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耀珍 《广西教育》2012,(28):38-39,43
整体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个策略体现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行为的顺序,主要是依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及阅读过程的规律,强调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要求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强调整体教学,阅读教学过程必须整体化,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并运用整体观念来指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课文的整体统摄能力,对课文形式和意味的整体把握能力。用整体把握的直觉方法,对阅读对象作战略性的审视,整体上把握其主旨、意蕴、韵味以及框架结构和风格特色,并按照在宏观指导下的微观体味这一思路来指导阅读。大多数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光认识事物的一般属  相似文献   

3.
曹丽 《语文天地》2015,(4):76-77
建立在系统论、格式塔心理学、建构主义、新课程标准等理论基础上的整体阅读教学,其实践之路是一个摸索前行的过程,在这条持续而漫长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先行者的脚印。一、国外整体阅读教学实践1997年,约翰·米勒出版了《整体课程》一书,对整体主义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策略进行了初探。正如整体教育最著名的提倡者罗恩·米勒所说:“整体教育运动还处于理论初创阶段,尤其在概念、特征和主张等方面还有待明晰和  相似文献   

4.
整体把握与整体感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是教育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要经历"初始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研习-深入整体把握"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概括能力、综合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需要保护学生的初始整体把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生识别语言符号,并指点学生注意文体区别.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张素英,施连芳阅读教学不仅要研究阅读对象,更要研究阅读这一活动过程,要把阅读过程中所需的阅读方法、技能教给学生,达到使他们会阅读的目的。一、从整体入手,进行学法指导语文教学是由听说读写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阅读教学就应从整体出发...  相似文献   

6.
张丽 《现代语文》2009,(6):40-43
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并且把阅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强调首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掌握其整体特点,而后由此出发,深入分析对象各部分的特点,并将这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当然,这里的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整体与部分互相印证,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阅读对象的各个方面。把对微观的深入理解纳入阅读对象整体的坐标系上,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找准切入的关键,从课文的题目切入,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从文章的重点词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找准切入的关键,从课文的题目切入,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从文章的重点词切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  相似文献   

9.
阅读一篇课文,学生应该经历从整体细读到部分细读,然后再回归整体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潜入文字,加强细读,让学生成为文本的知音,成为乐读善思的思考者.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大纲指出:“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阅读教学的顺序所作的原则规定。它不单纯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一条整体性的教学原则,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