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分析本课是国标“新世纪”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触摸光明》中的一个课题。本单元有《我就是你的眼睛》、《七色光》两个课题,本课通过艺术手段,关心残疾儿童,体现人文关爱,让学生认识那些不畏惧困难,顽强生活的人,从而热爱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小学自然课“水”单元时,为了体现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掌握、体验、感悟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极关心当地的一些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深加工教材,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环境。例如,我关注渔洞水库灌区北干渠工程在我校附近施工的情况,抓住学生熟悉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国标“新世纪”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触摸光明》中的一个课题。 本单元有《我就是你的眼睛》、《七色光》两个课题,本课通过艺术手段,关心残疾儿童,体现人文关爱,让学生认识那些不畏惧困难,顽强生活的人,从而热爱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中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石惠英 《贵州教育》2012,(16):42-43
我上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二课题《花草树木点头笑》。本单元讲的是我们全人类都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本课则是让学生感受花草树木除了能美化人类生活,还能为我们提供资源,改善我们的生活,意识到人类离不开花草树木的事实,让儿童在感受环境美好的同时,提升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说明及教学目标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课程标准中关于“我与家乡”内容非常丰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了解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关心自己周围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我的家,在这里》是本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做最好的自己》是新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中的一课,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寻求自信的支撑点,不断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家庭作为学生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场域,是儿童品德生长的原点;而《道德与法治》课,更是要教师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儿童的变化,走进儿童生活,让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说明 《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说明《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生活真方便》是第二个活  相似文献   

9.
李翠芳 《小学生》2013,(4):21-21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利用生活知识学数学让学生接近生活,接近现实,学生才会感兴趣。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时,我让孩子们观察座位情况,鼓励他们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自己,同时引导学生描述班内某个同  相似文献   

10.
《我们长大了》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五单元语天地中的一项口语交际练习。本项练习是在第十五单元的主题“长大”的基础上设立的。这项练习重在让学生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变得“懂事”了,即能够体谅人、关心人。综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本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我们长大了>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五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一项口语交际练习.本项练习是在第十五单元的主题"长大"的基础上设立的.这项练习重在让学生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变得"懂事"了,即能够体谅人、关心人.综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可定为: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教小学自然课“水”单元时,为了体现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掌握、体验、感悟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极关心当地的一些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深加工教材,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环境。例如,我关注渔洞水库灌区北干渠工程在我校附近施工的情况,抓住学生熟悉的水渠穿公路隧道的设计实例,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水渠在二十五孔桥公路段穿过时,设计水渠穿公路的方法,按一般引水方法设计即按每三千五百米下降一米的比例设计﹖而水渠在石桩公路段穿过时,设计水渠穿公路的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分析《关心天气》是四年级上册《变化的天气》单元的第一课,由常见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物三个活动组成。是学生学习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开展了对天气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认识天气的多样性、天气与我们的关系、天气预报等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天气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教学做铺垫。设计思路1.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  相似文献   

14.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感知领悟为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知新材料,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如5A Unit6 Doing housework,该单元是初次介绍现在进行时态,新授课的主要目标是要学生理解可  相似文献   

16.
【活动创意】引导学生亲身体会弱势群体生活,学会感知爱、珍惜爱。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懂得付出爱,培养其爱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活动内容】体验角色;交流爱心;表达感受。【活动时间】2005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参加人员】两个教学班的学生,语文教师一人。【过程描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充满着“爱”的教学单元,设计完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课后,看到《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伤残者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结果会如何呢?在介绍完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后,我抛出了这样两…  相似文献   

17.
尼尔·诺丁斯是"关心伦理"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关心伦理"是基于"关系"、"能力"的理论,主张学校要以关心学生为首要任务,用"关心伦理"指导学校道德教育。从诺丁斯"关心伦理"的视角,教师要把关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识到关心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工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关心素养,展现人格魅力,然后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让学生成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知识、关心物质世界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我们长大了》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五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一项口语交际练习。本项练习是在第十五单元的主题“长大”的基础上设立的。这项练习重在让学生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变得“懂事”了,即能够体谅人、关心人。综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可定为:1.能够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通过看图或亲身体验,学生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注意在谈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3.总结自己的进步,在交际中训练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自己。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感激父母及给过自己帮助的人。《我们长大了》这一主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二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会了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的特点。“交流平台”主要对精读课文进行梳理并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初试身手”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通过旁批和课后习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品味细致观察的好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则让学生通过习作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四个板块都是为“习作”这个核心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单元整体,链接前后内容,凸显习作要素,从而使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