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华朝熙 《钓鱼》2004,(18):30-30
看到《钓鱼》杂志上先生大作之后的《作者简介》,才知你我都是直奔古稀的人了。论年龄,我可能比先生还大三四岁.说钓鱼,虽然说起来也钓了好几十年的鱼,全然没有先生对垂钓有所研究。拜读了张先生不少论著,受益匪浅。然而,近日病中读到先生《认识灵钝才能把握灵钝》一文(见《钓鱼》04/16期),倒想谈点我的浅见,旨在与张先生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2.
钓组灵敏与迟钝问题,或者其他一些有关浮漂运动的问题,从力学的角度看,明明白白,很容易理解。前不久,我从福州辗转回到老家四川阆中以后,看到了《钓鱼》杂志08年9月、10月连载3期的尚立和钓友的文章《钓饵的盲区与钓组灵钝》。文章针对我写的《认识灵钝好钓鱼》等三篇文章提出了反驳意见,并且  相似文献   

3.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7):20-21
影响钓组灵敏和迟钝的因素很多,论述钓组灵钝的文章也很多。《钓鱼》2011年第24期刊登的《浅谈钓组灵敏与迟钝》(以下简称《浅谈灵钝》),就是关于钓组灵钝的新作品。该文作者帮助一些初学者走出迷茫的态度和精神可嘉;然而也有某些论述是片面的,今提出来,与《浅谈灵钝》的作者商榷,也与广大钓友共同探讨,如有不对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8,(17):26-27
福州张铨先生发表在《钓鱼》杂志2008年4月上期的《认识灵钝好钓鱼》(以下称《认识》)文章,是继《为何口动漂的主要漂相是下顿——兼评盲区论错误原因之一》(以下简称《之一》见《钓鱼》2007年17期),《子线及钩饵状态决定钓组灵敏度——兼评盲区论错误原因之二》(见《钓鱼》2007第18期)两篇文章后又一篇否定盲区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尚立和 《钓鱼》2011,(2):18-19
前不久,有钓友问我,调低钓高钓组的两颗钩饵一定都是沉落水底吗?还有什么样的状态?灵钝反应如何?怎样调钓才能既简单又准确?我想,这些问题对于刚学钓鱼的钓友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就将试验现象和钓鱼实践的经验整理成此文,也以此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田中文 《垂钓》2006,6(5):22-22
我是1991年开始迷上钓鱼的,但那时只是偶尔玩玩,对于钓鱼的理论并不是很懂,只知道坠子的重量须把浮标完全压入水中。因此,那时根本谈不上灵钝,鱼获也就很少,十次有九次都是空军。看到别人上鱼,还认为是自己的饵不对,从来没有在钓法上想想。后来我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我才了解一些钓鱼的理论知识,同时还知道有一种不同于传统钓的钓法——悬坠钓。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1995年1~3期连载了我写的《台钓浅说》一文。文中校漂方法我称为垂直归零钓,是根据悬坠底钓术的特点和我在北京、贵州、湖北等地混养塘、自然湖泊河流中的3年垂钓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实用校漂法,它超出了台钓中调四钓二的范畴,是为那些没有条件去标准精养塘钓鲫又喜爱台钓的爱好者们归纳的。因篇幅关系未能详细论述垂直归零钓,不少钓友向我提出质疑:“你这方法和调二钓一没什么区别。”广州林汉明先生(《中国钓鱼》1995年9期10页)也认为这种说  相似文献   

8.
张铨 《钓鱼》2006,(14):28-29
《钓鱼》2006年5期上的文章《线组灵钝的物理分析》(以下简称《物理分析》一文说:“不同大小的调目剩余上浮力可以使线组在水下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剩余上浮力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钓鱼》2005,(19):33-34
《钓鱼》杂志2005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柳树仁先生的一篇《调灵敏和钓灵敏是两码事》的文章,其本意是就《钓鱼》2005年第2期《调灵调钝是基础》一文.同河北建国先生共同探讨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有关认识。本人拜读了上述两篇文章.为了全面的把握两人争论的焦点.又进一步拜读了柳先生在《钓鱼》2004午17期上发表的《推倒灵与钝的围城》一文.进而也有了一些认识,很多看法同柳先生的见解不同.斗胆说出来请柳先生斧正。  相似文献   

10.
鲁光同志《中国钓鱼》改刊号上,说了广大钓友想说的话:“在我国应减少为吃鱼而钓鱼的人口,增加为娱乐健身而钓鱼的人口。使垂钓队伍中‘美食’观淡化,使娱乐健身观强化。”我和我周围的渔友,非常赞同。这里我想为“钓翁”们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6,(6):32-32
笔者第一次听说有“神枪”这种电子钓鱼器是在2005年12月份。我的一位同事随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一栏目组到深圳采访一钓鱼比赛时,他们去试钓了这种电子钓鱼器。不用浮漂、操作简单、闻声提竿、命中率极高等特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央视还表示出有做专题报道的兴趣。这次参加2006年碧海(廊坊)春季钓具展会,我有目的地重点对“神枪”电子钓鱼器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了解。在A馆449、450展位上,我见到了“神枪”电子钓鱼器发明者之一张云江先生。据张先生介绍,该产品是他们用了4年时间历经艰辛研制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属全球首创,已申请了…  相似文献   

12.
何书云 《钓鱼》2004,(14):14-14
悬坠钓的灵钝讨论了多年,但至今仍是难以说清。反思之后我认为,要真正认识悬坠钓灵钝规律,还必须紧密联系灵敏度和悬坠钓鲫的客观实际。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认清灵敏度的特殊性,完善探讨方法,逐步统一悬坠钓灵钝的评判标准。二是认清悬坠钓钓系的结构特征和鲫鱼的吸饵特征,及其力学本质,由此人手探讨灵钝的本质联系。若如此,我们对悬坠钓灵钝规律定会有新的认识。本文对此进行尝试,意在抛砖引玉,下面首先探讨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中国钓鱼》杂志1984年创刊后,我从1985年总第2期开始订阅,以后每年订阅报刊时,《中国钓鱼》杂志都是我的首选,从1985年至2004年,我已连续订阅《中国钓鱼》杂志20年。  相似文献   

14.
感悟钓黄颡     
杨天举 《钓鱼》2014,(9):26-27
3月21日接到编辑部电话约稿,嘱我阅读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云:“望能结合张文和自身钓黄颡的做法,谈谈感悟。”将《求教钓黄颡》一文多次拜读后,第一感觉是张先生是一位谦虚好学、勤于钻研的学者型钓鱼人,可敬可赞之情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看了《钓鱼》第6期上的《钓鱼,让错误的理论走开!》(简称“走开”)、《也说调标》(简称“也说”)、《庸医慎医,爱我<钓鱼>》(简称“庸医”)三篇文章后,心中有些想法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不对之处望广大钓友给予指正。首先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以理服人才是可取的态度。不应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子,用挖苦或讽刺的手法对待别人,教训别人。同时自己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大家都是钓友,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全国著名垂钓大师和垂钓高手,除了他…  相似文献   

16.
杨奇 《钓鱼》2006,(3):13-14
最近钓鱼时,经常有钓友向我表示疑问——为什么浮标没有动作?每一竿下去都感觉浮标似乎在动,可是却没有明显的入口动作?我问他调几钓几,他说:刚才调4钓2,现在钓1目还是没有动作。我让他向上推5厘米,改钓4目半试试,结果下扽、下挫、回标的动作全有了,中鱼率也大幅度提高。他问我:“没动作不是要钓灵吗,为什么钓钝了反倒有动作了?”曾有不少钓友和我说起这个问题。我把平时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见解对他们进行了讲述。灵钝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常见的说法是调高为灵调低为钝;程宁大师的理论则是调低为灵调高为钝。我认为把这两种说法分别用到夏天…  相似文献   

17.
钓冷水鱼,特别是钓哲罗鱼,是我的多年愿望和梦想。1984年《中国钓鱼》介绍日本钓鱼爱好者访华团,到黑龙江省钓哲罗鱼的文章,我爱不释手,使我产生了跃跃欲试之意。5年前通过《中国钓鱼》编辑部同志的帮助,找到了陪同过外国人钓哲罗鱼的黑龙江省的韩德泉同志,我向他探寻钓冷水鱼的问题,他热情而详尽的向我做了介绍。他在介绍了  相似文献   

18.
去年7月19日,天气特别热,我在自家的渔具店里,闲来无事翻看《中国钓鱼》杂志,儿子家乐跑了过来,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们去钓鱼去吧。”看着他稚嫩的小脸,我说:“不成,天气太热,会给你晒坏的。”“不行不行,我就要去嘛,我的暑假作业做完了。”儿子着急的说着。这时从店外进来一人,是我的老钓友孙老师,还没等我开口,他便说:“赵军,我们今天晚上去钓鱼吧。”“好啊好啊!”儿子家乐拍着手跳了起来。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我说:“好吧,等天气凉快下来,我们就去。”  相似文献   

19.
王猷廉 《钓鱼》2005,(5):46-46
一《钓鱼》杂志是我师图文并茂务求实。竿钩轮线全方位,释疑解惑从不辞。二《钓鱼》杂志是我友常年四季在握手。无论垂钓旺与淡满载冬夏和春秋。三《钓鱼》杂志是我伴,撩发童趣起新欢。永葆垂钓青春在,风雨同舟坚如磐。四《钓鱼》杂志是我园,提高钓技把鱼还。笔耕疾书为热闹,哪知自己夕阳残。钓翁四颂《钓鱼》杂志!湖南@王猷廉  相似文献   

20.
张立铁 《钓鱼》2005,(18):17-17
近期,我刊编辑收到了山西钓友张立铁先生的来信,讲述他于7月8日钓到了一条大鳜鱼。在此,我们向张先生表示祝贺。遗憾的是,荣岛大鱼榜未设立鳜鱼的奖项。为了鼓励钓友们不断创造垂钓纪录.我刊将向张先生赠送一份精美礼品,请张先生注意查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