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艳平 《小学语文》2011,(10):48-51
【教材分析】 《四季》为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童诗,抓住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四种典型事物,描写了四季。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平行的表达方式,语言亲切、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相似文献   

2.
陈霞 《考试周刊》2012,(28):61-62
"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富有韵律,意境深远,魅力无限。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美丽而富有韵味的古诗,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画卷,以美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裁、语言习惯等与现代有很大差别,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确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话才刚刚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说明:《四季的歌》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全诗共有四段,每段都以相同的结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而且都配有一幅彩色的插图。这首诗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课后的各种练习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帮  相似文献   

4.
《四季》是一首优美生动的儿歌。作者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儿歌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大量叠词,富于童趣且朗朗上口。各小节语言句式典型,结构大致相同,有利于学生认识基本句式,进行仿说练习。本课出现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复现率较高,象形、指示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形象的记忆。所配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优美,是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四季的脚步》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人教版)新编选的课文。这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教学中,我采取“感悟-品位-创新”的教学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以极其丰富的情感为载体,内蕴了丰富的人文性,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首悠远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便是语言实践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因而情感渗透应贯穿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情感。  相似文献   

7.
佘娟 《广西教育》2012,(37):23+38-23,38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有独特的韵律、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传神的表达。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不少经典诗词,《池上》一诗便是其中的一首。它是唐代诗人自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用凝练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幅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生动画卷,勾勒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词串,是一首无声的歌曲,韵律优美,朗朗上口;词串,是一幅留白的图画,形象可感,令人遐想;词串,是一串风铃,一线串起数个铃铛,美好巧妙。作为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词串将原本孤立的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连成合辙押韵的韵文,糅合了古诗的节奏和意境,在“润物细无声”中,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发展学生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验教材,有情有趣,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化。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  相似文献   

11.
韩君 《现代语文》2011,(9):22-23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淡化了,“文学味”减弱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在某些语文课上往往成了抽象的干巴巴的几条筋;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往往被“肢解”成支离破碎的一段段、一块块。至于那引人入胜的意境,前后贯通的语感,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富有个性的语言特色等等,也已所剩无几乃至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意蕴深远的风景。其中,人教版一年级的《画》就是这道美丽风景中第一朵奇葩。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却又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完全相反的自然景象,肩负着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展示古诗词音乐美和启动孩子们多向思维的诸多职能。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喜欢直观观察事物、喜欢歌咏诵读、喜欢读读说说等性格特征,把诵读法作为教学这首诗歌的基本之法,以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发展孩子们的多向思维能力,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难道真的是整天的题海战术,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应该到生活中寻找。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课文《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歌。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琅琅上口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月空景象,读来令人神往。它是一篇进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训练朗读能力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教学这首借景抒情的儿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是发展学生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验教材,有情有趣,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化。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  相似文献   

18.
唐汇清 《湖南教育》2002,(21):45-45
一、制作与之相关的网页,激发兴趣,明确主题。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才会主动观察、调查和探索,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兴趣弦,让其在积极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制作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网页”。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夏天也是好天气》和《秋魂》。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训练重点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课文中有些描绘一幅幅流动变化的画面、景物…  相似文献   

19.
<正>《四季》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的描述,呈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全诗使用叠词、拟人等手法,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20.
李舒 《现代语文》2011,(8):100-101
【教学设想】《发现》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歌,出自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颂歌的变奏"这一板块。诗歌教学的关键就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因此笔者明确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重视语言的发掘和讨论,有"语"有"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