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忠发 《寻根》2001,(1):89-91
尸,甲骨文作 ,像一手垂放在膝盖上而坐的人形。古代祭祀祖先,有时要用尸。尸指的是代替被祭者接受祭祀的活人,往往由死者的臣下或小辈充当。《春秋公羊传·宣公八年》:“祭之明日也。”何体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尸之所以被叫做尸,当是因为在受祭时,他采取的是 式的坐姿。 为什么拿一个活人过来就可以代替祖先呢?比如一个孝子祭祀亡父,将自己的儿子往上一放,全家老小都向这个小儿行礼跪拜,甚至该小儿的父亲也得如此。这个小儿到底有了什么,才让众人(包括他的…  相似文献   

2.
一、罗马妇女的婚姻,都由家长包办,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古罗马时代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有配偶者不得重婚。在罗马早期,父亲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自己的孩子有绝对的控制权。《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家长对于家属有生杀的权力。在罗马,男女满7岁即可订婚。法律规定了结婚年龄,男性必须年满14岁,女性必须年满12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大量不到法定婚龄就结婚的妇女。罗马父亲们很早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十二三岁的女孩子们结婚非常普遍。有些女孩甚至未及青春期便巳出嫁。  相似文献   

3.
大义“蔑”亲的屠格涅夫秋长孙静萱屠格涅夫世界上有不少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自己的母亲,或者以自己的母亲作为塑造人物的原型。然而勇于将自己的母亲写成一个残忍暴戾、喜怒无常、草菅人命的贵族地主者就不多见了。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则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大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言说术王德民一、中国古代言说术的发展梗概言说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伴生同步的。我国古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①就是对人类这一基本属性的正确认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言说特征、自己的言说传统。各民...  相似文献   

5.
按《词典》的词条解释,大师,指学问或艺术很有造诣,为大家尊崇者。笔者以为,大师的“帽子”并非随便可以冠戴的。就绘画艺术而言,大师是某一时期的典范和代表人物,是其时代的标志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者。某一时期,可能会涌现大批知名画家,但其间能够称得“大师”者,寥寥无几。以明、清为例,  相似文献   

6.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与渗透。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场域受制于世界文学的话语冲击,我们敞开心胸,接纳他者的万千风光.以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自己的参照;同时,重返中国文学传统,丰富自身文学实践,以独特的实践参与世界文学进程之中,反之对世界文学施以刺激。既不遗失中国文化的固有血脉.又不脱离世界文学的谱系.  相似文献   

7.
陈可唯 《世界文化》2012,(12):22-26
荒木经惟,是当代国际摄影界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摄影奇才”、“怪兽摄影师”、“街头摄影之父”、“情色摄影”、“视觉强奸”……众说纷纭,褒贬两极,毁誉不一。有人说他是城市情欲风景的窥视者;有人说他是以暴露自己私密日常生活,挑战公共领域美学形式的玩弄者:有人说他是无可复制的日本后现代文化代言人、东方先锋艺术的开拓者。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这个年过七旬还是爆炸卷发、奇装异服的日本老头儿,四十多年来我行我素、永不疲惫,几乎每天都没有停止按下快门。  相似文献   

8.
无根者说     
无根者说王英琦深心里,早已把自己认定为安徽人,早已把淮河边上那一渗透著楚文化遗风的厚土,当作自己的母土,自己的生身热土。一个残酷的清晨,当我大梦初醒,终于明白我常常引以自豪聊以自慰的故乡,却原来只是我的慈爱的老爹──我的养父的故乡时,“故多”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9.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在《论语》里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相似文献   

10.
满族的民风习俗,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骑射民风,另一个是萨满色彩。满族的骑射民风,表现在衣食、住行。乐舞、礼仪等方面。衣饰满族男人穿的抱,因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官兵穿着,而称为旗袍。它的样式是:圆领、大襟、左衽、束腰、四开禊、有扣袢、马蹄袖。男袍的质料,依地域、时间、部落、贵钱不同而有所不同。以渔猪为生的部落,多农兽皮、鹿皮、鱼皮,他们被称为“鹿皮达子”、一鱼皮达子”O以农耕为生的部落,多衣麻布、棉布,贵者衣丝绸O但在明末战争岁月,士兵们从明军战死者身上,剥下绸缎衣裳,自己穿着,以此为荣。袍的外面套…  相似文献   

11.
读史随感     
读史使人明智。大凡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有所造诣者,对人类的历史都十分熟悉,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众所周知的。那末,准确地说,何为历史呢?我的浅见是:所谓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和对以往发生事件所做的书面(包括地下发掘出土的文物和民间传说)记载。  相似文献   

12.
田丽 《世界文化》2007,(4):45-45
读书酒吧——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乔堡德城,有20家酒吧以世界文坛大作家的名字命名,客人可依据自己崇拜的作家挑选相应的酒吧,一面喝酒,一面读书,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3.
暑假有机会台湾一游,在台北诚品敦南店发现“彰艺坊古典戏偶工作室”专卖店时,只能以“惊艳”二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以前印象中。有点儿“俗”的台湾布袋戏偶“头大身体小”而不成比例,且其做工也较粗糙,服装亮晶晶地很容易使人与布袋戏的口头禅“金光闪闪、瑞气千条”产生联想;但“彰艺坊”的古典布袋戏蛭仔高约30公分,适合手掌操弄,又称“掌中戏”,乃传统布袋戏偶的“原型”。其细腻的刻工加上精致的刺绣,无怪乎初次见到或久违重逢者都大感惊艳。  相似文献   

14.
雨果与伯尔尼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我国加入暂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以下简称伯尔尼公约)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多年来,因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业务,我曾多次赴法国巴黎考察版权工作。对于法国杰出的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自己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为促成制定一个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贡献,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对于北京话剧剧坛来说,1998年堪称小剧场戏剧年。自1982年北京首次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小剧场演出以来,1998年是小剧场戏剧演出最多的一年。仅以上半年为例,就有16台之多,其中7台是由专业剧团演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等待戈多》和《雨过天晴》显示他们依然具有戏剧探索的勇气;中国实验话剧院以机无葬身之观和炼凡》的复排证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剧场保留剧目;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花房姑娘》宣告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小剧场,并以仁毛钱歌剧》表明自己仍然是在中国传播布莱希特戏剧经典的主要阵地;总政话剧团以《冲出强气流》突破原有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4人认为,没有必要以结婚来证明自己对恋人的爱和许诺。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为夷人作《图谱》略说杨伟立关于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活动与成就,已有许多论著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思想、文学、军事也有精彩文论,唯独他对书画艺术的造诣,探讨者不多,本文拟对他的画──《图谱》说一点自己的意见,就正于同好与专家。(一)诸葛亮...  相似文献   

18.
传播文化应多讲中国故事,即我们自己身边的事儿。因为,故事中藏着真理,受众从中必有收获。以讲故事的方式交流互动,文化随之自然而然便会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9.
李若晖 《中国文化》2007,(2):202-208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篇。在中国,所谓名篇的含义就是谁都说不清它是什么意思。关于这首诗,各种各样的说法大概有一二十种。有以为悼亡者,有解以咏物者,有释为讽喻者,有归于自伤者,有释作哀时者,有谓为暗恋者,有视为集序者,有疑为思乡者。但诸家之说皆为钩沉史料、  相似文献   

20.
卢兴国 《寻根》2014,(5):128-130
崔氏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崔氏族系,名人辈出,唐代是最为显赫的时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崔氏在唐代先后任宰相者共有27人。另据科举史籍载,唐代崔氏先后出了22位状元。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谚语。现今崔氏人口有450余万,居姓氏人口第58位,后裔遍及海内外。崔姓源于姜姓,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姜尚(即姜太公子牙)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国有功,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建齐国,为公爵。传至齐丁公假时,有嫡长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但他性格宽厚,把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到一个名叫崔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延续下来,后来又分邦建姓,将崔邑的名称“崔”做了姓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