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九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土木建筑学家,奉命负责紫禁城太和殿重建工作。正是因为梁九的杰出表现,太和殿的重建,不仅让太和殿更加宏观大气,更让梁九获得当朝皇帝的青睐,特聘其为清朝御用建筑师。  相似文献   

2.
皇太后、皇帝、皇后万寿、元旦、冬至清朝定为三大节。其制沿袭明朝礼制。自乾隆始,每年皇太后、皇帝、皇后生日期间,按例上演万寿节戏。万寿盛典戏主要演佛道等以某种形式向帝后祝寿之剧。在清朝大型的万寿庆典戏演出一共有五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十三日八旬万寿、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二十五日崇庆皇太后(乾隆之母)六旬八旬慈寿;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六日六旬万寿;慈禧太后五旬六旬慈寿。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清朝自雍正以后,皇帝在元旦之日总要亲自书写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吉祥祝语,称之为元旦开笔。清宫习俗,每岁元旦子时或丑时,皇帝拈香行礼后,在爆竹声中,来到紫禁城养心殿的东暖阁,在明窗处桌子上的"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亲自点燃玉烛,用红漆雕云龙盘置放  相似文献   

4.
窃居总统职位的野心家袁世凯,在导演了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之后,终于在1916年元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正当他踌躇满志接受群臣朝贺之际。蔡锷率领南方各省的讨袁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 一天,“洪宪皇帝”袁世凯正在居仁殿看报,他的大臣赵尔巽前来谒见。还没有谈几句话,袁世凯便有急事暂时离开一下。赵尔  相似文献   

5.
一表,始于汉代,是用于臣向皇帝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陈谢、庆贺、慰安等的上行文书。唐宋以后,表用于庆贺、辞免、陈谢、进书、贡物等。明朝,表用于庆贺、谢恩或藩属进贡、陈情等。清朝,表用于元旦、长至、万寿及国家重大庆典等。笺,源于东  相似文献   

6.
惠陵     
惠陵是清同治皇帝(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陵寝. 乾隆皇帝是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帝;同治皇帝则是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他年仅19岁,便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生前未选定陵址,在他死后选双山峪为同治帝陵地.陵名定为"惠陵".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5,(8):161
<正>春节,俗称大年,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然而自汉武帝起直至清末,春节一直被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日改称为春节。如今,我国春节有法定假日7天,亲人们团圆凝炼亲情,庆贺新的一年开始。在清代,春节也有法定的节日8天。《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中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由礼部奏准"庚子礼部奏言:每年元旦节应自十二月二十八日始至正月初五日止,月小自二十七日始至初五日止,诸王百官俱服朝服。"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盛京内务府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旗史     
《兰台世界》2004,(7):38-38
我国第一次有国旗,还是清朝末年。当时清朝政府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向慈禧太后上奏请制定国旗,并呈上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的国旗图案,请慈禧钦定。慈禧太后决定用金龙旗为国旗,通称黄龙旗(龙为皇帝的象征,黄色为清朝皇族的代表色)。黄龙旗最初为三角形,后改为长方形,从1900年起在全国悬挂,直至清朝灭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华民国成立。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一致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的国旗也由代表们拟定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共和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清代玉牒     
正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该档案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文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文献形成年代: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1921年文献数量:2600余册文献保存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0.
遗折是官员临终前写下的上奏给皇帝的遗言折。孔祥吉认为,依照清朝惯例,中央的六部九卿、地方的总督巡抚以上官员,在临死之前,均需向朝廷呈递遗折①。官职再低些的官员,如按察使,也有进呈遗折的②。实际上,清朝三品以上的官员皆得具遗折③。遗折多为官员本人亲自缮写或口述,可看作为官员最后的政治遗言,官员们利用这最后的机会向皇帝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世唾骂。《百年袁家袁世凯及杨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王碧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则重点讲述了"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该书全面展示了袁世凯及其杨氏夫人后裔的百年家族史,1 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  相似文献   

12.
<正>图为文德坊(东华门)及太庙。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清朝的太庙制度始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当时胡太庙建于沈阳抚近门(大东门)外五里的地方,前殿供奉太祖奴尔哈赤和太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奴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太庙建成后,每逢清明、除夕等日,皇  相似文献   

13.
正南书房原为清朝内廷乾清门内的皇帝读书之所,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南书房当直,始为清朝的一个非正式机构,直到清朝灭亡。入直者称为南书房行走,又称南书房翰林。学界对南书房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南书房记注》a等史料的发现,解决了南书房研究中的若干难题,推动了南书房研究的发展。近期,笔者发现了几部有关南书房的史料:一部是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查慎行手稿本,一部为《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中陆宝忠所撰的《陆文慎公年  相似文献   

14.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911年被推翻,历时26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数民族统治全国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个朝代.总结清朝治世理政的经验,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朝的皇帝比较注重读书学习.本讲从介绍清朝皇帝如何读书学习,解读读书学习对每个皇帝执政带来了哪些影响,分析清朝最后灭亡和清帝读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曾景忠 《历史档案》2005,(2):132-132
中央电视台科技·学术频道举办的清朝十二帝系列讲座,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教授主讲。阎教授在讲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简历后,说到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历史现象的巧合:一是清(原称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于抚顺,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曾被关押在抚顺;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是叶赫那拉氏,而清朝最后一位皇后——光绪帝(载)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但细想起来,清朝历史巧合之事尚不止此。最显著的是,清王朝开始和结束的两代均曾经历皇帝为孤儿,靠寡母扶持、摄政王临朝主政的情况。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王朝之初,由皇太极的遗孀孝庄…  相似文献   

16.
正清廷常用的"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御档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此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钦定御宝为25方,后人称这25方印章为"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也  相似文献   

17.
降诞,是指皇帝或神佛的出生。本文所论的降诞专指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的诞辰自然举国庆贺。但这样的风俗,并非自古有之,而是起源于唐代玄宗时期,后来一直沿用到清朝。唐朝称皇帝诞辰的这一天为诞节,是举国欢庆的日  相似文献   

18.
<正>金榜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标志性档案文献。是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也是封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清代的金榜原存于清朝内阁,大、小金榜成套。大金榜最长者近二十米,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昭示天下。小金榜用于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全部金榜为黄纸墨书,满、汉文合壁。钤用"皇帝之宝"。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大金榜,是科举制度终结前的最后一张"金榜"。这份世间惟一的"大金榜"高80厘米,长  相似文献   

19.
慈禧太后(1835—1908),叶赫那拉氏,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她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掌管中国朝政达47年之久,她是中国第一个拍照的“女皇”。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格局     
清朝嘉庆皇帝查办大贪官和珅,宣布和珅的第一条罪状,是嘉庆被立为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向他送礼以示拥戴.学者阎崇年在CCTV<百家讲坛>栏目中,为此评价嘉庆皇帝"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