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沧浪诗话》李白与李贺同为唐代诗人,虽所处年代不同、但社会背景大同小异,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权贵专横,人民贫困。残酷的现实造就了一些为寻找寄托、沉入幻境的知识分子。李白与李贺便是其中突出的二位。他们都以乐府的讽刺精神和楚骚的浪  相似文献   

2.
诗仙——李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歌多有寻仙访道的思想贯于其中,飘逸如仙,故称为“诗仙”。据《诗话嵬龟》载:“宋景文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相似文献   

3.
诗仙: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地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成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诗鬼: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几位唐代诗人的别称@聂小欣…  相似文献   

4.
中唐青年诗人李贺,过去有“鬼才”之目,他的诗独具风格,被称为“天地间欠此体不得”的李长吉体,历代诗歌爱好者纷作评介。对他的艺术风格,或曰奇峭,或曰瑰谲,或曰怪丽……,其中以在李贺死后十五年,第一个为李贺诗集作序的杜牧说得最为形象。他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  相似文献   

5.
“理不胜词”李贺逝世十五年后,他的朋友沈亚之将其遗稿整理成集,并请当时的名诗人杜牧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可算是全面评价李贺诗歌创作的第一个文献,其中“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一句断语,就成了后世批评李贺诗作“理不胜词”的祖本。其实,“理不胜词”的提法同杜牧的原意是有出入的。杜牧的立论仅就李贺诗歌与屈原的作品相比较而言,并不曾涉及李贺诗歌本身内容与形式间的关系。到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里指摘李贺诗作“无理”,以及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所谓“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这才确立了“理不胜词”的断案。沿至近世,还有人把李贺称作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诗人,都是与上述说法一脉相承的。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不赞成“理不胜词”的提法。南宋刘辰翁在《李长吉诗评》中就说:“贺所长正在理外。”其后,李维桢《昌谷诗解序》发挥了“诗有别才,不必尽出于理”  相似文献   

6.
李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新奇瑰丽,变幻莫测,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却被人们称为“鬼才”,而实际上在最初人们是以仙视之的。从仙到鬼,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个人感情好恶的不同,实质上正反映了中国古代由唐入宋文人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在唐诗坛上独权一帜,自成一家,被人誉之为“长吉体”,如宋人魏庆之在其《诗人玉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  相似文献   

8.
“贺诗巧”     
朱熹说:“贺诗巧”。(见《李贺诗歌集注》17页转引自《朱子语类》)这个“巧”字确实概括了李贺创作手法的重要特点。他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十分巧妙。读长吉诗就象走进了美丽的园林,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示,不禁为诗人巧妙的用心和大胆的创造所倾倒。李贺善于用生动的形象把来自生活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他在感受生活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3,(6):52-52
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李贺的诗在构思、意象、遣词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用“李长吉体”形容李贺所开创的这种冷艳伤感的诗风,后简称“长吉体”。  相似文献   

10.
诗至盛唐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各体具全,百花争艳,大家辈出,英才林立。李贺能于太白、子美之后别树一帜,以其奇险怪诡的境界,幽奥峭拔的命意,浓艳险峭的语言博得历代注家的注目和赞许。严沧浪谓:“玉山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围炉诗话》则把它誉为“中唐最高峰”。人们尤其赞叹李贺锤炼词句的功力,评赞纷纷,或曰“镂别异藻”,“幽深诡谲”,或曰“离绝凡近”,“意新语丽”“片片成文”,或曰“设色秋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深于用意。”确实,李贺在字句的锤炼上下过苦功,必欲呕心沥血作不经人道语。他自己也有“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的写照,本文拟就李贺语言的艺术手法作一些探讨。 李贺具有精湛的驾驭语言的艺术修养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手腕,综观他镂玉雕琼的语言技巧,手法大致有三:一曰自铸伟词,二曰精炼动词,三曰用典成词。  相似文献   

11.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不减杜,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12.
李贺诗风独标,特以鬼仙诗称著。其鬼诗,虽言凄厉,却有一种皈依感充盈其间,而其仙道诗,表面瑰颖,内里却沉潜着虚无与幻灭。本文拟通过品读李贺鬼诗和仙道诗的不同意蕴,探解李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一位在骚体、乐府等诗体发展史上都有着起衰之功的天才诗人。尤其可贵的是,在对上述诗体继承改造基础上形成的长吉体,已显示出词的萌芽性质,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词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几乎在每个时刻、每个地方,生活都在向我们展示着鲜活的语言,只不过,我们对此常常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罢了。提到学习语言,人们总以为,那是语文课堂的事。而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唐朝的李贺只活了27岁,却能成为一代大诗人,这跟他十分注意向生活学习语言有关,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李贺字长吉)中写道:“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它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李贺骑驴觅诗的故事给我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否指导学生.像李贺一样从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 李贺的神鬼诗虽然仅占其全部诗作的百分之十左右,但他却因此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神鬼诗人,赢得了“千古之鬼才”的名声。李贺的神鬼诗,或描写幽冥世界景象,或刻划神鬼的生动形象,表现神鬼生活  相似文献   

16.
无奈的高峰     
作为诗人的李白,被给予了太多的评价——杜甫说:“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赵翼说:“不属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无羁绊之势。”余光中说:“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事实上,李白确是一位天才的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浪漫主义的最高峰,后人评价他是“百代词工之祖”。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然而细品李白的诗,总会在洒脱的身后,牵扯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别有然而对于李白,他是要兼济天下的,他以为自己可以做宰相。他无奈,他悲哀。在长安遇到贺知章,贺知章问他:“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相似文献   

17.
李贺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其诗多秾丽瑰奇的风格和阴郁惨淡的诗境。后人更是将他看作“鬼才”。其实,李贺诗歌在总体内容上有贯穿一致的生命意识,也可看出他对现实生活的热忱。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迟暮的惋惜及对死亡的通脱。这些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又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清初诗坛,被誉为“诗仙”的河东诗人吴爱,有《莲洋集》入《四库全书》传世。本文想对吴会诗作的艺术特色作初步的探讨。清初被尊为“一代宗匠”、倡“神韵说”的大诗人王上恢在《吴征君天章墓志铭》中说: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本朝大一统,间六十载,作者亦多矣,条独以“仙才”许蒲皈吴君。此余之私言也,亦天下之公言也。王士恢认为中华二千年诗坛中吴霆可称“仙才”,是曹植、李白、苏武之后“他才”的主要传人。这是对吴霎诗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其诗风格最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确实,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具有其鲜明特点,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对此曾作过十分精当而形象的描述,可谓至论。但另一方面,李贺诗歌一直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千古不解之迷,读者、注者往往见仁见仁,智者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试图转换一下考察研究李贺诗的角度,从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切入,  相似文献   

20.
李贺的诗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被人称之为“长吉体”。对其发展轮廓和轨迹作一勾勒,探讨其形成缘由。它的发展,首先是由李贺诗之特质所决定,而这一特质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抒情范式。从这个意义上审视,“长吉诗派”在后世之发展与延续,是李贺人生悲剧在后世重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