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5月7日报告,他们成功绘出了鸭嘴兽这一奇特的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草图,这对研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化起源“极为重要”。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科学家选定的基因测序对象是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雌性鸭嘴兽,名叫格伦尼。鸭嘴兽属于半水生、半陆生动物,集“鸭子嘴、水獭脚、海狸尾巴”于一身,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产蛋而非胎生的哺乳动物之一。基因组分析显示,鸭嘴兽的奇特可谓“表里如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8,(4):50-50
美国科学家2月28日在华盛顿宣布,他们成功测序得出了玉米基因组的草图,这是人类成功测序的第二种农作物基因组,第一种被测序的农作物是水稻。科学家们以代号为B73的高产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完成了约95%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结果显示,玉米基因组的基因数量为5万至6万个,碱基对数量大约为20亿个。相比之下,水稻基因组的规模要小得多,仅有大约4.3亿个碱基对。今后科研人员就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研究玉米的基因组,培育玉米新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增强玉米的抗旱、抗病虫害能力。玉米基因组测序项目始于2005年,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农业部、能源部为这个项目提供了2950万美元的经费。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23日说,他们已完成了牛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生产质量更好的牛肉和牛奶。 在美国农业研究局和贝勒医学院的领导下,来自25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以海福特牛为样品牛,历经6年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工作。24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将刊登相关论文介绍这项成果。研究人员发现,牛至少有2.2万个基因,其中80%与人类共享。牛在遗传上与人类的相似性远远超过老鼠。这也意味着,牛可以替代实验鼠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白琴 《科教文汇》2005,(9):19-22
一、国际上基因检测的进展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医疗实践 多国科学家经过1~3年的努力.已于2003年4月提前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目前,各国科学界正在加紧进行将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果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工作。在2003年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600多位全球顶尖的科学家讨论后基因组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许多设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结合,将人类基因组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能对所有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且时间大大缩短。因此,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对一名病人身上提取到的细菌或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根据基因组测序的信息来防治某种病菌引起的疾病,或防御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恐怖袭击。所以,2011年12月2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6项科研领域中,基因组流行病学是其中一项。  相似文献   

6.
伟农 《金秋科苑》2011,(14):33-34
2011年4月14日,科学家完成了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也就是说,他们终于撰写完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类生命之书;这本书中,包含着人类自身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初步临床,一种由加拿大卫生部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对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非常有效,2 000多名埃博拉病毒密切接触者在接种疫苗后无一人染病。这种疫苗有望帮助科学家彻底结束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农科院消息,11月1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世界首个蔬菜作物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论文。这是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第一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72-273
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基因组——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日前由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细菌学》和《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球形芽孢杆菌是专一感染各类蚊幼虫的天然病原菌,C3—41菌株是武汉病毒所筛选出来的优良杀蚊细菌,由其开发的我国首个注册微生物杀蚊剂已连续应用了20年,  相似文献   

10.
国内速递     
《发明与创新》2016,(4):5-6
正科学家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在获得从委内瑞拉归国患者临床标本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日前直接从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最终完成,花费了全球6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们10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30亿美元的财力。虽然不断有科学家报道他们关于治病基因的发现成果,但是含有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数量太庞大,基因疗法距离实际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9,(10):7-8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期发布报告说,他们完成了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基因测序,这有助于找到对付这一病菌的新手段。晚疫病病菌曾导致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  相似文献   

13.
一个由多领域、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利用硅-28同位素历时5年耗资320万美元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完美、最圆的物体,同时这个物体将有可能成为“地球重量1公斤”的全球新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4,(8):39-39
<正>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9月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介绍本次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治情况时表示,当前的疫情虽带来严峻挑战,但一定能得到控制。世卫组织本周将组织科学家讨论埃博拉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埃博拉疾病以前只是非洲的一种局部地方传染病,当前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是这种病在近40年中程度最严重、规模最大和情况最复杂的一次暴发。到本周为止,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革新》2014,(9):6-11
埃博拉本是非洲偏远村落一条美丽小河的名字,如今却成了全球谈之色变的致命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西非导致1350人死亡.埃博拉病毒的猖獗,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8月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宣布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16.
埃博拉本是非洲偏远村落一条美丽小河的名字,如今却成了全球谈之色变的致命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西非导致1350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猖獗,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8月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宣布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17.
杨欣 《百科知识》2014,(18):4-7
正2014年2月在几内亚暴发的新一轮的埃博拉疫情,已蔓延至多个国家,截至2014年8月28日,埃博拉疫情已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国造成1552人死亡,其中包括百余名医护人员。雪上加霜的是,在西非以外地区,刚里(金)确诊两例埃博拉病例,其病毒亚型与目前西非地区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同。埃博拉会不会走出非洲有待观察,但对埃博拉却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叫它埃博拉?埃博拉是民主刚果(以前称为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1976年一场烈性传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个村庄280人丧命。当这个现代社会的新传染病首次出现时,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科学家排出﹃非典﹄基因组序列美国《科学》杂志5月1日刊登了两份“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这是首批经过同行评议的“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新成果使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了新病毒的分子组成结构。由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他们发现,“非典”病毒与其它三类已知的冠状病毒虽然总体结构相同,但在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上却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是,“非典”病毒是一种崭新的冠状病毒,而非某种已知冠状病毒的近期变种。…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9,(8):6-6
近期,我国科学家宣布“兰花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两岸科学家将联手对被喻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兰科植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同时对10种最具代表性的兰科植物进行基因表达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回首过去的2014年,可以说是基因组学由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元年。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测序测得了埃博拉病毒DNA的序列,首次通过下一代测序挽救了一位14岁少年的生命,1000美元基因组测序梦成为事实,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逐步规范等等。本文带领你一起回首逝去的2014年:痛过、喜过、纠结过也分享过的基因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