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在看、说、写训练方面培养能力自学生学习作文开始 ,教师就必须从学生所看到的万事万物中指导他们如何观察 ,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过程。例如作文《秋天》一文我就利用课余时间领他们到子牙河堤上指导他们从近到远开始观察。从堤坡———树林———庄稼———道路———人群———天空———飞鸟——— ,然后再指导他们从左到右观察 ,河水———绿树———丰收的田野———运粮车———打晒场———一座座粮仓——— ,然后再叫他们从远到近自己观察 ,最后给他们总结。指导观察是为作文找思路顺序 ,有了这样的顺序就能写出有内容、有条理…  相似文献   

2.
作文内容的创新。可多让学生写假想作文,如《假如我当爸爸》《二十年后的我》《在没有大人的日子里、》等,还可将多种题材引入习作练习中,如童话、寓言等。一次,我让学生根据几个简单的图形展开联想,学生兴致很高,写出了许多绘声绘色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次作文的终结,又是下一次作文的开始。如果老师不认真批改作文,马马虎虎地撰写评语,甚至仅仅打一个分数了事,那么这种评改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让学生真正喜爱作文.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4.
学生作文自评、互评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了兰瑞平老师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高中生周记、作文互评指导》(本刊2002.8)以及《自主互动,认真互评》(本刊2003.2)后深有感触,也忍不住想把笔者的一些所谓“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我曾经感到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结合讲读课文,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命题练笔。小学生知识范围狭窄,如果没有范文,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会陷入“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困境。因此,我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然后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最后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写成作文。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指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立足点的变换进行观察,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路上的见闻,然后写游外洞的情景,再写游内洞的情景,最后简要叙述出洞…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对此费过不少心思。有的注重多读,有的注重多写,教法不同,效果各异。我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体会到:让学生多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以名家为师,向名篇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基于这种认识,进行作文指导时,我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多花气力。一、观察“细”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就没有好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我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常常给学生举一些名家名篇中的例子。如举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例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思维,引导参与师:通过第6、7、8、9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植物的———生:(齐)根、茎、叶、果实。(板书:根、茎、叶、果实)师:这几天,老师让大家在课外对植物的根、茎、叶、果实进行了观察和搜集,相信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谁来告诉大家,你搜集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生:我搜集了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叶像手掌,到了秋天,梧桐树叶就变黄,从树上落下来了。师:说得真棒!生:我观察了扁豆的茎,它弯弯曲曲地缠在竹竿上,我把扁豆的茎画下来了。(生边说边举给大家看)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9.
李浩 《广东教育》2006,(4):56-56
又到了高考备考时间,任教高考班的语文,最为头疼的是作文辅导。有同行跟我谈起这个问题,认为应当提倡学生多学点文言文的腔调,多背点文言词句,练一些“文自相间”的文字。这样显得有文采,可以拿高分。他还罗列出例证: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有很多是文言或文白相间之作,如什么《赤兔之死》之类……  相似文献   

10.
学习自然第三册《各种各样的茎》这一课之前,我采集了柳枝、秸杆、藤等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植物体,我们就叫它植物的茎。这些茎的生长形态是怎样的呢?根据它们的生长形态,又可分为几类?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真、仔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你说我听     
编辑大朋友:你们好。我很喜欢《故事作文》,它里面的故事和作文让我得益匪浅,我的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有的还被老师当范文念呢。所以我也想向《故事作文》投稿,但我不知道该怎么投。你能告诉我吗?愿《故事作文》越办越好!一个《故事作文》的小读者一个《故事作文》的小读者《故事作文》的小读者:你好!首先谢谢你对《故事作文》的喜爱。《故事作文》的投稿地址是: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故事作文》信箱。邮政编码:730030。现在,你就可以把你最得意的作品寄来了!如果的确很不错的话,编辑大朋友就会把它登出来,让大家一起…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阶段的作文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阶段一步一步地对学生进行短文练习:从状物到记人,再到叙事、写景、说明、议论等。下面以状物、写人练习为例,粗略地介绍一下笔者的一些做法。一、状物练习。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或者作文写不具体,是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通病之一。造成这一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还不会观察。社会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脱离了生活就像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也就写不好作文,所以笔者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刚开始短文练习时,我先让学生在校园内…  相似文献   

13.
你说我听     
你编辑大朋友:你们好。我很喜欢《故事作文》,它里面的故事和作文让我得益匪浅,我的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有的还被老师当范文念呢。所以我也想向《故事作文》投稿,但我不知道该怎么投。你能告诉我吗?愿《故事作文》越办越好!一个《故事作文》的小读者《故事作文》的小读者:你好!首先谢谢你对《故事作文》的喜爱。《故事作文》的投稿地址是: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故事作文》信箱。邮政编码:730030。现在,你就可以把你最得意的作品寄来了!如果的确很不错的话,编辑大朋友就会把它登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好了,赶快行动…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讨这个难题,对症下药。探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一件事,兴趣必为先。要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就要从激发、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人手。将学生“不愿”、“不想”、“被动”、“害怕”的心理,变为“我要”、“我想”、“我喜欢”习作的动力。把作文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5.
申伟红 《湖南教育》2002,(13):39-39
一、沟通心灵,诱导鼓励。要使教育确有成效,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平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外,我把作文教学作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在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中,我常把深为中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如“减负”、“韩寒现象”、“邪教组织———法轮功”、“日本右翼分子的抬头”等抛给学生,让大家在文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一些片面的、偏激的言论,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有一学生在肯定韩寒的同时,对他的一些偏激的言论也给予了有力的反驳。我及时肯定和表扬了他不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就有了写作的内在动力,他的注意便会指向作文,他便会自觉地阅读,自觉地思考和观察,自觉地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主要有:1、题材激趣:题目或材料本身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三十年后的聚会》、《假如我当市长》、《童年趣事》等。学习了《卖炭翁》,让学生写《卖炭翁的炭被抢以后》;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写《于勒发财之后》。另外,要写的恰恰是学生心里迫切要表达的东西,让作文和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7.
一、选好场景。抓住特点观察。写景状物是小学生练笔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无论对学生积累素材,还是提高观察能力、写作兴趣都颇有助益。但要使学生真正写好这类作文,教师须事先选好场景,加以指导。如写《我发现了……》的作文时,首先就要因时、因地、因学生状况而宜选好场景。我本着面向全体、总体提高的宗旨,选择了当地富有名气的高庙公园作为学生写这篇作文前的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思"。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谈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先命题,有些题目是反反复复写,如《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庭》等,小学就开始写,上初中又写,到了高中阶段还在写;学生都厌倦了,只有随便应付。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教学离不开仿写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不知怎么写。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我指导学生仿写自己的学校。通过仿写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又如学写说明文时,我指导学生仿照《鲸》一文的写作方法写“羊”,写羊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皮毛、羊肉的用途等。写记叙文时我要求学生掌握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及动植物的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有关词句,同时也提示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应该怎么运用。二、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我每周安排三到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书读,或相互倘圈或几人搭伴来读,还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写点体会或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句子,不要求每人做到,毕竟学生有差异,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同时,还鼓励学生把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既锻炼了胆子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