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似文献   

2.
汉语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似文献   

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张继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的图景:夜半霜气寒冷,月亮西沉,耳听乌鸦几声惊叫,眼前是江岸边的丹枫和水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愁绪多端久久无眠。而寒山寺钟声又远远传来,叩起了旅人的心扉。这钟声穿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悠远的空间里荡漾,我们也曾经被诗人的愁绪所感染,  相似文献   

4.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相似文献   

5.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柴立青 !唐@李白  相似文献   

6.
《静夜思》在中国语文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日本汉文中.这首诗记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初中三年级的华裔学生相木将希发现上述差异后,决心问个究竟。他和同学咨询了日本出版商,但对方回答“不清楚”。于是,他们通过查询,终于得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作诗原文。据称,中国大陆学者一般都同意,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  相似文献   

7.
每年十月二十日,这·里·就开始下霜了。在城里,只有冬天来到杂木丛生和布满平坦耕地的武藏野的时候,才能看到薄薄的、令人喜悦的微霜。你对这些是司·空·见·惯·了的,我很想让你也瞧一瞧这郊外高山上的霜景呢。这儿的桑园,要是来上三四场霜,那就看吧,桑叶会骤然缩成卷儿,像烧焦了似的。田里的土地也会迅速松散开来……看了这种景象,着实有点怕人哩。显示着冬天浩大威力的,正是这秋天的霜啊!到时候,你会感到)反而是柔美的,那厚厚的积)给人的是一种平和的感觉。寒冷的北风刮了起来。这是十一月中旬,一天早晨,我被奔腾的湖水般的响声惊醒,原…  相似文献   

8.
对于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从古至今,可谓人人爱唱,解释多样。表面看来,这些解释大体相同,若仔细推敲,多少还有些有差别。诗毕竟是诗,不是散文,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应该考虑如何理解最恰当,这就应该探索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当时的环境。首先摘录江户中期的文人服部南郭的《唐诗选国字解》,他的解释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床是睡觉的地方,看床前,月光照在地上一片白,好像霜一样。“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仔细一看并不是霜,抬起头来巡视远山,终于看到了月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07,(3)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如同现在的《小读者》。四年多来,《小读者》杂志从嫩芽长成小树。这与许多对《小读者》投注关爱的荐稿人密不可分。那些被荐稿人默默支持的日子,如同一颗颗珍珠,用真情的线,穿成记忆的项链,不褪色,不掉线,不撒落,并且一天比一天清晰地在《小读者》的每位编辑心上,见证着《小读者》与荐稿人之间至真至纯的情谊。在此,谨向所有为《小读者》荐稿的大小读者们诚恳地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0.
化妆品 所谓化妆品是指用于接触人体外部,目的是清洁、香化、起保护作用,从而达到使人健康、改变外形或消除人体上不良气味(汗臭、腋臭、脚臭)的物质和制品。使用化妆品后,可以使人青春焕发,增加魅力。 化妆品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分类很多,有男用、女用、粉状、块状,但一般按用途来分,有护肤、护发、美容、口腔、特殊用途等几个大类。 护肤类是大家使用最多的,品种有雪花膏、清洁霜、冷霜、奶液、硅油防护霜、银耳珍珠霜等。  相似文献   

11.
据新浪网报道,日本的语文资料显示,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2.
[原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相似文献   

13.
李雪梅 《语文知识》2003,(11):46-4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采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相似文献   

14.
<村夜>诗:"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据<礼记·月令>上说:"季秋之月……霜始降……草木黄落……蜇虫成伏."意思是说农历九月份的时候,邻近地面的水汽开始凝结成霜,草木的叶子变黄纷纷落下,冬眠的虫子开始钻入地下洞穴中冬眠.据此分析,我认为其存在的问题有二,并从现代科学知识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是中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久经传诵,特别是首句,更是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其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相似文献   

16.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在露的形成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任旭娟 《考试周刊》2010,(44):17-18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的《霜冷长河》原本是叫《霜天话语》的.当余先生有意将这本文集交出版社时,印刷得很漂亮的《霜天话语》就满街都是了,而且里边的文章都是胡乱凑的.余先生和出版社深感紧张:盗版者就在身边.于是作出决定:书稿由余先生亲自送, 新书名严格保密,从编辑、印刷到装箱,作者姓名和书名都换成假名……这样,才有了这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正宗”文集《霜冷长河》.  相似文献   

20.
卜国 《广西教育》2010,(4):50-51
《我的舞台》是我国著名编剧、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风趣而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生动,体现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令人读后备感亲切,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