见,小事和大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小事物在很多时候都可以演变成大事物,  相似文献   

14.
拿破仑曾经给他一个很不拘小节的士官讲了"一个钉子灭亡一个国家"的故事:一个钉子坏了一个马掌,一个马掌伤了一匹战马,一匹战马死了一个将军,一个将军输了一场战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笔者想其中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的  相似文献   

15.
任慧 《孩子天地》2016,(8):75-76
教学背景: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读过一本笑话集,我对其中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那故事是说,一位铁匠师傅收了一个徒弟。徒弟学满三年,终于要出师了。铁匠师傅有些不甘心,想让徒弟请自己吃一顿。看看徒弟,好像并没有那意思,铁匠师傅就说: “不好意思,教了你三年,我还留了一手,从来没告诉过你。这么着吧:你找个饭馆儿,咱们师徒好好聊聊,我顺便把留的那一手儿教给你!”那年月师傅教徒弟,是喜欢“留一手儿”,免  相似文献   

17.
12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各地天主教异端如火如荼的传播,严重挑战罗马教廷的统治权威,更成为教皇英诺森三世实现教权至上理想的巨大障碍,酝酿已久的阿尔比圣战终于在1209年秋季拉开帷幕。法国南部奥克西坦错综复杂的领地关系、分散的政治权力,使得各方领主都觊觎这里的领土,这场圣战随即演变为一场领地争夺战,战争的神圣光环泯灭在世俗争夺与血腥屠戮中。阿尔比十字军开启欧洲历史上大规模宗教迫害的先例,掀开西欧历史悲剧性的一页。战争彻底改变了法国南部的政治格局,尽管表面上看,天主教会巩固了地位,强化了统治。但战争导致的法国对南部地区的实际控制,从根本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教皇在处理宗教纠纷中对法国王权的依赖,最终导致阿维农之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温馨父子俩     
小朋友们好!我是老布布,我有一个儿子叫小布布,和你们一般大,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熊。在他的心目中,能和爸爸一起玩耍是世界上最最快乐的事情。你可以和你的爸爸一起,到http://www.gomugomu.com/acsite/movie/movie.asp上观看发生在我们父子俩之间的有趣故事。然后,请你来告诉我们你和爸爸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好吗?爸爸的档案◆名字:老布布(BuBu)◆年龄:计算机刚刚出来的时候◆职业:下午五点的新闻主播◆特征:凡事讲求慎重和专业,所以为了养育儿子小布布,读破了育儿书籍几十本。◆爱好:剑道、轮滑、育儿◆最喜欢的事:为太太和小布布炸甜甜圈…  相似文献   

19.
唐诗 《教书育人》2012,(9):158-160
奥兹在人物周刊对其的采访中说道:1948年以色列人跟阿拉伯人发生了那场战争之后,耶路撒冷就被一座铁墙分割成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所在的西耶路撒冷三面被敌人包围,所以它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倒地的受伤女人,因为这座  相似文献   

20.
伍紫姿 《小学科学》2011,(10):14-16
一部好电影,往往都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震撼人心;一个好故事,往往都会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引人入胜。如果把战争看成是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故事,那么,在中国古代,有四场战争,它们有着最精彩的过程和最意外的结局。能概括这四场战争的只有一个词——奇迹。本文根据真实历史的记载,以时间为顺序来介绍这四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希望大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