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子用了否定词就表示否定意义,双重否定则表示肯定意义,"非……才……"这个格式里只用了一个否定词,却表示了肯定意义而不是否定,这是为什么?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双重否定表肯定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常用方式.根据初步统计,<世说新语>中表示完全肯定的双重否定形式共有12种49例,根据其组合特点分为两类:否定词1+否定词2、否定词1+助动词+否定词2.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双重否定形式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苗语黔东方言否定词大致有a~(55)(没/不)、pi~(22)(没/不)、?u~(35)(别)、to~(44)(没/不)等,其情态也有所区别。有些否定词可结合成复合型否定词,如a~(55)pi~(22)(没有)、?u~(35)pi~(22)(不要)、pi~(22)to~(44)(不/没有)及a~(55)?u~(35)pi~(22)(别)等。复合型否定词的语用重心趋向于后置音节。在否定的辖域上,有局部否定和全量否定两种类型,局部否定通过否定词的位置和焦点信息来表示;全量否定是用对"小量"或"疑问词"的否定来表达。在移位选择上,一般动词中,否定词可移位,动词两侧可以有否定词的存在,有辖域的区别;猜测、想象类动词,主观性较强,否定词只能居后。在句法上,?u~(35)位于句首,仅表主观否定;to~(44)处于句末,既是否定标记,又是疑问标记。  相似文献   

4.
徐玲 《考试周刊》2013,(9):28-29
所谓的否定文有形式上的规定,但是有否定元素加入的句子是否具有否定意义成为问题。为了与对方畅通无阻地进行交流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利用对比语言学的观点,整理了韩中一边否定法、特殊否定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表现全面进行研究。韩国语和汉语的否定词在使用范围上、时态上有区别,在语用论方面,韩国语在不使用否定词表达否定意义上更为发达和灵活。  相似文献   

5.
双重否定是指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否定的现象,同一句中两个否定词相互冲抵,构成一个肯定概念,犹如数学中的“负负得正”,双重否定在意义上比单纯肯定有时来得更婉转,有时更强烈,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双重否定的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具体应用上还是不那么容易。下面归纳几类常见的双重否定结构。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有大量的词、词组和句式 ,尽管形式上没有“实际否定词”和“否定词缀”,但其语义却是否定的。这种寓否定语义于肯定结构的语法现象 ,称为含蓄否定 ( Implicit Negation)。含蓄否定句形式上是肯定的 ,而意义上却是否定的。这种孕藏在语言深层结构的表达方式 ,不易一目了然。对于我国学生来说 ,弄清这些含蓄否定句的表达方式 ,将有助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因此 ,本文主要谈谈英语含蓄否定句的表达方式。1 用名词表达英语中有许多名词含有否定含义。例如 :neglect,damage,harm,ban,lack,opposition,loss,failure,anxiety,worry,ignoran…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汉语否定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否定向及其范围1、1、什么是否定句?关于这个问题,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曾经谈到过。王力先生在论述古代汉语的有关问题时,曾指出:“表示否定的句予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上册,第1分册,238页)这是从语义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来给否定句下定义的。金兆梓先生  相似文献   

8.
肯定与肯定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区分肯定和否定,一般以逻辑意义和形式标记为标准,但是在语用上,肯定句可以表达否定的内容,否定句也可以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与否定的分界可以拿语用做标准。根据语用标准可以对肯定和否定进行分类,归纳出肯定和否定的语用类型。肯定焦点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常以“是”、“的是”作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表达的需要,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让人难以一下子读懂句意的否定句,如:他不可能不会做这道常人所不能做好的菜。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也不乏此例,这里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句意数字定意法。即根据句子中否定词词数的奇偶性来确定句意,若句中否定词词数为奇数,则句子为否定式;若否定词词数为偶数,则句子为肯定式(其中,在否定式反问句中,句末的问号可视同于一个否定词)。例1.你敢否认这种事不是你干的吗?此句的否定词有“否”“不”和一个问号,算三个否定词,为奇数,则此句的句意为否定式:你不敢承认这件事是你…  相似文献   

10.
介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虚词 ,数量虽然不多 ,但用法灵活多变。有些介词本身具有否定意义 ,句中如使用了这些介词 ,就足以表达否定意义而无需再借助否定词not。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下就中学英语课本中含有否定意义的介词作一归纳 ,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1 above意为“不屑于、不为……所影响、超越…… (能力、范围等 )”。如 :Thisproblemisabovetheyouth .这个小伙子不能解决这个问题。Atruegentlemanisabovejealousy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没有嫉妒心的。Hi…  相似文献   

11.
赵龙武 《教书育人》2000,(12):36-37
肯定与否定是人们逻辑思维中彼此对立的一对概念,截然相反,不容混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否定概念的形式和手段,英语也是如此。有些英语的否定句如果按照汉语的习惯去推敲,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乃至误会。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英语中否定的若干特殊形式进行分类、陈述和对比。 一、双重否定与重复否定(Double Negation and Re-peated Negation) (一)在一个句子中两次运用否定手段,可能是两个否定词否定同一个单词,或是一个否定词否定别一个否定词的时候,就构成了“双重否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再……也……”和“最……也……”格式的句子其肯定式和否定式都可以表示全称和周遍的语义,它们的肯定式对应的否定式和否定式对应的肯定式则失去了全称和周遍的语义。引起此种现象有不同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言中肯定否定也有量的差别。它们区分出:完全肯定或否定;部分肯定或否定,姑且称之为半肯定、半否定;超过肯定或否定,不防称之为过肯定,过否定。半肯定一般由表不完全义副词如“劣”“差”“略”等修饰构成,隐含相当的否定。半否定的构成,或者用半否定形容词“难”修饰,或者以否定副词修饰“必”“易”等,或者否定词前由不完全义副词修饰,都隐含相当的肯定。过肯定基本上是由“太”“泰”修饰的肯定句,隐含相当的否定。过否定有说出和不说出隐含的肯定意义两种形式,一般由否定词修饰唯一义副词如“惟”“独”“但”等构成。“半”“过”表达法,不仅适应了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反映需要,而且满足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复杂交际的具体环境的表现要求。它们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结合,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无法把“不是”一劳永逸地划入某种词类,相反,“不是”可以作名词、语气语和副词,“不是”是现代汉语否定词的另类。本文采用外部比较、内部观察及对“不是”的定性分析三个视角对“不是”进行多维度研究,分析了“不是”的三个语用否定特征,并从“不是”提供的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进一步认识“不是”作为语用否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广泛存在以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的现象,本文从英语否定词着手,对英语肯定与否定在表达形式和意义上不一致的现象进行了新的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研究否定词not是有必要的。依据其句法位置不同,其否定功能可分为全句否定和部分否定;not的否定范围一般是从否定词到句末,但在有些否定句中存在否定的歧义性,这时可从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加以分化。  相似文献   

17.
not,no,never等是英语中的常用否定词,但它们在某些句型中却起着强势肯定作用,构成“否定形式,肯定含义”的奇特现象,凸现英语的语言魅力。下面是一些“形为否定,意为肯定”的常见句型或短语:  相似文献   

18.
顾红兵 《考试周刊》2011,(37):101-102
一般情况下,英语否定概念的表达可以直接借助于一些否定词,或者依赖于带有否定意义的前缀和后缀。但是,有一些英语的表达既没有否定词,也没有表示否定意义的前后缀,它们在形式上完全是肯定的,然而在意义上却是否定的。这种间接否定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既可避免否定词的重复使用,也可使否定含义的表达多样化。因此,分析、归纳各种间接否定的表达方式,不但有助于正确理解原文,避免因为望文生义而出现理解偏差,而且可以灵活地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法,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否定系动词“非”向焦点标记和副词的转化是汉语中非常独特的现象。这种变化首先作用于“非VP不vp”结构,然后在“不VP”结构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催生了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非”。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有助于解释语法化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疑问代词和否定词共现时,前者要受到包括否定算子在内的句法允准语的约束。重音变化、传递的语用信息答案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疑问代词的功能。这既有句法结构的共同规律.也有不同组时表现出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