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这两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形象折射出了作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不少反面母亲形象。因母亲的愚昧粗俗、自私自利、欲望膨胀等缺点牺牲儿女的幸福,成为"母亲"中的反面教材。从对辣辣、曹七巧、周繁漪和司绮纹等反面母亲形象的分析,得出母性由善变恶归咎于个人、家庭、社会等深层原因,对其细致剖析,为良好母性价值的回归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4.
曹七巧和司猗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两位女性形象,她们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现实的遭遇和本能的压抑导致曹七巧和司猗纹的人格都发生了严重扭曲。她们在恣意报复中最终成为可怕的"恶魔"形象。曹七巧和司猗纹的人格命运显示了人性和社会的滞重复杂,充满了深切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5.
蓓基·夏泼和曹七巧是中西方文学史上两个典型的坏女人形象,在她们的身上负面效应多于正面效应。这两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女性作为善良慈爱的母性的反面典型,带给后世读者的启迪却是深刻的。女人不是天生合格的母亲,是需要后天学习的。社会在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母亲方面也应该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6.
母亲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史上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大多具有伟大、无私、圣洁的形象。然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她对生活冷静的观察与体验,用"罪恶母亲"为主题改写了传统母亲形象。她建构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将解构的笔伸向母性深层,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使母亲形象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女性对男性话语中心的等级制度及社会道德的反抗,往往呈现出盲目或非理性的状态,导致其反抗行为意义的缺失,《祝福》与《金锁记》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祥林嫂与曹七巧这两个女性形象揭示出这种反抗无意义来达到一种全然的悲剧效果,引发读者对制度、道德、金钱与人性的长久而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笔下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很多女性的超级偶像,同时也是很多男性所追捧的母亲形象或奶奶形象。贾母终身集慈爱、宽容、善良、和谐、仁德、节俭、施舍与福泽为一体,将母性之爱撒向人间。在日常家政管理上,大胆地使用下一代女能人王熙凤、鸳鸯、平儿、李纨、探春等人管理贾府事务,但最终没能挽救贾府的覆灭,而这一失败的原因源自于贾母的"深仁厚泽"所致。但这个"深仁厚泽"的长者在百年之后竟然还落得个"草草了事"、"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正面知识,同时也应该深思我们工作的重心走向,不仅仅需要深仁厚泽,而重要的是注重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端木以男性的眼光和需要,塑造了"母亲"和"灵姨"这样充满母性特质的女性形象,她们寄托着作者对爱与美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母性膜拜。本文挖掘了端木对《初吻》中"母亲"和"灵姨"形象描摹的深层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从根本上说,祥林嫂与曹七巧都是封建中国铁屋子里的女奴。她们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在思想上都有浓厚的奴化意识。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没能坐稳了奴隶的女奴,而曹七巧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使得她不甘愿做奴隶而是想要做一名女鬼。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曹七巧未能变成彻底的女鬼,而是沦为了女奴。  相似文献   

12.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13.
焦敏 《文教资料》2009,(21):13-16
塑造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以昭显母性的力量是小说<丰乳肥臀>的使命.然而,这样一种母亲形象并没有挑战男性为主导的权利结构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一方面,小说以母性定义女性将女性限定在母亲的角色,因此湮灭了女性的主体,另一方面,社会及制度倾向于从父权的角度,建构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并以此规范母亲及母亲的行为,以确保父权价值的延续,母亲成为父权秩序贯彻的载体.此外,一个超越了民族斗争而孕育生命的母亲成为了民族运动的场所与目标,女性在民族运动中的主体性及自主力量被剥夺,女性被进一步物化.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说,祥林嫂与曹七巧都是封建中国铁屋子里的女奴.她们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在思想上都有浓厚的奴化意识.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没能坐稳了奴隶的女奴,而曹七巧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使得她不甘愿做奴隶而是想要做一名女鬼.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曹七巧未能变成彻底的女鬼,而是沦为了女奴.  相似文献   

15.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在于为了守住黄金,锁住自己的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苦苦折磨了她一生,以至于她的人性渐渐被扭曲,最后连宝贵的母性也失去。本文就造成这一人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宠儿》、《丰乳肥臀》这两部经典文学著作都以塑造母性的伟大形象而备受推崇,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用什么语言书写,感人至深的母爱都在这两部作品中得以最好的抒发。两位母亲通过对自己孩子的种种关爱凸显了其伟大的形象,爱儿主题贯穿了整部作品,两位母亲的女性身份也得到了颠覆。  相似文献   

17.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鲁迅和张爱玲笔下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同处旧的时代,同是旧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样以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彭英 《教学随笔》2013,(20):121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把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重点,通过对祥林嫂悲剧人生中几个重要转折时期眼神变化的描写,用了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和善良的本性,生活的不幸对祥林嫂精神的打击,以及祥林嫂对不幸命运的挣扎,形象地揭示了祥林嫂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等传统桎梏的束缚下,逐渐被逼到绝境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在于为了守住黄金,锁住自己的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苦苦折磨了她一生,以至于她的人性渐渐被扭曲,最后连宝贵的母性也失去。本文就造成这一人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完成了她对女性的书写。在作品《金锁记》中确立了曹七巧的疯女形象。通过曹七巧对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的反叛,张爱玲强调了女性被男性扭曲的心路历程。通过压抑处境的书写,张爱玲叙述了以曹七巧为代表的女性在宗法父权体制下所承载的性别、经济、人格上的剥削和压制。以曹七巧为代表的女性家长身份在男性家长缺席的情况下得到了确认,张爱玲把处于从属压抑位置上的女性纳入叙述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