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文章是人的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通过习作的练习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塑造人格品质,积淀文化修养,抒发真情实感。因此,我们提倡情趣作文,开放作文。我们希望学生自由、快乐地创新作文。可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三种不良倾向:一是内容苍白,二是情感虚假,三是语言匮乏。怎样才能克服不良倾向,让学生有话可说,实话实说呢?下面是我对生活化作文教学进行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岩  王涛 《辽宁教育》2006,(7):57-58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胡欣 《吉林教育》2006,(9):49-4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视了作文的主题——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而研究“人”、“文”关系,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并改变作文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这要求我们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文学是人的生命需要和生活需要。写作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是人心灵的一种最真挚的内在体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和主体性,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学生在文章中虚假成风,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伪的性格。所以我们呼唤“自由作文”、“个性作文”。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4.
袁崇福 《山东教育》2008,(12):27-28
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和行款书写等方面。这样的评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可谓目中无“人”。“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要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  相似文献   

5.
李向文 《现代语文》2009,(12):120-120
作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心智活动,而我们的教学却恰恰缺少智慧缺少思想,缺少人文关怀。课堂中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呆板单调的方法,重复无聊的过程,抹杀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学生人格的尊重,个性的张扬,生命价值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孙会莲 《甘肃教育》2008,(12):36-36
绿色乃生命原色。要摒弃矫饰,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情实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历练文笔、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就是“绿色”作文的真谛。“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因此,开发学生的“绿色”潜能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绿色作文”概念借用于“绿色食品”,是指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教学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的情思从笔尖自然流淌。“真”、“实”、“趣”是绿色作文的价值追求,即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绿色作文倡导动态开放的教学系统,努力使课堂成为孩子演绎生命的场所,使作文课堂铺陈生命的绿色。绿色作文教学的策略则是:情趣为先,生活为本,个性表达为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生态的课堂就是人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一篇好的文章,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毕竟,言为心声。文章不是无情物,个性是文章的生命,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而文章的真情实感,大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要不能忽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学生会做人了,有了较高境界,作文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我们的习作教学同样需要绿色来还原生命的本色."绿色作文"是一种自然的,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和升华,是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绿色作文"的教学理念是: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探究的魅力、对话的激情、体验的愉悦和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2.
“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 ,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绿色作文”教学的艺术在性于营造气氛 ,创造心灵的共振 ,拨动心灵的琴弦 ,做好空间的文章 ;“绿色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追求思维的创新 ,提高习作的效率 ,做好时间的文章。“绿色作文”的教学应力求做到情感交流零距离 ,师生互动零差距 ,作文评价零功利 ,指导优化零损失 ,读写结合零脱节 ,情趣开放零约束。一、情感交流零距离“绿色作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动 ,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理应且必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写作,知识积累是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也是基础,只有积累了足够数量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才得以丰富和敏锐!情感体验的丰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再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有效的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写作步入“自由”且“规范”的理想轨道。  相似文献   

14.
陈静 《成才之路》2011,(35):85-85
单调的训练手段,狭窄的训练空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不知不觉陷入了一种“贫困”的深渊,虽说个性作文、绿色作文、生活作文、新概念作文等一些新兴作文教学的出现,给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作文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刘勇 《四川教育》2008,(7):45-45
中学作文教学,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卿平海老师的写作练笔课《纸随心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 一、寻找作文素材,融入生命体验 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一旦注入了师生的体验和智慧,便成了课堂作文的快乐天使,玩纸、说纸、写纸……作文之乐取代了作文之苦。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人文性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生长服务;作文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卢梭说:“教育要回归自然”,为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让学生抒写心灵,展示生命,表现原生态的自我;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深入生活、爱护生命的赤诚爱心;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  相似文献   

17.
李长发 《考试周刊》2012,(84):51-52
“绿色作文”的教学理念是: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就是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交流的开心、发展的进步、个性的张扬、合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个性,是指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个性,是作文的灵魂,是文章真正生命之所在。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注意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引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又无法不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如何创设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马滨珺老师的这篇文章从生活与作文、做人与作文、多元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