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爱青 《考试周刊》2010,(46):55-56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指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人们关于认知个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人们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加以调节,以达到最佳的认知目标。"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而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隐喻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中,是文化和经验的沉淀。隐喻是一种文化和认知二位一体的现象,认知的框架是文化,文化的传承靠认知;认知和文化又是隐喻性的,因此隐喻具有文化认知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概念系统中跨认知域的映射,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以认知主体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操作单位的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认知构建起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隐喻研究的三大表征方法及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的。因此,隐喻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解读也要充分考虑认知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和认知过程紧密相连,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知,又反作用于人的认知活动.积极的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则是认知活动的阻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过程的再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监控。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指的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6.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重要的信息输入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活动.认知风格是个体认知活动中偏爱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则是认知风格的核心.文章以场独立性和依存性认知风格为理论框架,探讨学生的认知风格对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及阅读材料选择的启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语言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的认知观点,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汉字"大"的词义引申是一种隐喻认知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既然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词、句的转换,而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生命性是人脑认知的重要范畴,对社会认知和语言认知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生命性在社会认知和语言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性不仅是人类最先获得、最后失去的基本认知能力,而且具有与社会认知、情感认知等高级社会认知相同的加工脑区,是人类的特殊社会认知能力;在语言加工上,生命性深刻地影响着词汇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过程。生命性机制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人类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托维尔(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次提出来的,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活动的认识,其实质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智力可以分为学业智力和实践智力,其中,学业智力与学业问题解决有关,主要是通过非社会认知操作表现出来;实践智力则与日常性或职业性问题解决相连,更多地通过社会认知操作表现出来。智力评估的指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认知操作测试总分和认知方式。认知操作测试总分是智力的最大化评估指标,是个体以不同认知操作对不同认知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时的绝对水平。认知方式是智力的偏向性评估指标,是个体以不同认知操作对不同认知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时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画面艺术使得审美认知、科学认知和道德认知一起共同建构着人的健全的认知心理结构,使得多媒体教学开展完美的认知活动。其中的审美认知从多媒体画面的美感经验开始,美感经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认知对象和认知活动本身的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这种心理体验往往包容着形象的直觉、心理的距离、自然的联想和情感的宣泄与净化等。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国内研究者们认为:元认知过程是指导、调节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4.
Flavell提出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5.
贾芝 《教学与管理》2012,(12):137-138
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想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等。认知语言学是人们加深了对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认知概念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的认知和监控。实际上,认知就是对认识的再认识,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一词多义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不仅能体现词义演化的过程,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认知主体的认知发展过程,此外,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义学意义。同时,范畴化的过程就是范畴建立也即是概念形成的过程,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一种划分标准,因此能体现认知主体重要的思维属性。而人体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是认知的"元概念",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英汉人体词"hand"和"手"一词多义转义范畴认知,从而揭示英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差异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8.
认知概念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的认知和监控。实际上,认知就是对认识的再认识,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6,(3):82-85
阐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是通过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完成的。分析艾米丽·狄更生诗歌中的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揭示狄更生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诗歌语言背后的独特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是近二十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向。“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简言之 ,是人认知和感知世界的行为和过程。认知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也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努力和途径。人类一切同语言和思维有关的活动和现象 ,都与认知连在一起。语言一方面是认知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是认知的产物。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表达世界 ,其主题领域都是通过语言进行和实现的。语言在实现和表达认知的过程中 ,又受到认知的积极影响 ,使语言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属性 ,而且在不少层面具有认知特征。进入 2 0世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