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重指导,轻评改"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作文评改往往是教师刚性楔入式的一言堂,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新课改倡导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这就要求我们优化作文评改,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评价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曹广珍 《教师》2011,(8):34-3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学生作文"是指学生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获取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冯春芳 《现代语文》2014,(7):134-136
"语文,你教人还是毁人?"触目惊心的犀利言论来自一位名叫柳红的家长的文章标题。尽管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但攻击语文的枪林弹雨向来密集,火力集中处便是作文。如教学过程模式化,"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的过程中,教师一直唱主角;教学方法不科学,对作文形式技能上的训练远超内容上的指导;教学评价单向化,学生缺少参与评价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邵禹铭 《考试周刊》2014,(91):56-56
<正>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综合评价,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手段,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的平台。作文批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新颖的作文批语,如同一次促膝谈心,在平等对话中,进行心灵沟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彼此信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修养和爱心,体验到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的人格交往、纯真的乐趣,极大地促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帅充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作文评价中教师演独角戏、做说教者的局面,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习作评价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让习作评价充满温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苏琳红 《考试周刊》2012,(85):60-61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在愉悦中成长。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呢?作者就怎样指导学生写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杨明 《文学教育(上)》2011,(24):100-100
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只注重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批得细、改得详"确实付出了大量劳动,但收效甚微。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批改作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评价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面批作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习作中的正误优劣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明确提出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然而,笔者发现习作课堂变成了枯燥、机械、无奈、虚假的应试训练,学生在成长中一点点失去习作的兴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指导不得法而导致的。本文就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问题,笔者着重从兴趣、积累、引导、评改、展示五个方面作尝试探析。  相似文献   

9.
丁海水 《考试》2009,(1):45-45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训练步骤,拓展交流空间,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终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眼"能传神,"文眼"的打造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至关重要。把"点睛"法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打造"文眼",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点睛"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作文结构和作文评价上。"点睛"方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点睛"观,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收""放"时机,恰到好处地"点睛",为作文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1.
作文源自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然而,很多学生在作文面前却毫无兴趣,"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他们写作的主要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使写作教学更实用、更高效是我们作文教学要做到的。本文从现状、原因、方法三方面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作文教学指导仍然偏重于教,对学情关注不够,作文教学指导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生态作文教学采用作文学案取代传统的作文本,倡导全程学习、全员参与、全息交流,写作过程指导更加扎实高效,以其自主性、有机性、网络性,构建立体对话情境,从而提升作文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常常是"千人一面"、"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学生中大多数视作文为学习中最苦的差事。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培养学生适当的对话能力,是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受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过去我们忽略了学生这种对话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扼杀了一些有创新灵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可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知如何下笔,表达的内容空洞;教师进行指导之后,不少学生被老师所指导的模式限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乏童心童趣。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为了让学生快乐起步,我们不妨尝试活动作文。一、锁定研究的视角——微型活动运动会、"红领巾跳蚤市场"、"六一"庆祝活动、消防疏散演习等大型活动,孩子们每年只经历有限的几次,不能成为常态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把研究视角锁定在班级等更小的活动范围,缩短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微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于是,我的研究课题"三年级微型活动作文教学研究"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肖春 《学子》2012,(12):46-46
一、因地制宜"教"作文要想让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我们就要因地制宜组织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有话可写,敢于表达。如,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利用多媒体的暂停、重播、旁白等功能,帮学生认识动物的种类、观察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特性;学生对一些稀有动物有了近...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难点,传统的纸质作文是学生和教师的单向交流,并且不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是作文教学脱离生活,重形式,轻内容,作文指导成效不明显。网络化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学生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评价,写作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成为作文教学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中小学生作文写作中,"套话"现象十分严重,且有渐趋低龄化的态势。对此,应该从"丰富感受积累"、"发展多元思维"、"重视科学命题"、"提高指导效度"四个维度加以反思与改进当前作文教学与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学生的作文"千题一试、千人一面",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让创新之花永远绽放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试从"丰富素材、展开想象、营造宽松的氛围"这三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习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美玲 《考试周刊》2011,(40):45-4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命题、指导、行文的审核和评价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说,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者以注重主体性、多元化、赏识性、阶段性等原则为基础,把作文评改理解为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评"以教师为主导,"改"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与互动相结合,具体探究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