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应用题由于解题同学的年级高低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也不一样。例某菜农运了一筐马铃薯到市场上去卖。到收摊的时候,还剩20千克,占这筐马铃薯总量的211。那么这次他出售了多少千克马铃薯?六年级的同学这样列式计算:(1-211)÷(211÷20)=911÷1110=911×110=90(千克)。其解题思路:1-211是出售部分占总量的份数,211÷20是每千克占总量的份数,综合算式是出售部分有多少千克。五年级的同学一般这样列式:20÷211-20=110-20=90(千克)。解题思路:20÷211是先求出总量,再从总量中减去剩下的数量,其差就是出售的数量。四年级的同学由于刚刚接触小数…  相似文献   

2.
课堂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简单应用题:用一根长16厘米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有位学生按如下解题思路进行了解答:16÷4×4=4×4=16(平方厘米)。这种解答对不对呢?执教者认为是对的。他的理由是学生内心已完全明白了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只是列式欠妥而已。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这道题是一道已知正方形周长求面积的题。解题时,需先求正方形的边长。本题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6÷4)厘米。求面积的正确算式应该是16÷4×(16÷4).学生的列式中,16÷4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而  相似文献   

3.
师:(板书:加数加数和)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生:加数+加数=和。师:12加上8,和是多少2谁能列式计算?生:12+8=20。师:60除以5的商加上4乘以2的积,和是多少?推能列式?生:60÷5+4x2。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悦思路。生:我是按题目的叙述顺序列式的。生:我认为从问题入手比较好。要求"和",就必须找到两个加数,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看出,60除以5的商是一个加数,4乘以2的积是一个加数,加数加上加数等于和,所以列式为60÷5+4x2。师:说得好!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两题思路相同,都是找出两个加数后…  相似文献   

4.
渡河     
有六只猴子要渡河。一条小船漂过来,撑船的水獭伯伯对猴子们喊道:"我这船太小,每次只能渡三位乘客,你们分两次渡吧!"三只猴子上了船。可第四只猴子也跟着一起朝船上挤,并对水獭说:"四位和三位不是差不多吗?你这规定可不能太死哟。"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指学生在解题时思考的线索。这里讲的解题,不仅是应用题,也包括式题、文字题以及几何图形题。解题思路既然是解题时思考的线索,那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线索,殊途同归,达到最终的目的。作为学校教育来说、既要允许,有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思考线索,当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一条比较合理、简洁的思路。例如,巳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有的学生列式为180°-90°-40°=50°,有的学生列式为180°-(90°+10°)=50°,也有学生列出90°-40°=50°,反映了不同的思考线索,结果相同,殊途同归,无可非议。又如,班级图书角原有图书36本,又买来44本。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组分得几本?大部分学生列式为(36  相似文献   

6.
邱云尚 《考试周刊》2012,(67):78-78
日前,在一次全市教学活动中,我聆听了三年级下册"除法"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课,基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创设"猴子摘桃"的情境,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接着,树上出现了306个桃,平均分给3只猴子,引导列式,然后把课堂的重心放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应用"0的除法"知识去解题上,重点强调了书写格式。接着通过题组练习,提炼出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行云  相似文献   

7.
胡安波 《文教资料》2005,(24):72-73
前些天,笔者在淄博师专附小执教了一堂教学内容为“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课。当时课上出现了这样一幕: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问题: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读题,然后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后指名板演,其中王家宁同学的列式是这样的:1吨=1000千克,1000÷40=25(千克),25-5=20(千克),1000÷20=50(天)。而朱家豪同学的列式则是:1吨=1000千克,5×40=200(千克),1000÷40=25(千克),200÷25=8(天),40+8=48(天)。订正时,王家宁的解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而朱家豪的…  相似文献   

8.
有些应用题,给出了一个未知数经过若干次运算变化后得出的结果,要求这个未知数。解这类题应从最后得出的结果出发,按照原题计算顺序的相反顺序进行逆运算,这种解题方法叫还原法。例1一个数除以2,减去15,乘以4,再加上10,得150。求这个数。分析与解:用还原法解答,采用上述方法,加上10得150,就是150-10=140;乘以4得140,就是140÷4=35;减去15得35,就是35+15=50;除以2得50,就是50×2=100。列综合算式就是眼(150-10)÷4+15演×2=100,这个数就是100。例2有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多0.8米,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少0.4米,最后剩下2米。这条绳子原来长…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教学包括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教学内容三个方面。一、“开放式”教学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首先 ,开放式教学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气氛的调节者、知识的点拨者、活动的主持者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例如 ,有这样一题 :学校运来 1 2 0 0千克大米 ,4天吃了这批大米的25,照这样计算 ,吃完这批大米要多少天 ?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列式的 :1 2 0 0÷ ( 1 2 0 0× 25÷ 4 ) ,也有学生是这样列式的 :1÷ ( 25÷ 4 ) ,但有位学生说这样也太麻烦 ,只要直接用 4÷ 25就…  相似文献   

10.
温故知新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他们用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装订完?刚学完“归一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我只会以下两种解法:解1:先求每小时装订多少本,再求剩下多少本,最后求剩下的书还要多少小时装订完。列式为(2640-240)÷(240÷3)=30(小时)。解2:先求每小时装订多少本,再求装订2640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小时,最后求剩下的书还要多少小时装订完。列式2640÷(240÷3)-3=30(小时)。到期末总复习时,又把这道题拿出来做,我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有了新的理解,于是有了四种新解法:新解1:我先求2640本…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学生排队做操,每行8人,可以排9行。如果每行站6人,可以排成几行?”学生读题后,教师组织了以下的师生活动。师: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甲:先求出总人数(8×9=72),再除以每行6人,就得到所求的行数(72÷6=12)。师:除了这种解法外,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生乙:可以列式为8×9÷6=12(行)。生丙:也可看成每列9人,排了8列,这样就有9×8÷6=12(行)。生丁:一行是两个半行,一行8人,半行4人,于是有4×2×9=72(人),72÷6=12(行)。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发言踊跃,很快找到4种解法,课后大家有兴趣,还可找出更多的解法。在这里,教师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求得多解,而是把同种解法的不同列式看成不同解法,即在同一层次上进  相似文献   

12.
猴子过河     
玉坤  朱宝 《早期教育》2000,(8):2-22
1.一群猴子扛着竹竿要过河,可是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 2.“看我的!”一只猴子把一根竹竿放到河里,跨上去,“扑通”,跌进了水里。 3.两只猴子把两根竹竿捆在一起,刚跨上去,“扑通,“扑通”,都跌进水里。 4.“这样太危险,咱们还是绕远路过河吧!”老猴子说。 5.一只小猴说:“我有办法,把所有的竹竿扎成一个大竹排,不就行了吗?” 6.竹排扎好了。一群猴子终于稳稳当当地过了河。、2蜘砂“’2000‘、猴子过河@玉坤 @朱宝  相似文献   

13.
解题和走路一样,该走近路的就不要走弯路。所以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应用题的各个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该简便的就简便。例一种商品降价0.15元后单价是2.85元,问单价降低了几分之几?有些同学认为降低了几分之几就是用原来的价钱减去现在的价钱,再除以原来的价钱。现在的价钱是2.85元,原来的价钱是2.85+0.15=3.00(元),所以单价降低了(3.00-2.85)÷3.00=120。这样做生硬地套用公式,虽然解法对,但是太麻烦。其实这题中的0.15是降低的价钱,也就是原来的价钱比现在的价钱多的数,不用重新列式。这题的最好解法是0.15÷(0.15+2.85)=120。即单价降低…  相似文献   

14.
教学“8的除法”时,某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变式题:24÷3=□÷□=□÷□=□÷□=□÷□师:第一个算式方框分别填几?生:可以填40、5。生:16÷2、34÷4 生:第三个算式错了,34除以4,商是8,还得余数2。应该把被除数34,改为32。(教师在黑板上改正)生:最后一个算式,可填56、7。师:还可以有其它的填法,这里就不讨论了。分析上述教学的片断可见,教师乇要借助多答案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练习的兴趣。那么,这个教学过程落实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吗?学生又学会什么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良师》2004,(18)
一、22004被7除余几?分析与解:21÷7=0……224÷7=2……222÷7=0……425÷7=4……423÷7=1……126÷7=9……1这些等式的余数很有规律,都是2、4、1,3个数循环一次,那么2004÷3=668。所以22004被7除余1。二、每户分几件正好分完?解:要求每户分几件正好分完,就要先求出有多少户,衣服有多少件。从题中可看出每户多分2件,就少余99-33=66(件),那就有用户66÷2=33(户)。求每户应分多少件正好分完就是(33×5+99)÷33=8(件)。数学12期有奖竞答答案…  相似文献   

16.
问题: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船坐9人。这个班有多少人?(华罗庚金杯赛题)这是一道求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解题关键是假设这个班的人数是每船乘坐人数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根据题意,这个班的人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所以,必定是它们的公倍数18、36、54、72……中的一个,即全班人数是最小公倍数18的倍数中的一个。解题方法: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假设全班人数为18×K=18K(人),倍数K为非0的自然数。先算每种方案用船条数=全班人数÷每船乘坐人数,两种方案用船相差条…  相似文献   

17.
对比引路     
例题 :“用汽车运一批货 ,已经运了5次 ,运走的货物比 35 多一些 ,比 34 少一些。运完这批货物至少要运多少次?运完这批货物最多要运多少次?”学生解答 :5÷ 35 813 次)5÷ 34 623 次)答 :运完这批货物至少要运7次 ,最多一共要运9次。学生采用的是“进一法” ,他们对“运走的货物比 35 多一些 ,比 34 少一些”这句话不理解 ,取 35 只是取了最小值 ,813 次就比实际的次数多了一些 ,取 34 是取了最大值 ,623 次就比实际的次数少了一些。而次数取整数只能取“7”和“9”。为此我先出示一道题与前一道题对比 :“一台拖拉机每次运货3.5吨 ,运14吨…  相似文献   

18.
有些题目用一般解题思路解题,不易求解,但仔细分析,运用类比、联想,便会发现简捷的解题思路,使问题获解。 例1.某加工厂购进一批铁皮加工水桶,如果做桶底可做60个,做桶筒可做40个,若成套加工可做多少个水桶? 解题思路:此题是一道整数应用题,但按整数问题难以求解,若转化解题思路,类比工程问题便可顺利得解。上题可用工程问题的语言表达如下:“一件工程,甲独做要 60天完成,乙独做要 40天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作几天完成?”那么所求的天数相当于原题中的桶数。因桶数和套数相同,所以,桶数为:1÷=1÷ 以下几…  相似文献   

19.
有的小朋友解决问题时,不认真思考、提笔就做、随口就答,这样往往会出错。比如解答这道题:一条9米长的绳子,要分成3米长的短绳需要剪几刀?有的小朋友看到题目后会这样列式:9÷3=3(刀),需要剪3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83页第8题有逻辑性的错误。这道题是这样的: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38。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按此题的数量关系,列式为:摇(42-38)÷38=4÷38=1023(米)因为第一天就修了38米,第二天又修了42米。这条路最短也要80米,而求出的这条路全长才1023米,显然与前面叙述不符。应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38”改一下,并将“一条公路”改为一段公路,这样才能使题目符合逻辑。筻这个题目不符合逻辑@李秀云$黑龙江龙江县实验小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